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向度
2024-01-22刘雨松金新
刘雨松 金新
[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的中国方案,构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价值主张和实践平台。全球安全倡议产生于安全赤字有增无减、安全治理存在缺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重要命题的科学解答。“六个坚持”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理念、基本立场、规范准则、重要原则、行动主张及统筹领域,以丰富内涵形成一个完备体系。全球安全倡议具有促进安全理念创新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等理论与实践价值,给予安全课题丰富启示。各国应团结一致,积极响应全球安全倡议,从安全向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理想的实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新安全观;安全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087—08
[作者简介]刘雨松,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家安全与中国安全外交;金新,男,法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与治理赤字逐渐加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展开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可谓正当其时。[1]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可概括为“六个坚持”,阐述了实现安全共同体所需的基础理念、基本立场、规范准则、重要原则、行动主张及统筹领域,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全球安全倡议深刻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大国担当,[2]深刻展现了中国在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的建设性作用,对于以中国方案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具体实践,在安全领域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类安全共同体长远目标的实现规划出科学道路。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背景
安全是关涉全人类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3]。面对全球性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4]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全面理性思考得出的科学理念,切合全球安全实际,具有紧贴时代脉搏、联系安全现状、突出问题导向的鲜明特点。全球安全倡议诞生于传统安全理念与现实安全状况相互抵牾的情景下,和现实安全矛盾联系紧密,与当今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具有高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全球安全倡议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析全球安全倡议科学内涵、领悟全球安全倡议重要价值、规划全球安全倡议实践路径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安全向度理解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一)全球安全赤字有增无减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各种矛盾趋于激化,全球安全赤字不断加重。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呈相对衰弱的态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态势较为显著,东西方“实力的地位”1发生显著变化,使得全球安全领域出现新局面。然而,部分國家奉行零和博弈思维,恃强凌弱、巧取豪夺,加大全球安全冲突风险,使得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全球安全供求关系愈发失衡,从总体上加重全球安全赤字。
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加重了全球安全赤字。从传统安全威胁看,《中导条约》失效后新一轮军备竞赛持续升温,对全球安全局势构成严峻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主义与保守主义逐渐抬头,为全球安全笼罩上一层厚重阴霾。从非传统安全威胁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全球遭受严峻的风险考验,日益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大挑战;气候政治合作存在巨大分歧,侧面反映出各国长期存在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冲突;恐怖主义呈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对全球普遍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同时,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交织,给全球安全不断带来新的考验,进一步加重了全球安全赤字。
更加突出的全球安全赤字使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彼此之间休戚与共、命运相连,也愈发凸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全球安全赤字在总体上有增无减,全球性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对全球的和平发展已然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如何减少乃至消弭全球安全赤字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这一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的出发点高度契合。[5]在安全向度坚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念与方案,无疑对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安全赤字相关问题有所助益。
(二)全球安全治理存在缺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着诸多全球性安全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共同推进全球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6]不断提高全球安全治理能力。然而,当前全球安全治理存在缺失,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缺位失位,长期以来的全球安全治理困境依然存在,人类在妥善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上仍捉襟见肘。
具体来看,全球安全治理缺失主要体现为全球安全治理的机制、理念和能力方面的缺失或滞后。[7]考察目前全球安全合作的现状,某些大国暂停履行、逐步退出传统安全领域的双多边安全合作协议,全球传统安全合作出现停滞倒退趋势;由于各国经济竞争与利益分歧,全球非传统安全合作陷入瓶颈,难以深入发展;现行安全合作机制或局限传统安全合作,或偏重非传统安全合作,难以形成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统筹机制。全球安全合作的不充分不全面反映出当前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一些国家囿于旧有的冷战思维,热衷于搞对抗、谋遏制,冲击全球安全秩序,导致全球安全治理供求失衡,难以满足现实安全需要。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存在的“二元对立”思维反映出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滞后问题。此外,由于各国对全球安全治理缺乏共识,在安全观上存在分歧,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意愿的积极性存在差异,使得全球安全治理的现实状况乏善可陈,凸显出全球安全治理供给的能力不足难题。[8]
上述机制、理念和能力的缺失使得全球安全治理的推进动力存在不足,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发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应运而生,构建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则是该方案的基本内涵之一。[9]共建共享对于妥善应对全球安全治理缺失有重要意义,安全共同体提供了解决部分国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缺位失位问题的可靠思路。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体现,同样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10]以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向前发展,进而为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磅礴力量。
(三)传统安全理念亟待更新
传统安全理念作为西方应对安全困境的理论思索,带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传统安全理念出于西方“丛林法则”的思维模式,强调传统领域安全,重点关注军事与政治领域,对于非传统安全相关领域的关注存在不足。其次,传统安全理念是一种封闭的安全理念,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狭义的安全理念,其立足点仅仅局限于安全本身,忽视了安全与发展的互动关系与相互作用,无法从发展的视角去理解安全。[11]传统安全理念的上述局限性表明,必须对现有安全理念的缺陷不足进行更新和调整,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全球安全理念。
西方很难提供跨越传统安全理念不足的新安全观。西方为全球供给的安全理念始终带有霍布斯式的叙事方式,其背后蕴含着一贯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立场。正如学者Ezemenaka和Ekumaoko指出的那样,西方提供的是一种既得利益者(Beneficiaries)为竭力维护其个体安全利益而不惜损害国际社会安全利益的理念,这种安全理念不仅不能消弭安全冲突,反而会加剧各国的不安全感。从长期的安全实践看,以西方安全理念为指导的区域容易过度依赖西方的安全模式(Security Models),很难摆脱西方安全思维的桎梏。[12]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传统安全理念更新的任务很难由西方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13]中国一贯强调团结合作对处理当前现实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一贯坚持多边主义立场,致力于从安全向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便摆脱了西方安全思维桎梏,为完成传统安全理念更新这一任务提供了可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对安全理念进行革新,为解决全球性安全问题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全球安全倡议的科学内涵
全球安全倡议内涵丰富,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六个坚持”依次探讨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理念、基本立场、规范准则、重要原则、行动主张及统筹领域,是全球安全倡议内涵的生动表达。对全球安全倡议的科学内涵展开研究,是深入分析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价值与实践路径的必要基础,也是从安全向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理念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为基础理念。其中“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构成了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维度,成为新安全观在理念层面的集中体现。“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则是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指向,映射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根本旨趣。这一“坚持”开宗明义地指出全球安全倡议要倡导什么样的理念,通过这一理念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即通过倡导“基于道义和正确理念的安全”,实现“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14]進而为维护全球安全秩序提供了理论思路,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支撑。
这一“坚持”展现了中国在安全领域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在2014年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15]其中,“共同安全”指向安全范围,这一安全理念将尊重和保障每个国家的安全,将惠及各个国家的安全利益。“综合安全”指向安全领域,这一安全理念是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统筹,实现的是各领域的安全。“合作安全”指向实现安全的方式,这一安全理念将通过对话协商与共同合作来实现安全。“可持续安全”则宣示这一安全理念追求持久安全,是实现稳定而不断发展的安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理念下全球安全治理的必然选择,落脚点在“共同”二字上,体现了“共同”理念在全球安全倡议的“牛鼻子”地位,也是在安全向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准确映射。
(二)全球安全倡议的基本立场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为基本立场。其中“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立场所在。“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是这一立场的应有之义。“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16]中国一贯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主张各国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和传统的社会制度,从全球安全的视角看,这也是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维护全球安全秩序、保障各国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这一“坚持”诠释了中国对全球安全的秉持立场。外交理论的立场通常代表了一国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国对外交往工作中起着指导作用。[17]这一“坚持”蕴含着中国始终如一秉持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本原则,代表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深入思考,指导着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在全球安全倡议中诠释出中国的安全立场。正是因为站在这一立场上,中国才能成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共同理想的建设者和践行者。也正是因为站在这一立场上,中国才能在安全向度上提出与西方传统安全理念不同的、具有安全共同体理念的新安全观。
(三)全球安全倡议的规范准则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为规范准则。这一“坚持”表明在安全领域中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不懈维护。“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出全球安全倡议与西方传统安全理念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寻求措施应对安全困境具有现实意义。
联合国是当前国际体系的核心,《联合国宪章》在国际秩序中处于中心地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全球安全秩序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18]这里提及的“坚定维护”,既是对联合国地位的高度肯定,又强调了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还指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坚持”阐述了中国在安全领域始终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全球安全倡议的规范准则,作为倡议的一部分也蕴含着对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携手同心为全球安全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长远目标的呼吁和期待。
(四)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则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为重要原则。这一“坚持”逻辑完备、结构清楚,“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核心内容,“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是实践目标,“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是必然路径,三者共同建构出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则——安全不可分割原则。
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指“各国不应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强化自身安全”,这一原则最初是由欧洲各国在处理俄欧关系时加以积极应用的,其运用可上溯至冷战时期。[19]在2003年中俄联合声明中这一原则被明确写入,用以阐述中俄双方对联合国体系的高度认可。当前,这一原则已被中国广泛用于应对各类安全问题,成为破除安全困境的“系统性方案”。[20]安全不可分割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国际原则,明确了各国自身安全策略的边界,对于构建共同安全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首先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对各国合理安全利益的诉求予以关注和考量。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也要在安全实践中积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实现均衡发展、强调有效安全、促进全球安全的可持续。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还要坚持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旗帜鲜明地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切实践行全球安全的普遍平等理念,进而在安全向度上建设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全球安全倡议的行动主张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行动主张。这一“坚持”明确了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方式,为妥善应对安全问题、有效纾解安全困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途径。这一“坚持”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在安全领域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中国倡导“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即以对话协商方式应对分歧,争取一切可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安全危机。中国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对“合则用、不合则弃”“拿着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强权即公理”等不公正不合理、加剧全球安全风险的措施予以坚决抵制。
这一“坚持”是中国为推动全球性安全问题合理解决而提出的行动主张。这一主张以和平为底色,以协商为基石,以公正为标准,以切实解决安全危机为目的,有力支撑起全球安全倡议的倡议本色,使全球安全倡议有了立足之石,为全球安全贡献出合理有效的中国方案,也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基本主张。
(六)全球安全倡议的统筹领域
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为统筹领域。这一“坚持”立足于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的统筹兼顾,强调综合安全,是对全球安全赤字“沉疴旧疾”的一剂良方。传统安全理念存在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关注失衡的问题,这一理念作用于全球安全,使得传统安全领域极易“剑拔弩张”,多次成为引发安全危机的“火药桶”;而非传统安全领域缺乏关注,容易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秩序的“暗礁”。这一“坚持”将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统筹起来,既关注到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性、敏感性,又把握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驱散传统安全领域的“阴霾乌云”、平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暗潮汹涌”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坚持”尤其重视非传统领域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一直是传统安全理念关注的“洼地”,这一“坚持”将共同应对各类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纳入其中,是深刻洞悉全球安全形势后作出的科学判断,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和现实的前瞻性。这一“坚持”提及的几大全球性问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居于重要和突出地位,处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前沿,必须予以重点关注,以全球的共同应对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生成。总之,这一“坚持”持续关注传统领域安全,重点关注非传统领域安全,将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机统筹起来,从而形成了全球安全倡议的统筹机制,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上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三、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价值
全球安全倡议既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推陈出新和扬弃发展,又作用于全球安全治理实践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研究,是规划全球安全倡议实践路径的必要前提,也是在安全向度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一)理论价值
一是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第一要义,[21]其中蘊含着丰富的全球安全治理思想,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22]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3]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辅助构建大安全格局、倡议引领新安全理念、明确安全领域原则主张,更加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使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在面对国际大局、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本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突破了西方传统安全理念的藩篱,促进了全球安全理念的创新发展。全球安全倡议突破了西方传统安全理念的诸多藩篱。传统安全理念对安全领域关注失衡,全球安全倡议统筹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强调综合安全,推动解决安全领域失衡难题;传统安全理念易忽视安全与发展关系,全球安全倡议蕴含丰富的安全发展理念,凸显可持续对安全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安全与发展双向互动。由此,全球安全倡议对不适应当今全球安全形势的传统安全理念进行了批判和革新,从理论高度促进了全球安全理念的创新发展,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理念上区别于西方的旧有治理范式,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独特之处。
三是深化了全球对安全治理的规律认识,构建了新安全观的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安全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中国智慧塑造出新安全理念,以中国方案构建出新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的接续发展,也根植于“和合”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安全规律不懈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安全领域的科学运用。因此,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中国对当前全球安全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有力推动了全球对安全治理规律的认识,为全球性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引,从安全向度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实践价值
一是有利于中国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安全倡议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安全措施、反对单边主义和集团对抗老路;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决维护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坚决维护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对可能引发全球安全危机的苗头坚决反对,对有利于全球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措施坚决支持,使中国能科学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更加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这个大变局也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24]在面临历史性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历史性机遇。全球安全倡议统筹安全领域、秉持正确安全立场,体现出中国在安全向度切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有利于中国把握大变局下蕴藏的历史机遇,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建设更加和平的世界。
二是有利于促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25]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的负责任大国担当;重视合作安全,坚持对话协商,提出了中国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具体思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强调共同安全,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形成一致逻辑,不断推动着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人类安全共同体向落实落地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世界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26]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安全观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向“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从安全层面促使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进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全球安全倡议提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有助于推动世界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进而从安全向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四、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不是悬于现实之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法用于实践的“空头支票”,而是建立在对安全现状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历史经纬的系统梳理之上,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切实将全球安全倡议用于安全实践,积极规划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路径,有力推动全球范围内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的实现,建设一个安全共同体,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理想提供安全向度的现实支撑。
(一)凝聚利益共识,推动共同安全
实践全球安全倡议,要凝聚各国利益共识,坚持求同存异、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尊重各个国家的安全需求,惠及各个国家的安全利益,使各国“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共同维护全球安全秩序。首先,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以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为指导,在维护本国安全利益同时尊重他国安全利益。其次,要积极寻求各国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全面广泛的安全利益共识。最后,在凝聚各方利益共识基础上,要坚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在安全实践中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社會向共同安全迈进,汇聚共促全球安全的合力,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二)统筹安全领域,推动综合安全
实践全球安全倡议,要统筹兼顾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在传统安全领域,要破除各类不合时宜的旧思维、旧观点、旧理念对传统安全领域的侵蚀,以和平方式应对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和危机,坚决反对以恫吓、威胁等方式引发、扩大安全矛盾的做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要谨慎防范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球性安全问题,尤其是全球安全倡议所提及的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问题予以更多聚焦,切实维护各领域安全。还要着力解决此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关注失衡问题,强调统筹兼顾方法,将安全领域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推动综合安全,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理念不断嵌入各类安全领域的实践之中。
(三)重视对话协商,推动合作安全
实践全球安全倡议,要重视对话协商在安全领域的巨大作用,加强各国沟通协作,以平等对话共谋协商合作,推动各层次、各领域的安全合作。首先应积极构建和维护各国在安全领域的对话协商机制,广泛建立各类对话平台,促进双多边信息交流,在安全领域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增进各国的安全互信。其次要通过对话协商相关机制推进安全合作,以对话促合作、以协商谋共识,切实推动合作安全。对中国而言,要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在平等协商、互利互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领域,使上合组织成为全球安全合作和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生动典范。
(四)拓宽发展思路,推动可持续安全
实践全球安全倡议,要重视安全与发展的互动关系,创造安全发展的环境,拓展发展安全的思路,以安全为前提谋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为保障促可持续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高度重视安全与发展。全球发展倡议的推动需要安全为前提,全球安全倡议的推动也需要发展做保障,要促进安全的可持续,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发展。因此,要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凝聚全球发展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27]从而推动可持续安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繁荣稳定的安全共同体。
结语
全球安全倡议是在当前安全赤字有增无减、安全治理存在缺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的复杂背景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科学理念,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全球安全倡议体系完备,蕴含着先进的安全理念、正确的安全立场、必要的规范准则、重要的安全原则、科学的行动主张以及全面的统筹领域,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球安全倡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既能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内涵、促进安全理念的创新发展、构建新安全观的中国方案,又有利于中国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要积极响应、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凝聚各方利益共识,共同维护全球安全;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提升全球综合安全;重视对话协商,扩大全球安全合作;强化安全与发展互动关系,促进全球可持续安全。最后,要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安全实践的理念指引,建设一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共同体,在安全向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理想,进而使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为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22-04-22(02).
[2][4][18][23][25][2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52.
[3][10][14]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N].人民日报,2023-02-22(15).
[5]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04-11(03).
[6]王毅.守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EB/OL].(2021-07-04)[2022-10-18].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202107/t20210704_9180810.shtml.
[7]杨洁勉.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的特点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方向[J].欧洲研究,2022(3):1-17.
[8]孟祥青,程炜.新时代中国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与实践[J].国际问题研究,2021(6):16-31.
[9]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1-7.
[11]赵可金.全球安全倡议的创新性[J].国家安全研究,2022(4):130-135.
[12]Ezemenaka K E,Ekumaoko C E.The Dilemma of Global South's Contributions to 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The African Case[J].Journal of Black Studies,2021,52(8):912-930.
[1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4-15.
[15]习近平.凝聚共识 促进对话 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6-04-29(02).
[16]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4-13.
[17]蘇长和.从关系到共生——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和制度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5-25.
[19]孔元.重振领导力:俄乌冲突中的英国战略[J].文化纵横,2022(3):58-66.
[20]汪伟民,韩啸.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与实践[J].当代中国与世界,2022(3):4-12.
[21]李建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J].政治与法律,2021(10):65-78.
[22]李志斐.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1):124-133.
[24]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J].求是,2021(2):4-10.
[27]习近平.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N].人民日报,2022-06-25(02).
责任编辑:杨建平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发展-安全良性互动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治理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1BGJ01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TUSZ20220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