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济宁加快托育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2024-01-22梁立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11期
关键词:托育济宁市婴幼儿

梁立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全面了解山东省济宁市托育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8月济宁市统计局联合当地发改、卫健、教育等相关部门,围绕进一步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创新实践“托育+”发展模式,对全市托育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研究完善托育产业链条的办法,探索托育事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打造社会广泛认可、群众普遍满意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加快形成链条完整、产品丰富、产能丰沛、产销两旺的托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大格局。调研结果显示,全市托育工作成效明显,托育市场需求旺盛,但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多制约。

一、托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托育产业是涉及商品制造、零售、生活服务、早教、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消费产业体系。从国家“十四五”规划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相较于2020年的水平,2025年的规划托位总体增幅达到250%,市场潜力巨大。

济宁市以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强力攻坚,把建设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制定《济宁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列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出台《济宁市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等文件。加大资金投入,2023年市县财政共列支预算7000余万元用于托育机构建设、运营补助和示范奖补。其中,对新建托位的机构,按每托位2000元给予建设补助;对已登记备案的普惠托育机构,乳儿班按30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托小班、托大班和混龄班按20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连锁机构和市级示范点,按照每个1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济宁市2所本科院校、11所中高职院校均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建成集“客户服务和12343家庭服务热线、信息管理平台、职业培训评价基地”为一体的智慧化“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在产业发展上,全力打造产业集散地,围绕托育行业、婴幼儿成长需求,引进托育相关“吃、穿、住、行、护、用”等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产业规模,带动新消费经济,目前已有10余家托育企业入驻。

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有托育机构787家,完成备案650家,托位总数39610个,千人托位数4.78个。全市托育服务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二、托育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为全面准确掌握客观实情,调研组对在托幼儿家庭、托育机构、婴幼儿产品生产企业分别进行了网络电子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电话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747份。分析样本发现,济宁托育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出生人口有所减少,托育市场前景不明朗

从当前济宁市的统计数据及分析预测看,2017—2022年全市总出生人数58.2万人,2017年最高17万人,2018年11.8万人,2019年9.9万人,2020年7.7万人,2021年6.3万人,2022年5.4万人,出生人数年平均减幅达到20.2%。从2022年10月份到2023年3月份,受疫情影响,结婚、怀孕人数下降明显,预计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数量仍会下降。

伴随全市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社会福利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严重挤压了包括托育在内的其他方面消费空间。从调研数据看,15.75%的托育机构明确表示“受大环境影响,发展前景不乐观,考虑未来退出托育服务市场”。

(二)托育收费偏高,托位使用率较低

一方面,群众面临入托贵。近七成的幼儿家长认为济宁市当前执行的托育收费标准偏高。调查中,有群众甚至反映“一个人工资不够支付托育费”。从全市来看,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28元。以三口之家、全年全托为例,按照济宁市“乳儿班不高于2100元/人/月,托小班、托大班和混龄班不高于1700元/人/月”的收费标准,乳儿班全年收费25200元,约占2022年度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4.98%,托小班、托大班和混龄班全年20400元,约占2022年度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0.22%。

依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将济宁市托育收费标准(均不含伙食费)与杭州市、济南市、泉州市、盐城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对比发现,全市乳儿班托育费占全市居民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比重最高,为24.98%,高于其他六市;托小班占比20.22%,低于济南市0.42个百分点、低于泉州市1.58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四市。托大班(含混龄班)仅低于济南0.42个百分点,高于其他五市。综上,济宁市托育收费占比相对偏高,反映出居民在幼儿托育方面的负担相对偏重(见图1)。

图1 以三口之家为例,济宁与杭州、济南、泉州、盐城、滁州、马鞍山在托育费用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的对比

另一方面,托育机构面临运营难。调研发现,为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托育机构建设标准高,相较其他行业投入更大,在雇佣人员方面花费高,房租和托育人员成本占托育机构运营成本的70%至80%。从统计情况看,全市实有托位39610个,目前在托幼儿19935人,空置托位19675个、空置率为49.67%。全市有7个县市区托位空置率超过一半,其中任城区51.93%、曲阜市56.87%、邹城市59.16%、鱼台县71.03%、嘉祥县64.26%、梁山县60.66%、经开区58.43%。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在有一定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托位使用率要达到80%左右才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托位使用率每提高1%、对应净利率可以提升0.37%。但从本次调研的托育机构看,托位使用率不足80%的有106家、占比高达83.46%,有96家机构反映“补贴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其中有44家机构托位使用率不足三成,占本次调研涉及机构的34.65%,托育机构“吃不饱”的问题较为突出。从调研情况看,102家托育机构反映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占调研托育机构的81.1%,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三)托育产业未成规模,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济宁市托育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主要以托育服务机构为主,涉及婴幼儿食品、服饰、玩具、图书、婴童用品、托育课程研发等相关产业较少,服务机构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紧密。截至2023年3月,全市3岁以下儿童人口数量为18.7万人,入托率仅为10.66%,托育市场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从托育机构教具用品采购情况看,77%的托育机构明确表示教具用品采购自市外(含市内采购但市外生产的情形),反映出济宁市托育产业链不完整,尚不能实现“自产”。

(四)托育模式较为单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调研,当前家长的托育诉求呈多样化趋势,但目前济宁市能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服务的托育机构,大多是由幼儿园内托班和部分早教机构转型而来,社区托育、家庭托育、延时托育的服务供给较少,临时托管、夜间托管等服务基本为零,对通勤时间较长、加班时间较多的婴幼儿父母帮助不大。从调研结果看,认为托育服务供给质量较好的占比8.25%,认为质量一般的占比78.54%,认为质量较差的占比13.2%。家长不满的事项中,42.24%的家长认为“托育机构仅能为孩子提供基础照顾、难以满足孩子成长需要”,47.41%的家长认为“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培训不够到位”,10.35%的家长认为“托育机构管理不够规范,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

三、对策建议

托育产业与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亟待更大力度的支持。

(一)系统调研分析托育产业各环节情况,摸清摸透产业现状

托育产业链上游涉及托育保育人员培训、托育机构选址及创立环节;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为托育机构,包括公办托育机构以及民办托育机构;产业链下游为托育服务的终端客户,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父母。一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开展深入调研。弄清楚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托育服务、托育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利于群众、利于发展”的角度积极发展托幼一体或实现一址两园(幼儿园、托育机构分设),持续拓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二要抓牢国家重视托育事业的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市场新趋势和消费痛点,围绕消费需求做好托育产业布局。三要认真学习福建、江苏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托育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探索“幼有优育厚植民生基础+优化结构筑牢发展基础”的新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支撑点。

(二)持续完善托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降低社会托育成本

随着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和各级支持生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年轻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整个托育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是加强人口监测形势分析评估。建立完善人口监测体系,提高人口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区域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二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实际尽快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各类托育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让有需要的婴幼儿家庭能够送得起、用得上。三是强化托育产业的监管。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好主管部门和托育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对托育产业实施依法依规管理,对托育行业需要达到的各项标准出台细化实施方案,激发机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

(三)大力促进托育产业的事业化进程,扩展丰富服务供给

按照“盘活存量、调整增量”的思路,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实践“托育+”发展模式,推动托育事业“从小到大、自大到优、由优到强”。一方面,精准把握家庭托育需求。不断优化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采取公建公营、公建国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创新探索托幼一体化、园区托育、商超托育、社区托育、家庭托育等多类发展模式,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家门口的高质量普惠性托育服务。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提供差异化的婴幼儿照护。补充休息日托管、临时托管、夜间紧急托管等形式,积极打造儿童户外拓展基地,整合城投现有资源,在济宁大剧院、儿童公园、凤凰台植物园等场所,建设儿童户外拓展活动基地,并形成整套建设管理运营体系。

■ 中新社/供图

(四)系统提升托育产业的人才质量,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行业竞争与发展的核心落脚在人才。一是持续做好人才招引和培育。落实好《济宁市托育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济宁培训实施方案》,开展托育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业务技能培训等,依托驻济中高职院校稳步推进托育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做好培训、实习、就业的“一条龙”规划,着力培养具有专业实操能力的婴幼儿照护、产品推广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创新托育人员职业标准和定级标准。重点针对医育结合、托幼一体等跨行业人才完善晋级管理评价机制,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三是打造托育职业培训、评价基地。围绕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托育机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评价,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主编出版教材和自编教材,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托育行业职业培训及职业评价培训基地。

(五)着力推动托育产业的组合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坚决树牢“有企业才有产业,企业健康产业才健康”的理念,全力跟进、强力扶持,聚力打造托育全产业链。一是做好招商引资。依托优势产业基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专门招引平台,组织举办或参加专题投资推介会、专题洽谈会等活动,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和品牌机构进入济宁市托育市场,推动托育产业的规模化和全链条发展。二是用好济宁优势产业,突出“品牌意识”。立足济宁、服务全国,充分发挥汶上和嘉祥纺织服装、梁山图书印刷、兖州纸制品、曲阜教具、微山婴童出行用品、泗水食品、嘉祥木材加工等产业优势,鼓励责任意识强的本土企业,加强与托育服务的衔接,从“品牌初创”“积累成长”“多元驱动”“健康发展”四个阶段分别制定扶持政策,帮助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构建完整的“研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济宁托育品牌”。三是抓好产业融合,实现“全链条发展”。引导托育服务机构与婴幼儿食品、服饰、玩具、图书、婴童用品、课程等相关产业进行对接融合、一体发展,形成短板互补、优势互用、健全完整的全产业链条,整合托育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打造优势产品,着力提高济宁市托育产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以济宁“小托育”撬动全国“大市场”。四是注重市场细分,提高产品附加值。艾瑞咨询相关调研数据显示,“90、95后父母购买中高端价格母婴商品意愿更强烈,也愿意为颜值高的商品付出更高的金额”,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呈持续扩大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要加强与国内高校、专业设计研发机构对接,合作开展婴幼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对托育产业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等环节进行整体布局,满足不同客户规模化、个性化、高端化需要,让济宁托育产品“好看、好用、耐用”,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托育济宁市婴幼儿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