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研究中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利用
——以清代和民国东北档案为考察对象
2024-01-22滕海键
滕海键
(辽宁大学环境史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作为历史研究的分支领域,经济史研究有赖于多种文献资料的发掘和利用。档案文献对于经济史研究不可或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东部各盟市档案馆藏有清代和民国时期形成的记录东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的丰富档案,这些档案包含着大量经济史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史有着重要的价值。迄今档案文献中东北经济史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已取得了很多成就,编辑出版了不少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集,发表了不少依据档案资料的研究成果。不过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档案,这些工作和成果还很不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局限。今后还需大力加强档案文献中经济史资料的整理工作,充分发掘利用档案文献中的经济史资料,推进经济史研究水平的提升。
一、档案文献对研究东北经济史的重要价值
中国的历史研究一向有注重档案文献的传统,学界已就历史研究应重视档案文献达成了共识。作为历史分支领域之一的经济史研究,自然也要高度重视利用档案文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东北诸省及所属市县各级档案馆藏有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档案,这些档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史资料,亟待大力发掘和利用。
(一)档案文献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档案是各级国家机关及相关单位在行政及社会经济管理和涉外等诸多活动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多种形式的文书。档案具有官方色彩,相较于其他文献资料,档案所记内容具有原始性、客观性、广泛性等特点,其可靠性和史料价值更高。
许多知名历史学家都特别强调档案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清史专家郑天挺讲过,“历史档案是原始资料的原始资料”,应该把档案史料“放在研究历史的最高地位”。他甚至认为离开了历史档案便无从研究历史。①郑天挺:《清史研究和档案》,《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第5-13页。清史史料学家冯尔康也认为档案是最原始的第一手史料,档案“本身的价值,应当引起史家的高度重视”,应将其置于“史料的最高地位”。他指出,“档案文献不同于追记的著述,也不同于据之编写的史书,它不仅材料最原始,而且可信程度高……档案文书准确性比其他史料要高”。②冯尔康:《清史史料学》(上),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年,第135、148页。金启孮指出,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史料,而利用史料的原则一般是重原始而轻转引,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档案,其价值无疑最高。孟森认为,欲求信史当“首重官书”,然官书所据史料,追根溯源,实乃原始档案。他断定,若研究某一问题之来龙去脉及真相,不阅原始档案便无从明了详细始末。③大连市图书馆文献研究室、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奖惩·宫廷用度·外藩进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前言》,第1-3页。国外如日本和美国研究清史之学者都十分重视档案文献。
(二)经济史研究要重视档案文献的发掘和利用
一般来说,档案所记内容中经济史所占比重较高,且档案对一些经济活动的记载颇为翔实,这为开展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证资料。真正从事东北经济史和民族史研究的学者都切实感受到了档案文献对于经济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郑毅和马玉良在《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前言中指出:研究东北农业经济的论著较少,原因在于原始资料的发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作为历史真实见证而又最具有权威性的档案文献迄今未见系统发掘。④郑毅主编:《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共五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前言》,第1页。金启孮指出,民族史应注重经济研究,过去这方面成果较少,他以皇庄档案为例来说明档案资料对经济史研究的价值。他认为皇庄档案在内务府全宗中反映经济方面的档案占很大比重,内容多为记载康乾盛世时期皇庄的生产、经营、管理、物价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这些都是研究清代皇庄这一独特经济形态的贵重资料,反映了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⑤大连市图书馆文献研究室、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奖惩·宫廷用度·外藩进贡》,《序言》,第1-3页。冯尔康以司法档案为例,来说明档案对经济史研究的重要价值。⑥冯尔康:《清史史料学》(上),第149页。
(三)东北地区存有大量清代和民国档案文献
清代和民国时期形成的有关东北的档案数量庞大,所记内容广泛。这些档案分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三省一区及市县等地方档案馆。⑦通过以下书籍可知东北地区所藏清代民国档案的基本情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概述》,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李晨生:《辽宁档案通览》,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年;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 年;黑龙江历史档案通览编委会:《黑龙江历史档案通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其中,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清代民国档案最多,举凡明清以来涉及辽宁乃至东北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皆有收藏。主要是汉文,也有大量满文和日文档案。截至1992年底,全馆藏有657个全宗,131.6万卷。所藏多为清代盛京档案,计28个全宗约16万卷。分为行政官署档和旗务档。旗务档包括三姓、宁古塔、阿勒楚喀、双城堡等副都统、总管和协领各衙门档案。特别是该馆藏有盛京内务府与北京内务府及盛京五部的往来文书满汉合璧抄存档案1149册(黑图档)。所藏民国档案有110 个全宗90余万卷。①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第3-4页。吉林省档案馆存有清代自乾隆十九年至宣统三年历史档案73 个全宗138306 卷;民国档案160 个全宗142999 卷。②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年,第3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地方档案共有9个全宗,其中吉林地方档案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重。③常荣、衣保中:《清代吉林档案文献及其文化价值》,《长白学刊》1996年第5期,第91-93页。
(四)东北档案文献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史资料
东北三省及所辖各市县等地方档案馆所藏档案包含有大量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经济史方面的文献资料。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如顺治年间档、盛京总管内务府档、黑图档、军督部堂、奉天交涉总局、奉天开埠局、奉天民政司、奉天调查局和蒙荒总局、奉天旗务处、三姓副都统衙门、双城堡总管衙门档案等;民国档案如奉天省长公署、奉天官地清丈局、奉天省财政厅、奉天总商会、东三省商务和盐务等部门档案都包含丰富的经济史资料。④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如吉林全省林业总局、吉林山蚕局、吉林四合川林业分局、吉林矿政调查总局、吉林全省清理财政局、吉林清赋放荒总局、吉林饷捐总局、吉林蒙务处、吉林菓子楼、吉林省劝业道、吉林全省农务总会等档案记载了放荒和清丈、移民、田赋、银号行情、办厂采矿及涉外经济关系等内容。民国档案包含的经济史内容更为丰富。⑤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指南》,第3-4页,第9-10页。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如黑龙江将军衙门、黑龙江行省公署、黑龙江全省垦务总局、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局、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如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实业厅、黑龙江省交涉公署、东省铁路管理局地亩处、东省特别区地亩管理局等档案,记载的清代和民国经济史资料同样极为丰富。⑥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指南》,北京:档案出版社,1994年,第6页,第10-15页。
二、东北经济史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情况和存在的局限
有关东北清代和民国档案经济史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已经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一些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二是依据档案文献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了一些经济史学术专著,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一)东北经济史档案文献史料集涉及的主题和内容
从主题来看,已出版的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涉及:农业经济、旗人旗务、路矿实业等;参务、盐政、蚕业、林业等;商业金融、涉外贸易、外国殖民势力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以及贡赋和驿站等内容。其中,庄园与皇室经济和旗务所占比重较高。
1.农业经济
郑毅等主编的《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选录的经济史资料有很大比重取自档案文献,该书涉及内容广泛,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北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⑦郑毅主编:《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共五册),《前言》,第2页。李澍田主编的长白丛书系列《吉林农业档卷》《双城堡屯田纪略·东北屯垦史料》《蒙荒案卷》等选录的档案资料涉及吉林农业经济和东北屯垦等内容。《吉林农业档卷》选自吉林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有土地政策和土地管理、赋税制度、农业调查、农业组织和农业技术、建仓积谷等。⑧马玉良、王婉玉选编:《吉林农业档卷》(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双城堡屯田纪略》选自嘉庆十九年至道光三年间部分档案,较全面地反映了双城堡地区的屯田情况。①李澍田主编:《双城堡屯田纪略·东北屯垦史料》(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东北屯垦史料》所选史料勾勒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官庄旗地设立及旗人移屯情况,揭示了东北土地开发规律。②李澍田主编:《双城堡屯田纪略·东北屯垦史料》(长白丛书),第211-212页。
《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皇庄》选自顺治、康熙、雍正朝满文档案,满汉合璧文档,目次为粮庄、果园、打牲和畜牧类。③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大连市图书馆文献研究室、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皇庄》(上下册),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前言,第1-3页。《盛京皇庄档案史料选编》选录部分有关盛京皇庄包括粮庄、棉庄、盐庄和靛庄等方面情况的档案史料。④辽宁省档案馆编:《盛京皇庄档案史料选编》,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年。《清代盛京内务府满文档案选译(一)皇庄》选译档案涉及盛京内务府设置及其对盛京地区皇室庄园的管理等。⑤何荣伟、张虹、冯璐:《清代盛京内务府满文档案选译(一)皇庄》,《满族研究》2016年第1期,第72-97页。《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⑥辽宁省档案馆编:《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上下册),沈阳:辽沈书社,1993年。选自《顺治年间档》《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等有关盛京内务府粮庄的部分档案,内容涉及粮庄数量、分布及管理、粮食使用、缴纳和存贮等,是研究清代东北土地关系的重要资料。⑦唐英凯:《〈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评介》,《清史研究》1995 年第4 期,第116 页;唐英凯:《评〈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3期,第159页。《〈黑图档〉中有关庄园问题的满文档案文件汇编》选译档案记载了康熙初年内务府所属盛京庄园和果园及打牲等方面的自然状况以及有关编庄和纳赋等内容,为研究清廷在东北设立的果园等基本情况及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⑧关嘉录、王佩环译,佟永功校:《〈黑图档〉中有关庄园问题的满文档案文件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摘:《清史资料》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页。
2.旗人旗务
《兴京旗人档案史料》收录了嘉庆二十一年至民国四年的部分文档,内容涉及土地买卖和相关民事案件的处理等情况。⑨辽宁省档案馆编:《兴京旗人档案史料》,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旗务》选自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吉林旗务处档案全宗部分档件,较完整地反映了清末吉林省旗务改革活动。⑩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旗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序言,第7-8页。《吉林旗人生计》客观地反映了吉林旗人的生计情况。⑪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旗人生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3.参务盐政蚕业等
《清代东北参务》分清代东北参务提要和清代东北参务史辑两部分内容。后者选录了东北人参、清前中期东北参务制度、参票与参务管理、民票、招商刨采与商买余参,私挖、参犯与官民争利、清代参禁、参务积弊与乾隆参务案、嘉庆参务案以及秧参之崛起等主题史料。《盛京参务档案史料》选自《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案》《兴京县公署》《复县公署》自康熙三年至光绪三十一年间部分档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辑,内容涉及盛京采参,宁古塔和三姓采参等。⑫辽宁省档案馆编译:《盛京参务档案史料》,沈阳:辽沈出版社,2003年。
《清代吉林盐政》选录的档案史料包括盐业整顿和奏议、章程、调查、开办、交涉、运储、商销、缉私、工程、会计等方面的文电、图表等总计117 件,是研究吉林盐政发展情况的第一手珍贵史料。①吉林师范学院古籍所:《清代东北参务·清代吉林盐政》(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蚕业》选录的档案史料记录了清代吉林地区养蚕业及蚕业推广等情况。《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贡品》选录的档案资料反映了清代吉林向皇室进送贡品等情况。②吉林省档案馆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贡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4.工矿实业
《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所选档案史料反映了清代吉林地方开矿设厂和兴办实业等情况。③吉林省档案馆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上、中、下),吉林省档案馆,1985年内部版。《清代边疆史料抄稿本汇编·东北地区·矿档》所选档案内容反映了清代东北地区的矿业开发情况。《光绪年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史料》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外务部等全宗档案中选录相关档案编成,为研究清政府“兴利实边”政策和漠河金矿的经营方式等提供了第一手史料。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年间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史料》(上、中、下),《历史档案》2004年第1、2、3期。《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所选档案涉及吉林矿务:筹办吉林矿务,吉林中俄矿务交涉,夹皮沟金矿,三姓金矿,天宝山银矿,蜂蜜山煤矿,长春火石岭煤矿等情况;黑龙江之矿务:俄人请办黑龙江各矿,中俄合办瑷珲煤金矿,漠河金矿,观音山金矿,都鲁河金矿,宽河金矿,察汉敖拉煤矿,鸭绿江太平山煤矿等情况。⑤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吉林·黑龙江》,1985年。
5.涉外贸易和经济侵略
《清代民国吉林档案史料选编·涉外经济贸易》选自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至民国初年涉外经济贸易档案总计728件,内容涉及与日本和俄国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情况,是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涉外经济贸易的第一手史料。⑥吉林省档案馆、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清代民国吉林档案史料选编·涉外经济贸易》(上下册)(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经济掠夺》主要选自中国审判日本侵华战犯和伪满汉奸档案等,内容包括伪满洲国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推行备战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对农产品和铁煤石油等重工业资源的掠夺、北边振兴计划和日本百万户移民计划实施情况、鸦片政策和金融搜刮及强制征集和奴役劳工。⑦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经济掠夺》,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该书所选史料对研究日满时期尤其是伪满中后期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殖民掠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大讨伐》所选档案史料揭露了日本殖民主义侵华罪行,包括间接反映的经济侵略。⑧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大讨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中东铁路》收录了“驻俄公使徐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的入股合开银行合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开采煤金、林业矿产合同,黑龙江流域行船章程,铁路交涉局、税务局等机构的设置”等档案史料,⑨黑龙江省档案馆:《中东铁路》,黑龙江出版总社,第一册1986 年出版,第二册1981 年出版,第三册1987 年出版。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省档案馆指南》,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第275页。揭露了俄国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行径。
(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上述档案文献整理成果为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经济史提供了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诸如皇室庄园经济、土地政策和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东北农业经济史研究能够出版一系列内容全面的专著,与经济史档案资料整理工作有很大关系。长白丛书系列专著就是在对档案等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写作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以往的工作和成果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首先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原始档案而言,已整理和出版的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是非常有限的。其次是已整理的档案文献资料主要涉及皇庄粮庄等少数主题,其他许多经济史主题尚未有成果出版。再次是已出版的档案资料缺乏系统性,在主题和内容上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时间上不能贯通。此外,我们注意到,近年所出档案资料影印版有增多趋势,尽管影印可以保留原始性,但因阅读等方面的原因,比如很多读者缺乏古文功底,其适读面非常有限,利用率不高,这就限制了其价值。
三、学界利用档案文献取得的研究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利用档案文献研究东北经济史者增多,发表了不少文章,也出版了一些专著。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或部分依据档案文献,各自针对某个专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局限和不足。
(一)经济史研究成果涉及的主题和内容
迄今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讨论农业经济的相对较多,具体包括官庄、盛京内务府皇庄、粮庄、棉庄、旗地、土地制度、户口等,尤其是皇室庄园经济;其他有参业参务、贡赏制度、地区经济、封禁政策、商业金融、殖民经济侵略等。因受字数容量所限,本文仅以典型成果为例来说明档案文献的利用情况。
1.农业经济
《满族庄园经济探索》一文依据《满文老档》《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黑图档》《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等文献来考察满族庄园经济的分类,探讨了清代皇庄长兴不衰的原因。①关克笑:《满族庄园经济探索》,《满族研究》1996年第3期,第23-34页。《清代东北官庄的由来和演变》一文依据《奉天省公署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档》等文献考察了清代东北官庄的由来和演变。②王革生:《清代东北官庄的由来和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66-72页。《康熙朝盛京内务府皇庄的管理》一文依据《黑图档》中的满文档案考察了盛京内务府皇庄的管理情况。③魏鉴勋、关嘉录:《康熙朝盛京内务府皇庄的管理》,《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2期,第21-25页。《盛京内务府粮庄述要》一文依据《黑图档》《顺治年间档》《盛京内务府档》等文献考察了盛京内务府粮庄的设置、粮庄的数目和分布、管理等。④佟永功、关嘉禄:《盛京内务府粮庄述要》,《历史档案》1995年第1期,第89-97页。《盛京内务府棉庄》一文依据《黑图档》等文献考察了盛京内务府所属棉庄情况。⑤关克笑:《盛京内务府棉庄》,《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4期,第99-103页。《清代东北果园的设立与变迁》一文利用《满文老档》《黑图档》《奉天省长公署档》《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皇庄》等文献考察了清廷在东北设立的果园的历史变迁。⑥关亚新:《清代东北果园的设立与变迁》,《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第57-63页。《东北旗地研究》一书利用《吉林农业档案》《清代黑龙江档案选编》《内务府奏销档》《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等多种档案文献和其他史料对清代东北旗地进行了研究。⑦刁书仁:《东北旗地研究》(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清代盛京旗地研究》依据《重译满文老档》《奉天省长公署档》等档案文献考察了清代盛京旗地的形成和发展、旗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等。⑧赵维和:《清代盛京旗地研究》,《满族研究》1999年第1期,第38-43页。
近代东北农业史研究中,水稻的传入和水田的发展备受关注。《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一文利用《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吉林省长公署档案》《吉林省政府档案》《吉林行政公署档案》《吉林全省清理田赋局报告书》《永吉县政府档案》《吉林垦殖分会档案》《黑龙江省行政公署档案》等多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考察了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水田开发的关系。①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一文利用了《旧满洲经济统计资料》《和龙县公署》等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考察了水稻传入东北后引起的复杂矛盾以及对东北农业的影响。②金颖:《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10年第3期,第35-41页、第139页。
2.参业和贡赏制度
《清代东北采参业的兴衰》一文依据《黑图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档》《盛京通志》等文献对清代东北参业兴衰演变进行了考察。③王佩环:《清代东北采参业的兴衰》,《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第120-124页。《清代盛京参务活动述略》一文利用《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等文献梳理了清代盛京地区参务活动的演变史。④佟永功:《清代盛京参务活动述略》,《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第42-49页。《简论清代东北边疆民族政策——从贡貂赏乌林制度说起》一文依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档》《天聪九年档》等文献考察了清王朝在东北的贡貂赏乌林制度。⑤佟永功、关嘉禄:《简论清代东北边疆民族政策——从贡貂赏乌林制度说起》,《民族史研究》2002 年3 月,第301-309页。《清代盛京围场贡鹿活动探析》一文依据《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盛京总管内务府档·嘉庆朝》《奉天公署档》等文献资料考察了盛京围场进送贡鹿的情况。⑥周爽:《清代盛京围场贡鹿活动探析》,《东北亚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第159-168页。
3.东北经济开发
研究清代和民国东北开发的成果比如《黑龙江开发史》《东边道经济开发史略》《长白山区开发史稿》《近三百年东北土地开发史》等都利用了一些档案文献。《清末以来东北森林资源开发及其环境代价》一文利用了《吉林行省档案》《黑龙江省文报总局档案》《满蒙全书》等档案资料考察了清末以来东北林业的兴起和森林开发及日俄对森林资源的掠夺。⑦衣保中、叶依广:《清末以来东北森林资源开发及其环境代价》,《中国农史》2004年第3期,第115-123页。《东北近代林业经济史》一书利用了《满洲秘档》《哈尔滨木石税费总局卷》《东省铁路公司购地伐木合同及各章程》等档案资料及方志等文献考察了康熙年间至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林业经济的演变历史。
4.商业和贸易
《清代东北的商埠》一文依据《奉天行省公署档》《奉天税务监督署档》《营口县公署档》等文献资料考察了清代东北的商埠。⑧王革生:《清代东北的商埠》,《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1期,第112-118页。《清代东北货币金融述略》一文利用了部分档案文献来考察清代东北的货币金融政策等问题。⑨王革生:《清代东北货币金融述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第84-93页。《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的变迁》一文利用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等文献考察了清代中俄陆路贸易的历史变迁。⑩衣长春、宋媛媛:《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的变迁》,《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第2期,第99-103页。《试论黑龙江地区与沙俄的贸易》一文利用《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等文献考察了黑龙江地区与沙俄的贸易关系。⑪张凤鸣:《试论黑龙江地区与沙俄的贸易》,《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1期,第65-75页。《山丹贸易与清日两国的东北亚政策》一文利用《题为宁古塔费雅喀里长往京城娶妻事》《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等文献考察了黑龙江下游流域的少数民族与库页岛阿伊努族之间的山丹贸易的兴衰。①陈诗兰:《山丹贸易与清日两国的东北亚政策》,《外国问题研究》2019年第3期,第36-43页。
5.经济殖民侵略
清代至民国时期外国殖民势力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史课题。《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林业史考》利用黑龙江省档案馆《满洲秘档》《东省铁路公司成案要览初稿》《东省铁路公司购地伐木合同及各章程》等档案及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来考察沙俄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史。②王长富:《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林业史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近代以来日俄侵占东北的环境影响——着重于森林资源的考察》一文利用《满铁档案资料汇编》《伪满史料丛书·经济掠夺》《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等文献资料考察了日俄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③李志英:《近代以来日俄侵占东北的环境影响——着重于森林资源的考察》,《晋阳学刊》2019 年第3 期,第14-22页。《重塑边疆——鸭绿江右岸的林木采伐、森林交涉与边疆秩序》一文依据《东北边疆档案选辑》及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来研究日俄等势力对中国鸭绿江右岸地区林木资源的采伐和争夺。④池翔:《重塑边疆——鸭绿江右岸的林木采伐、森林交涉与边疆秩序》,《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5期,第267-278页。《近代日本对阜新煤矿资源的掠夺(1908—1945)》利用《阜新矿业有限公司档案馆馆藏阜新炭矿劳务统计月报》《满铁档案选编》等文献来考察日本对阜新煤矿资源的掠夺。⑤王广军:《近代日本对阜新煤矿资源的掠夺(1908—1945)》,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由上可见,学术界利用档案文献研究东北经济史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农业经济史研究最为突出,特别是李澍田主编的长白丛书系列,利用了较多的档案文献资料。不少专著的完成大都是建立在对包括档案在内的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基础上的。如上所述,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农业经济史研究成果能够问世是与档案等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充分利用分不开的。从中能够看到,史料尤其是作为一手原始资料的档案文献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深度和水平。
不过,既往研究也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首先是从总体上看档案文献的利用率不高。很多研究成果没有利用档案文献,或利用比重不大,或多转引二手档案文献资料。各市县等地方档案利用率很低,多数档案沉睡在档案馆中无人问津。某些专题研究,像铁路史研究离不开档案,但既有成果很少利用。充分利用档案文献研究东北经济史的成果大多出自少数几位学者手中。虽然近些年东北经济史研究成果有增多趋势,但档案文献利用率却在下降。即便使用了档案文献,但是断章取义的拿来主义比较普遍,对档案内容未加甄别,甚至存在误读误解的现象。
四、东北经济史研究中档案文献发掘和利用的路径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既往东北经济史研究中档案文献的利用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史的研究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档案文献利用不便,档案数量庞大冗碎,多数档案未经整理,不懂满文、不能识读繁体字以及缺乏古籍文献功底,不能甄别文献中的错讹之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等,都是影响档案文献利用的因素。档案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不能利用就没有价值。要充分发掘档案文献的利用价值,转变认识是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档案文献的多方面价值,特别是对于深化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才能切实重视档案文献,进而努力探讨和践行档案文献利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一)加速推进档案文献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利用不便的问题。在很长的时期里,档案文献的利用需要到档案馆去查阅,因受时间和空间及使用等方面的限制,加之档案数量庞大,且多数未经整理,查阅和利用极为不便,耗时长,效率低。如今,这种传统的档案文献查阅和利用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档案文献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建立档案文献数据库,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便利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各方对档案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档案文献数字化具体是指:“按科学的方法分门别类地以电子格式加工、处理、存储文献档案资料,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插入、删除、修改、检索、通过访问接口和信息保护等操作的过程。”①赵雄:《明清档案整理数字化工作的若干思考》,《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第126页档案数字化工作在中国已开展多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东北地方历史档案因多种原因进展有限,亟待加速推进。档案数字化的目的一是便利更多人更加便捷地接触和利用档案,二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对档案做好数字化处理之后,还需要建立档案文献数据信息平台,将所有数字化档案存储于平台,供用户检索和利用。档案文献数据库要实现多功能利用,做到全条目检索,全文阅读,能够进行编辑。可参照方志数据库模式进行建设,能进行主题检索,能实现繁简体字转换,可以做标注,等等。档案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应该向使用者免费开放,不应设置使用限制。档案数据库一旦建成并能有效运行,档案的检索和利用便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档案文献的利用效率。当然,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很多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克服,需要统一规划,保证质量。此外,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还有其特殊性,需要更多专门人才,做专业性处理。
(二)加快推进经济史档案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除了利用上的不便以外,影响和制约明清和民国档案利用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专业层面。清代民国档案多为繁体字,大都未断句标点,目前大陆能够识读繁体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包括很多学者都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更谈不上研究了。此外,档案文献数量庞大内容细碎冗长等因素也都限制了档案文献的利用。近些年出版了不少影印版档案文献,影印档案文献虽然能够保持档案的原始性,但因未加整理和注释以及未做必要的编辑,其利用也存在很大局限。历史地看,整理和编辑档案文献资料汇编或选编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长白丛书系列档案文献资料集就很典型。虽然学界迄今已出版了一些经过编辑和整理的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集,但是相对于卷帙浩繁的档案来说,其所占比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对档案文献的整理、编纂和出版等工作,遵循古籍文献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精神,认真地选取档案史料,进行考订、断句、标点、正误、整理、编辑和出版。
档案文献整理工作的第一步要做好档案选录,一般来说应按主题来选取和分类档案文献,围绕主题择录史料,以时间为序排列资料。档案史料的选录还要注意原始性、全面性和相关性。原始性就是尽可能保持档案原貌,首次收录和发表。全面性就是要考虑录入史料的完整性,尽可能不做删减,并根据关联性酌加史料。对于内容冗长而不相关者,可适当删减。其次要进行断句标点。对于那些古体字、繁体字和异体字等,要注明其意并标注简体字。再次要对舛误错讹之处进行校改。这样便可节省研究者阅读文献的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
(三)加快推进满文档案文献的译编工作
满文档案文献对于研究东北经济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清代东北档案有很多用满文书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及所属市县档案馆藏有大量满文档案。乾隆朝,特别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朝以前的档案以满文居多,要研究清朝前期的历史包括经济史离不开满文档案资料。清朝对外关系中形成的档案也多采用满文。满文档案所记多为满族贵族政要之活动。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顺治年间档》《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等档案数量庞大,其中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均为满文,乾隆朝满汉文均有。因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这些档案利用率不高。①唐英凯:《〈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评介》,《清史研究》1995 年第4 期,第116-120 页;唐英凯:《评〈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3期,第159页。
清代东北满文档案文献的译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已编译出版了不少满文档案文献资料集,利用满文档案文献开展了一些研究。已编译出版的满文档案资料不少,例如《满文老档》《雍乾两朝镶红旗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天聪九年档》《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清代锡伯族档案史料》《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等。②佟永功、关嘉禄:《关于满文档案整理翻译的几个问题》,《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第34页。不过,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满文档案,已编译出版的只占很小比重,工作远远不够。而且,满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译出版工作以及利用满文开展学术研究的成果目前还有下降趋势。
导致上述局面的原因,首先在于社会对满文的重视不够,满文人才缺乏,精通满文的人才越来越少。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加之使用上的不便,以及不愿付出更多辛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致使满文档案文献利用率不断下降。满文档案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清代东北经济史研究。满文档案文献史料的缺失会导致对很多历史问题的研究不能前后贯通等局限。要切实推进东北经济史研究,必须高度重视满文档案文献的发掘和利用。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满文人才的储备和水平,这就对满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20 世纪80 年代是满文档案整理和编译出版的一个“兴旺时代”,这与六七十年代国家重视满文档案整理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有很大关系的,③佟永功、关嘉禄:《关于满文档案整理翻译的几个问题》,《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第33页。这是历史的经验。当下应把培养满文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其次应开展满文档案情况调查,以了解东北满文档案的整体情况。再次应加快推进满文档案的译编、整理和出版工作,以提高满文档案的可用度。
(四)加快深化和提升经济史研究的深度和水平
经验证明,将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以档案文献整理带动经济史研究,拓展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整理的主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能推进档案文献的整理工作,又能深化和提升经济史研究的深度和水平。郑天挺指出,档案文献“不整理不分类就不能利用,要利用不能不进行研究”。他认为实现两者的结合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结合历史整理档案;二是根据档案改造历史。”也就是说依据档案来研究历史。他说:“从过去配合清初历史研究,整理并利用了一部分档案,许多历史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了。”他讲道:“‘以任务带动科学研究’这个提法可能有问题,但还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通过申报和开展各类历史档案文献整理和研究项目来带动经济史研究,实践证明很有效。第二个方面的意思是说要做好档案文献的整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档案文献的整理要有历史学者参与。郑天挺所说的“根据档案改造历史”,就是要在档案中发现新史料,并据此充实和修正历史,进而形成客观全面的历史认知。④郑天挺:《清史研究和档案》,《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第5-13页。
此外,前文所列的经济史档案文献资料集主题较窄,农业及相关主题整理出版较多,其他主题比如赋税、金融、商业、贸易、路矿实业、涉外经济关系、经济殖民侵略等较少,需要拓展主题,今后应更多地围绕这些新的主题来开展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从东北经济史既有研究成果来看,清代皇庄、粮庄等专题使用了一些档案文献资料,民国经济史研究档案文献利用率相对来说要低一些。早期有不少成果带有梳理和再现历史的特点,晚些时候虽有新的论题,但很少利用档案文献。总体来看,目前东北经济史研究在深度和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进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进一步充分发掘和利用档案文献是一条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当前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掘档案文献的史料价值,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档案文献是有其局限性的,关于这个局限,郑天挺讲过三点:一是现存档案数量非常之多,浩如烟海,整理和利用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如果没有一点献身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二是乱,这是必须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的原因。三是不全。郑天挺认为“历史档案没有全的,一件事没有从头到尾完整齐全无缺的”。因此,档案文献资料的使用就需要仔细甄别和研究,“不能以历史档案之有无定事实之有无”。此外,作为一种官方文书的档案大部分内容反映的是当时的政策和时局,因此历史研究不能仅凭档案,除了档案以外还要广泛地利用其他形式的各种史料,并与档案文献史料进行比对和综合,如此,才能客观全面地再现历史的真实。①郑天挺:《清史研究和档案》,《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第5-13页。总之,要辩证地认识档案,从而有效地发挥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