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车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4-01-23□董钢
□ 董 钢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列车全自动运行在轨道交通领域已被大量应用,预计到2023 年底,我国将有19 座城市开通运行全自动运行线路,共计运行线路达到40 条,运营里程也将突破1 200 公里。随着轨道交通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对轨道车辆专业人才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精准掌握行业企业对轨道车辆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更加深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需要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群、“1+X”证书和专业技能大赛的衔接,提高城市轨道车辆专业学生复合型岗位的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岗”,即企业工作岗位任务;“课”,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赛”,即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证”,即职业资格证书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城轨车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城轨车辆相关复合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技能竞赛的内容、技能要求和考核标准,“1+X”证书职业等级培训和考核评价,这三者与学校教学过程相融合,实施“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培养出符合城轨列车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复合型岗位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二、“岗课赛证融通”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需求分析
2021 年10 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不断推进,轨道运营企业也在向“运营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转型,列车全自动运行对岗位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城轨车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已不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需重新制定适应企业复合型岗位所需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岗位、新技术应用需求不匹配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轨道运营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检修和驾驶两个方向。随着近来年各大城市相继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需要适应列车全自动运行线路特征的复合型岗位,既要求能够完成驾驶列车,能进行列车的故障处理等传统列车司机的工作内容,又要求在列车回库后能完成对列车进行日常的检查与保养等检修工的工作内容,即“运营前会检查、运营中能应急处置、运营后善维修”。经过调研,目前各大专院校仍按照列车驾驶与检修两个相独立的方向来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无法满足企业运维一体、岗位复合、一岗多能的要求,急需修订。
2.课程设置与复合型岗位需求有差距
在交通强国、智慧城市国家战略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进入智慧城轨时代,列车全自动运行作为突破性创新技术之一,它对传统的列车司机岗位提出新的挑战,亟需列车驾驶与车辆检修融合的复合型岗位。由于目前各大专院校在城轨车辆课程设置仍然分为检修和驾驶两个方向独立培养学生,课程设置没有基于企业运维一体、岗位复合、一岗多能的工作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脱节,因此,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3.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失衡
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各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各科的实训都需要以城轨列车为载体,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实训设备,由于轨道交通实训设备的特殊性,需要占用很大的场地。经过调研发现,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因实训场地、设备、资金等投入的限制,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更加偏向理论教学,压缩了实训教学的课时,使得学生实操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
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1.校企合作,共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在列车全自动运行模式,如何科学构建城轨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1+1+X”的校企合作团队,即“学校主体+轨道交通行业协会+若干地铁公司企业”。通过多方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掌控,各个地铁公司对现场新技术使用、新技能认定方面的优势,共同制定了城轨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又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轨道运营教研室通过对合肥轨道交通、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和南京地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与行业协会专家、企业一线专家进行充分交流,研讨在列车全自动运行,企业“运维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下人才需求的规模,梳理出城轨车辆专业全新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工作岗位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全新的复合型岗位涉及的传统岗位有:城轨车辆维护及检修、城市轨道列车驾驶和城轨车辆装配及调试等方向。全新的复合型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核心工作任务见表1 所列。
表1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复合型岗位需求分析
2.深化“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列车全自动运行背景下,教学内容要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中转化而来,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内容,以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的工作过程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依据,共同组建基于现场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教学课程。同时,依据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以地铁车辆运维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特点,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标准,对接轨道车辆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车辆运维现场工程师在“运营前检查、运营中应急处置、运营后维修”三个工作场景中的技能需求——“会检查、能应急、善维修”,按照“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适应复合型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 所列)。
表2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核心工作任务的要求,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分为4 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行为能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应了解所从事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具备所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
3.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两情境三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创设车辆运维现场工程师岗位情境与竞赛情境结合的两情境,提升岗位胜任力,将技能操作流程与竞赛流程相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实习相融合、教学标准与技能证书相融合。教学过程综合融入“岗课赛证”,在“两情境三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打造联合教学团队,校企共享资源、协同育人
学校可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城轨车辆教学团队等相关教学团队,打造包括“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教学团队。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核心技能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双师分工明确,协同一致,共同参与“选拔、教学、实训、考核”育人全过程。同时,学校与各轨道公司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共管城轨一体化实训室、实训中心、运维一体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这样既解决了学校资金投入方面的不足,又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5.健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增值性考核评价体系
借助智慧职教和超星云平台,紧扣教学目标,基于车辆运用检修工岗位技能培养任务,建立线上线下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的增值性考核评价体系,如图1 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字化课堂,引入技能竞赛评价手段,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数据分析、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等手段,全过程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数据,从知识、技能、素养三维度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同时设置增值性评价,将学生学习态度变化和学业进步情况纳入评价范围,做到“一生一评价”,形成个性化评价结果。
图1 “岗课赛证融通”增值性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在轨道交通企业向“运维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制定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协同作用。在列车全自动运行(FAO)模式下,对轨道车辆专业复合型岗位、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和1+X 技能等级证书的深度融合与综合育人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高质量、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