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PNF技术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肌力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

2024-01-22余贡献宋长友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肌力脊髓针刺

余贡献 宋长友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淳安 3117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损害,造成脊髓损伤平面及以下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截瘫患者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感觉丧失、便秘、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SCI 发生后,受损神经无法完全修复,因此SCI截瘫患者不论是否手术治疗,只要病情允许,无其他合并损伤,康复治疗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电刺激等,其目的是减少或减轻障碍,降低残疾程度和防止加重残疾,提高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使患者能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研究证实,中医针刺技术凭借其无副作用、便捷等优点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我院不完全性SCI患者50例,研究针刺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neuromuscular proprioceptive facilitation,PNF)技术对SCI 截瘫患者肌力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取得一定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6月采取手术治疗的不完全性SCI 截瘫患者50 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26~65 岁,平均年龄(42.36±10.67)岁;损伤部位:颈髓段损伤4 例,腰骶髓损伤11例,胸髓段损伤1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B 级13 例,C 级7 例,D 级5 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 例;年龄28~63 岁,平均年龄(42.41±11.12)岁;损伤部位:颈髓段损伤6 例,腰骶髓损伤10 例,胸髓段损伤9 例;ASIA 损伤分级:B 级12 例,C 级9 例,D 级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ASIA 损伤分级等一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1]对脊髓损伤的相关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外伤性脊髓不完全损伤症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辨证分型为瘀血阻络证。主症为四肢或双下肢痿废无力。次症为:①损伤部位疼痛如刺,疼痛部位固定;②肢体具有刺痛感或酸麻;③唇甲紫绀;④肌肤甲错。舌脉:舌苔薄白,舌质黯且有瘀斑,脉涩。同时具备主症及2种次症以上,可与舌脉结合诊断。

1.3 纳入标准:结合体格检查、脊柱或脊髓X 线、CT、MRI 检查等影像学资料确诊为脊髓损伤;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有坠落、撞击、挤压等外伤史;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 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1.4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骨折后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史。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术、脊髓减压术治疗,且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PNF 技术干预。①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甘露醇减轻脊髓水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营养神经、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在他人协助下每隔2h 翻身一次,防止压疮;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进行训练并锻炼进食、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基本技能;术后1 周开始进行坐起、坐位平衡训练,每天2次,每次15~20min;术后1 个月左右可适当辅助拐杖、佩戴矫形器进行站立训练。②PNF技术干预:按上肢D1F屈→D1E 伸→D2F 屈→D2E 伸模式,下肢D1F 屈→D1E 伸→D2F 屈→D2E 伸模式的动作进行循环操作,以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抗阻力为限度;治疗师发出口令,提供视觉提示,以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通过节律性稳定、缓慢逆转、重复收缩、保持-放松、收缩-放松、慢反向-维持-放松等手法,刺激本体感受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大椎穴、督脉穴(距损伤平面上、下1 个棘突及L5棘突)、夹脊穴。上肢截瘫者加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下肢截瘫者加足三里、伏兔、三阴交、阳陵泉;二便障碍者加气海、次髎、肾俞。操作方法:定穴后,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术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将华佗牌毫针按针尖向下垂直刺入,按照平补平泻法施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 次。每次干预30~60min,每日1 次,两组均以10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分述如下。

1.6.1 肌力评定:按照6 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肌力进行划分,0 级表示完全瘫痪,Ⅴ级表示肌力正常,能充分拮抗重力和阻力进行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1.6.2 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①感觉功能:采用数字评分法[3]评估所有患者身体两侧皮区关键点(28 对)的针刺觉和轻触觉。以额头感觉为参照(10 分),根据患者感觉减退程度对目标关键点进行0~10分打分。针刺觉检查采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采用棉花。②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量表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共17 个项目,每项0~2 分,最高34分,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

1.6.3 功能独立性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包括自我照顾、排泄控制、转移、运动、交流及社会认知在内的6 个方面(18 项)的能力,每个项目得分为1~7 分,总分18~12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独立性越好。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Fugl-Meyer评分21.45±3.06 32.54±5.78*#21.73±3.28 27.49±4.61*例数观察组25对照组2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针刺觉5.89±1.34 7.24±1.42*#5.72±1.36 6.48±1.59*轻触觉6.23±1.45 7.63±1.18*#6.24±1.47 6.89±1.21*

2.3 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25对照组FIM评分58.33±7.41 97.62±12.28*#57.45±7.26 83.59±11.69*2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中医对SCI 疾病的深入研究,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治疗SCI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步。

SCI 所导致的截瘫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是其基本病机,故治疗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针刺治疗能够通过刺激穴位和局部神经肌肉组织,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减轻肌肉萎缩,对不完全性SCI 导致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4]。同时,越早进行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康复和预后效果越佳。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Ⅲ、Ⅳ、Ⅴ级肌力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Ⅰ、Ⅱ级肌力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PNF 技术治疗可发挥良好的增强四肢肌力、防止肌肉萎缩、调节肌肉状态的作用。观察组较对照组针刺觉、轻触觉和Fugl-Meyer 评分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证实针刺联合PNF技术对改善SCI截瘫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有效性。此外,针刺夹脊穴、督脉穴治疗SCI 的作用机制为多方式地阻断中枢神经元的损伤途径、抑制或延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同时修复损伤的神经通路,搭配大椎穴,可同时起到祛风湿、通经络,改善颈项肩背痛的效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发现,观察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联合PNF技术能够有效提高SCI截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家庭和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在SCI 截瘫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针刺联合PNF技术治疗在增强患肢肌力,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效果更加理想,值得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肌力脊髓针刺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