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2024-01-23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战略学科

梁 晨

(宁德师范学院“精准扶贫与反扶贫研究中心”,福建宁德,352100;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纵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会计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会计人才在乡村地区存在数量短缺和现有素质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关键瓶颈。因此,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会计人才培养相关概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既是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持续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人才振兴目标

人才振兴是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引领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1]会计人才振兴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素质高、能够适应乡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队伍,为乡村金融、农村企业管理和农户经营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和决策依据。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会计人才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现代化逐渐普及,需要健全有效的农村会计体制,有效解决目前三农问题,使农村经济活动得以科学管理,这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2]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为了实现乡村会计人才的振兴,必须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且必要的步骤。雷秀明认为,加强乡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来提供专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指导。[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会计人才提供的现代会计管理、资本经营和财务管控等赋能和服务能够大力推进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4]优化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会计人才数量匮乏问题,提高人才素质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的适配性。刘文静指出,调整当前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举措,也是向广大农村地区输送高质量对口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保障。[5]也就是说,会计专业人员通过提供财务管理、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税务筹划等方面技能,可以提高乡村振兴项目的可执行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确保项目运作全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性,也为乡村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支持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人才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一)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会计人才需求多样化

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使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传统农业与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会计人才在不同产业的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协助农村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的协同创新。由于在不同产业领域所需的理论和技能各不相同,因此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相应新兴领域、新兴技术的专业知识和适应技能,[6]这为培养具备多样化能力的会计人才提供了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数据驱动的农村经济发展。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展开了深入的全链条应用,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发展。会计人才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分析、预测和规划,帮助农村产业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

(二)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会计人才的数量需求

在农村金融改革的推动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从而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广泛普及,有效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随着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来从事相关的财务核算工作,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同样对乡村会计人才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此外,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强调了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拓展,这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从传统的贷款、存款到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的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等,都需要会计人才进行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乡村振兴战略存在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殊要求和农村自身的特殊环境往往决定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特殊的职业素养。乡村发展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乡村会计人才具备知农助农爱农情怀。另外,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由于是在特殊地域工作的群体,工作内容更多是和农业经济相关,同时在工作环境中常常与农村人员打交道,农村人员因为教育层次较低、口音地域差异化等特点,会计从业人员在沟通时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乡村会计人才亟需熟练掌握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了解农村农业发展,具备特别的农业知识储备,同时具有足以应对各类复杂形势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工作较为薄弱

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会计专业的目标不仅在于确保学生掌握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4]因此,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如何提高院校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成为了各大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意识还较为薄弱,人才培养观念尚未转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农村经济会计人才需求缺乏敏感性与积极性,较少院校能够结合农村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乡村会计人才的需求,开设专门的农村会计专业。另外,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学体系中几乎没有针对农村的专门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材教辅匮乏,导致农村会计人才无法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融合不够深入

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涉农高等学校培养向农村输送会计人才,然而,大部分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更多是关注“通用型”人才,专门针对为农村输送会计人才意识较为欠缺。一部分涉农院校越来越普遍迎合考生专业选择取向,涉农院校的农业特色逐渐被忽略,在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引导等方面,向国内综合性或者财经类院校会计财管专业靠拢,追求同质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渐偏移,导致涉农高等院校并不能充分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培养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同时,基于新兴领域和新兴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器学习、大数据财务与决策等新兴智能学科融合相对迟缓或不够深入。另外,我国社会培养模式尚未成熟,造成乡村会计人才缺少社会培养模式这一重要路径。

(三)农村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乡村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单位,其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都控制在大专文凭以下,本科以上的人员占比少,完全不符合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普遍上,乡村会计师只有10%拥有学士学位(含学士学位),85%拥有大专及以下学历,5%拥有初中学历。

与城市水平相比,乡村会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其高等教育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会计的整体素质,如创新能力、判断力和学习能力等。目前,乡村不仅缺乏高知识质量的专业会计人员,通常需要通过招聘代理记账人员完成乡镇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许多知识资源结构陈旧和知识老化的社会问题。虽然一些乡镇企业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有了充足会计经验,但是由于未正式学习相关财会方面的知识,因此无法完全适应会计核算新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现代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高校科学定位乡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在会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服务三农会计财务领域为主要导向,通过产教研学深度结合引领培育更多知农助农爱农的新型农村会计高质量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应当满足学生、社会的共同需求,注重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思政观念,培养会计理论与乡村会计实务并重,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及涉农专业知识,提高“三农”领域财务与会计实际解决能力。结合涉农经济或管理学科,推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吸引农商融合前沿领域优秀财会教师或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涉农案例教学,探究学科间的跨界融合和专业间的融会贯通,持续细化涉农财会特色课程建设。

(二)推进乡村振兴下中国式现代化学科深度交融

深入推进学科渗透融合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乡村会计人才的有效路径。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需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区域或行业新战略新需求,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农科+、新工科+等学科群。推进涉农学科和会计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会计财务信息编制及管理决策等基础与农、林、水产学等优势学科紧密融合,拓展乡村产业主体会计核算管理、环境资源会计、绿色会计、会计诚信与价值观建设、会计监督管理、乡村数智会计等内容强化科技赋能,运用现代数字等技术推进会计学科智能化升级,努力打造特色学科方向,如大数据财务与会计融合形成的智能会计等特色研究方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会计学科与新兴智能学科深入融合。

(三)建立和完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融合

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学历课程。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福建省“学习圆梦”素质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模式,充分发挥福建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作用,开展“书证融通”试点工作,推动技术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福建开放大学选定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开放)等专业,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项目,该项目共为8 门课程建立融通关联,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贯通,实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1+1>2”的良好效果,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另外,提高非学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学历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涉农领域基础知识以及农村合作社财务与农村金融信贷、资源与生态会计、生物资产会计、三农三牧保险补贴绩效、绿色会计等会计拓展知识。

(四)多元力量丰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学科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功能性强、技术性强的综合专业技术学科,因此,基本实际操作管理过程和基本会计理论实践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与相关乡镇企业会计专业实践工作人员进行密切合作,了解乡镇企业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变化,了解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另外,乡镇企业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大力支持,加快建设会计人才队伍,以提高会计在乡镇企业的应用水平。同时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农村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培养力量,弥补高校培养中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的短板,推动学校、乡镇企业、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缓解当下乡村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不足现状。

六、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工程需要高度重视乡村会计人才建设,未来乡村建设将是持续热门的话题,会计人才振兴正是这一话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面临着培养目标工作较为薄弱、培养模式学科融合不够深入、农村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和挑战,本文据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从高校科学定位乡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乡村振兴下中国式现代化学科深度交融、建立和完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融合、多元力量丰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有助于提高乡村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战略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战略
战略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