针刺治疗腰椎病临床观察
2024-01-23张泳斌
张泳斌
(古田县中医院针灸科,福建 宁德 352200)
腰椎病是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而导致下肢出现明显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压力加大,以及长期久坐的工作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腰椎病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病情进展会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1]。患者发现后应尽早治疗,改善预后结局,恢复正常生活。临床针对腰椎疾病以保守疗法为主,西医常用药物以地塞米松、祖师麻注射液等为主,虽可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西药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用药安全难以保证。中医学将腰椎病划分到“腰腿痛”“痹证”范畴,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有关。因腰椎病变而导致气滞血瘀,治疗应遵循行气止痛、通络活血的原则[2]。针刺是一种中医学理念下保守治疗的方法,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相关学者[3,4]在研究中指出,腰椎病患者运用中医针刺疗法,特定选穴,可起到舒经活络、行气止痛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因此,为提高腰椎病的临床疗效,发挥针刺优势,文章在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以90例腰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探究针刺疗法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经临床诊断为腰椎病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等比例分配,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32 例,女性13 例;年龄39~63 岁,平均年龄(51.46±6.57)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14±0.57)年。研究组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龄42~60 岁,平均年龄(50.84±6.34)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5±0.37)年。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照分析。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腰部疼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影像学检查腰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膨出、突出。排除标准:腰椎手术史;恶性肿瘤引起的腰椎痛。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用药为祖师麻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0999,每支2 mL)。以肌肉注射形式给药,每次1~2 mL,每日1~2次,连续给药2周。
研究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予以针刺,所有患者的主穴均选取阿是穴、悬钟穴、环跳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对配穴予以针对性选择,下肢麻木者选取足三里穴、承山穴、太溪穴、委阳穴和解溪穴;股后侧肌肉紧张明显者选取承扶穴、殷门穴;股外侧明显麻木者选取风市穴;臀部位置明显疼痛者选取秩边穴;腰部疼痛明显者选取两侧腰眼穴。在针刺前辅助患者调整为舒适且便于针刺的体位,对针刺穴位的皮肤予以常规消毒处理。选取环球牌无菌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588,规格:0.35 mm×50 mm)于相应穴位进针,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捻转提插待患者主观诉说酸胀麻感受后予以留针30 min。每间隔1 d 进行1 次针刺治疗,3 次/周,连续针刺2 周。
1.4 观察指标(1)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显效、有效和无效表达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①显效: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腰部能够正常活动,生活与工作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上述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腰部活动轻微受限,可进行轻松的劳作。③无效:治疗后腰椎疼痛仍然明显,不适症状未改善或者加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2)在治疗前后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利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VAS法总分为0~10分,0 分、1~3 分、4~7 分、8~10 分,分别表示无疼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分值高则疼痛明显。JOA 评分总分为0~29 分,分值越高则腰椎功能恢复越好。(3)在治疗前后评估2 组腰椎病中医症状积分(疼痛、乏力、麻木、少食),每项0~3 分,0 分表示无症状、1 分表示症状轻微、2 分表示症状明显、3 分表示症状严重,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4)运用SF-36 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估生活质量,每项0~100分,评分越低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s,分)
表1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s,分)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5 45疼痛治疗前2.54±0.36 2.49±0.35 0.6680 0.5059治疗后1.97±0.42 1.56±0.49 4.2616 0.0001麻木治疗前2.61±0.29 2.58±0.33 0.4580 0.6480治疗后1.94±0.39 1.68±0.31 3.5008 0.0007乏力治疗前2.54±0.37 2.47±0.41 0.8502 0.3975治疗后1.84±0.34 1.55±0.43 3.5488 0.0006少食治疗前2.45±0.37 2.41±0.34 0.5339 0.5947治疗后1.76±0.44 1.38±0.35 4.5339 0
2.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s,分)
表3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s,分)
组别例数JOA评分治疗前13.84±3.49 14.14±2.89 0.4441 0.6580 45 45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VAS评分治疗前6.34±1.12 6.42±1.14 0.3358 0.7378治疗后5.12±0.84 3.97±0.91 6.2292 0治疗后17.46±3.12 20.78±3.58 4.6898 0
2.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表4 2组腰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5 45躯体疼痛治疗前73.21±3.73 72.52±4.39 0.8034 0.4239治疗后85.25±4.39 90.41±4.19 5.7038 0活力治疗前74.41±3.52 74.51±3.76 0.1302 0.8967治疗后86.57±5.56 91.84±4.49 4.9467 0社会功能治疗前73.47±3.51 72.48±3.18 1.4021 0.1644治疗后84.41±4.46 89.53±4.17 5.6251 0心理功能治疗前74.48±3.74 75.63±3.45 1.5161 0.1331治疗后87.35±4.78 91.54±4.43 4.3128 0
3 讨论
腰椎病是因长期错误体位久坐或重体力劳作,导致下椎体纤维环错位,髓核压迫神经而诱发的一种临床疾病。患病后以下肢疼痛、麻木或腰部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个别患者伴有直立困难、少食纳呆等临床表现,对其工作和生活均产生不利影响[6]。受病情影响,若患者未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甚至存在瘫痪风险,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因此,探寻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对促进腰椎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认为腰椎病的发生与髓核压迫神经所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脊椎神经营养缺失,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临床治疗以口服或静脉滴注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祖师麻注射液等[7]。单一用药后虽具有一定效果,但难以彻底改善临床症状,患者仍可感受到明显疼痛不适,效果不够理想。中医学将腰椎病纳入“腰腿痛”“痹证”等范畴,认为气滞血瘀、气血不通、经脉受阻是主要病理机制,在治疗时应做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温补虚寒、舒筋活络,使临床症状得到针对性改善[8]。本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刺疗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JOA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中医针刺对于腰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针刺疗法具有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对相应穴位予以捻转提插的手法,可对局部位置形成刺激反应,放松腰腿部肌肉紧张感,缓解痉挛疼痛状况,提高临床疗效。此外,针刺治疗的同时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5-羟色胺(5-HT)、Ca2+等物质的含量,促进骨伤疾病预后,于短时间内恢复腰椎功能[9]。本次研究证实,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好的缓解。分析原因为,在针刺治疗时选取阿是穴、悬钟穴、环跳穴、阳陵泉穴、委中穴为主穴,其中阿是穴即为疼痛点,通则不痛;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常用于治疗下肢痿痹;环跳穴同为足少阳胆经穴位,接近髋关节,是治疗下肢麻痹、腰腿痛等疾病的主选穴位;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前下方的凹陷位置,是治疗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的主要穴位;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腰及下肢病症[10,11]。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各主穴联合针刺可发挥止痛活血、舒经活络的功效,使腰椎病症状得以改善。同时在治疗时针对不同症状类型选取配穴进行针刺,使下肢麻木、股后侧肌肉紧张、臀部疼痛、腰部疼痛等症状得到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恢复腰椎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经过治疗研究组不适症状得到理想的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更好,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腰椎病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可获得确切的效果,相比于单一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