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生成、本质意蕴和现实观照

2024-01-22戚良钊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列宁

[摘要]《怎么办?》是列宁批判俄国“经济派”、阐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重要著作,以解决当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从解决无产阶级运动的迫切需要出发,回应了“我们的政治鼓动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我们的组织任务”等问题,对“经济派”等在内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清算,蕴含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怎么办?》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生成、本质意蕴和现实观照三维向度进行考察,对于进一步提炼和阐释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进一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列宁;意识形态;《怎么办?》;现实观照

[中图分类号]A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035—08

[作者简介]戚良钊,男,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怎么办?》是一部凝结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经典文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修正主义思潮,伯恩施坦主义的新变种“经济派”反对政治斗争,鼓吹“批评自由”,否定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作用,强调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主张工人阶级要进行经济斗争,系列现实问题无不关涉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列宁面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泛滥以及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从解决无产阶级运动的迫切需要出发,回应了“我们的政治鼓动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我们的组织任务”等问题,对“经济派”等在内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清算,系统阐发了“灌输论”思想,廓清了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轮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温《怎么办?》这一经典文献,对于进一步提炼和阐释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进一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生成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在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植根于俄国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无论从理论溯源还是从实践表征上看,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

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灌输论”的讨论,批判地继承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的思想而完成的理论创造。要达到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科学认识,必须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整体性考察。

1.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奠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从来都不是“茅草屋中的学问”,始终回应时代关切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的原点和基点。他们十分关注和强调理论斗争与科学思想的重要性,坚持“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结合,指出科学思想与理论的灌输是开展理论斗争的主要方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将先进的思想和无产阶级分别比作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他指出“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够实现“彻底击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的《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灌输的主体,即由谁来灌输的问题,他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共产党人是革命运动中最坚决的部分,而且他们了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等等。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观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列宁的“灌输论”思想实际上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演变而来,这是不容否认的。

2.考茨基关于社會主义意识的观点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启示。在考茨基看来,社会主义意识奠基于深刻的科学基础之上,并被传授给无产者,它不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和直接结果。在《怎么办?》中,列宁曾引用考茨基的这一观点,指出“经济派”对于意识形态作用的认识是“极大的错误”。工人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进行理论创造,无法正确认识贫困问题的根源,也无法自发形成阶级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列宁在对考茨基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进行扬弃,进一步充实了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

3.普列汉诺夫的灌输思想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普列汉诺夫强调要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阐发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属性,强调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秉持共产主义的科学性逻辑内核,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有力的武器”指导俄国革命实践,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灌输给无产阶级以无比的干劲”1并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第一次在俄国用马克思主义对民粹派思想作了批评。尽管普列汉诺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颇具争议,但是他的上述思想和观点对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启发作用。

(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生成的实践逻辑

回答工人运动中的迫切现实问题是列宁写作《怎么办?》的主要原因之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与俄国革命的客观进程高度耦合,考察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需将研究场域和视野置于当时俄国特殊的革命实践中加以研究和分析。

1.批判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主张。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但是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党缺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中央委员会成立不久之后便被破坏,大量社会民主党人遭到迫害。社会民主工党内部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受到伯恩施坦主义的变种“经济派”的严重干扰。

列宁以清算“经济派”的错误观点为切入点,指出:“经济派”醉心于经济斗争,盲目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否认革命理论的领导作用,反对从外部向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列宁深刻揭示了“批评自由”的危害和实质,论证了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2.推进无产阶級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从国际视野来看,俄国相较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较晚,工人运动在理论武装、组织领导、保障机制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列宁一方面驳斥了“经济派”修正主义的主张,另一方面指明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未来出路,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前提下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工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十分注重理论武装的问题,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们”必须深刻理解和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核心要义,并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以此来加强和巩固团结。

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其“批判的武器”,在流放时期曾发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与“经济派”进行论战,后来又陆续发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从何着手》等大量批判性文章回应无产阶级革命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他亲自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去,积极开展政治揭露和政治宣传等工作,分析了“经济派”崇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错误,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产生出工联主义意识,最终走向资本逻辑的囹圄中。

3.积极进行政治教育。列宁始终坚持探索革命理论与革命武装相结合的问题,阐明革命离不开革命理论的指导,审时度势提出“灌输论”。随着工人阶级的日益壮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有觉悟的工人认识到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性,从主观性上渴望能够享有政治知识1。列宁强调,要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

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实际,列宁分析了政治教育的途径,即政治鼓动、政治揭露,力求揭露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本质属性,以此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出“全面的政治揭露,是培养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2,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党要在一切人民阶层中进行宣传和鼓动。

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本质意蕴

“经济派”作为伯恩施坦主义的新变种假借“批评自由”否认阶级斗争、否认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修正”“改良”等无疑会将工人运动送进资本主义的怀抱,要以清醒的头脑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政治揭露和政治批判,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动摇进行驳斥,不断发挥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

(一)革命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怎么办?》的突出贡献之一便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俄国社会民主党刚刚成立之时就受到“经济派”的严重干扰,无论从政党建设角度、抑或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纷争和斗争远未结束。加之俄国社会民主党所从事的事业是世界之首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都从未担负过的重任,在国际范围内尚无可参考和借鉴的样本。现实表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均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后,“经济派”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打着“反对正统”等旗号公然与马克思主义叫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经济派”的这种口号和观点是机会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惯用伎俩,讽刺了“经济派”的无能和无原则性。列宁认为,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反之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和结果。在俄国革命的关键时期,具体地阐发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时髦的机会主义说教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3的基本论点。

2.发挥“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色,捍卫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列宁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党还不够成熟、面临的情况复杂等客观现实,分析指出革命队伍中很多人具有革命热情,但是理论武装不足,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攻击和裹挟的对象,因而“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提出,“应当设法恢复在合法马克思主义时代刚刚开始,而现在又落到不合法的活动家肩上的理论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工作,运动就不能顺利发展。”1

3.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全面政治揭露”和话语批判。列宁强调,只有抢夺意识形态阵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得以顺利传播。俄国工人运动斗争的矛头和焦点直指资产阶级的(工联主义的)意识形态,但由于工人阶级脱胎于旧的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在斗争初期,在斗争手段和斗争形式上往往带有资产阶级(工联主义)的特点,自身的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带有工联主义的色彩,因而,俄国工人运动必然会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正如列宁指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2。

(二)重要方法:强调“灌输”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一味地强调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自发性,致使他们始终无法逃脱革命终将失败的窠臼。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不是工人阶级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生成的,只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获得。

1.工人阶级本身无法自动生成社会主义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派”醉心于无产阶级运动的自发性,排斥政治斗争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当时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往往是从自身所处的特殊境遇出发,从自身诉求和某些个人利益出发,如:生活条件、劳动条件等,往往带有片面、直观和朴素的发散性特征。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俄国工人阶级受资产阶级等压制和奴役,生活窘迫,无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学习,也无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准判断。囿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自动普遍生成社会主义意识,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然也就无法自发成为工人阶级的行动指南。

2.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部“灌输”。针对“经济派”的错误观点和当时俄国工人阶级运动自发性的客观事实,列宁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意识无法在工人阶级内部自动生成,认为“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另一方面分析了“经济派”的观点实质上是西欧资产阶级为自身阶级利益论战的武器,“经济派”只不过是在重复他们的陈词滥调罢了。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灌输论”的观点。工人阶级革命和运动的高涨,体现了他们“自觉性”的增强,但是这种“自觉性”必须要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超越工厂主和工人阶级的关系,要从更深层面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及贫穷落后的根源。工联主义的意识非但不利于工人阶级思想解放,反而会加深资产阶级思想工人阶级的思想禁锢。列宁认为,“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4列宁强调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只有通过“灌输”,工人阶级才能真正认识到贫穷和落后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情剥削和压榨,从而懂得必须打破旧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器,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获得最终的彻底的解放。

3.以媒体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渠道。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很早便注意到宣传舆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高度重视理论阐释、理论宣传和政治鼓动在抢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重要作用。俄国社会民主党公开发行的报纸是全俄政治机关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强、出版周期短、普及性广,且刊发稳定的特点,是全民的统一宣传、鼓动和号召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政治鼓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全俄政治机关报成为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平台。

列宁以全俄政治机关报为依托,开展宣传、鼓动、号召工作,这一“巨大的鼓风机”将工人阶级紧紧团结在一起,通过全俄政治机关报深入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调动革命力量,进而团结工人阶级开展有序的政治斗争。这在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保障:建立坚定的职业革命家队伍

列宁论证了在工人阶级寻求自身利益的斗争中,迫切需要建立职业革命家队伍,并依靠职业革命家队伍鼓动、发动工人运动和革命,以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取更为广阔的空间。

1.经济斗争、理论斗争、政治斗争三者缺一不可。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经济斗争、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紧密配合,缺一不可。从实质上来讲,经济斗争是为了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减轻劳动强度而与工厂主进行的斗争。理论斗争注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发动、政治宣传和理论阐释。政治斗争的目的是以暴力手段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而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直接动因是为了使工人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当时俄国“经济派”割裂了三种斗争形式的有机联系,反对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醉心于经济斗争。针对“经济派”的种种奇谈怪论,列宁指出,“群众的自发高潮愈增长,运动愈扩大,对于社会民主党在理论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表现巨大的自觉性的要求也就无比迅速地增长起来。”1在列宁看来,工人运动仅仅停留在经济斗争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跳出经济斗争这个“陷阱”,从经济斗争跨越到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他进一步厘清了三种斗争之间的关系,阐明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是经济斗争的先导,经济斗争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经济斗争为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提供经济保障,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客观上促进和发展经济斗争。这是由于经济斗争的最终结果至多是在现存社会制度的框架内得到某些改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被剥削、被压迫和贫困的问题,更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

2.职业革命家是“富有天才的聪明人”和“坚定刚毅的领袖”。那么,如何从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如何提高斗争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如何建立并巩固好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针对这些问题,列宁给出了答案:“我们首要的最迫切的实际任务是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2这就意味着,要使工人的无组织的、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变为有序的、自觉的政治斗争,需要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力量以加强对自觉因素的引导,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依靠力量和直接依靠力量便是建立坚定的革命家组织。

革命家组织由职业革命家和广泛的地方组织网构成,职业革命家是“富有天才的聪明人”和“坚定刚毅的领袖”,是有修养、懂理论、有才干、有革命经验、熟悉革命规律的“关键少数”。他们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有较强的领导权威,这为领导工人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可能。

3.进一步发挥工人革命家的积极作用。列宁进一步论述了革命家组织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政治鼓动、政治揭露等途径不断唤醒工人的革命意识,引领和组织工人阶级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向广大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是工人革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中,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人革命家的积极作用,否则工人阶级很难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和控制中解放出来。

列宁主张通过革命斗争实践从工人队伍中培养职业革命家,由他们领导更多的工人群众参与到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中来。在生动的革命实践中,扮演好“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组织员”的角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他非常形象地指出,“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3

三、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现实观照

列宁在《怎么办?》中阐释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原则、方法和运行机理不仅在当时的俄国革命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新时代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一方面,我们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加以思考和考察;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回归于实践的土壤才具有生命力,我们要依据时代特点,从当下的社会实践中探寻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现实观照意义。

(一)理论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党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形态反映了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价值指向,是政党建设的“根”和“魂”。《怎么办?》一文体现出的注重理论武装、通过“灌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观点,破解了当时俄国社会民主黨所面临的两条斗争路线的困境。《怎么办?》之所以能够指导俄国工人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取得对“经济派”“新自由主义”等错误观点、错误思潮批驳的显著成效,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怎么办?》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时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中取得胜利的“密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坚决与资产阶级作斗争。党管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坚持党的领导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这为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列宁以独特的眼光批判了“经济派”等机会主义,回答了“我们的迫切任务”等问题。俄国社会民主党正是以《怎么办?》中的意识形态思想为建党的思想基础,才得以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继而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反观当下,从国际上看,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不少挑战,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西方反华势力不轨野心尚未姑息,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日益凸显,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尖锐复杂。从国内看,“四大风险”和“四大挑战”依然存在,主流思想舆论和错误思潮持续交锋,道德失语和行为失范时有发生,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何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匡正驱邪、正本清源,如何在多变的思想格局和价值观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3.积极推动党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创新。列宁在《怎么办?》勇于突破舊的社会制度的藩篱,不断揭示、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新的理论武器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剥离,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的理论武装。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3

唯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成果转化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抓手,自觉抵制反动、腐朽、没落的思想和文化侵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实践自觉:发扬敢于善于斗争的实践品格,务实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怎么办?》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由于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及工人革命组织有计划的革命运动,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俄国政治机关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喉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动群众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怎么办?》成文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较量极其激烈的时期,列宁从社会矛盾出发,破除了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思想积弊,找到了解决工人阶级贫困和落后问题的出路。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围绕“坚持自我革命”这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强调,“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

2.加强意识形态传播阵地建设,灵活运用正确的话语传播策略。全俄政治机关报是当时列宁与“经济派”等进行话语交锋的重要阵地,“宣传员”“组织员”等工人革命组织一方面加强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与阐释,另一方面不断在俄国工人阶级中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一贯重视宣传和思想舆论工作。在信息化3.0时代,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灵活运用正确的话语传播策略,争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习近平同志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事不网、无处不网”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最活跃、最前沿的信息集散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颜色革命”势力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通过网络达到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一定程度上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在当前复杂的环境局势下,提升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管理水平,是检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应有之义。需从价值引领、制度建设、斗争本领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提高用网管网治网的能力,这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3.注重凝心聚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指用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理论观点去主导、引领、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列宁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党艰难的发展历程,他坚信“一定会使战斗的马克思主义巩固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党一定会渡过危机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更加壮大,机会主义者的后卫队一定会被最革命的阶级的真正的先进部队所‘代替’”3。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情感纽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内在本质、价值指向。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蕴相通的,要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结合”,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三)价值自觉: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了党应当由少数领导人(主要是职业革命家)和广泛的地方组织网构成,党的核心应当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才干、有经验和经过考验的职业革命家组成。

1.提升政治领导力,坚定政治方向。列宁认为,战斗的革命政党需要有坚强的、有威信的领导,如果没有一个富有天才、经过考验的很好的领袖集体,就无法领导俄国人民开展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2,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提出“两个确立”凸显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我们要以统一的思想凝聚共识,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新的伟大实践,以“红色江山”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2.增强思想引领力,坚守为民初心。列宁指出“经济派”借口“批评自由”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在与“经济派”论战中鲜明提出了“革命的理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于引领工人階级革命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捍卫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权力。

在新时代,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进一步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将理论领航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进一步要求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百年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坚守为民初心不改色。

3.加强群众组织力,夯实执政之基。列宁提出建立“革命家组织”的时代背景充斥着“没有人”和“人很多”的悖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对自身处境越发不满,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满;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统筹、协调、组织工人阶级运动。因而,必须建立“革命家组织”以科学有效地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斗争。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其中,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探索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不断加强群众组织力。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要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和影响作用,从党员干部工作态度、作风建设等层面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做细做深,切实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杨伟民

1《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12页。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358 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

3《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

4《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1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页。

2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页。

3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4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页。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9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6页。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怎么办?》,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127页。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5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怎么办?》,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81-182页。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4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载《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载《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CMZ025)、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新疆项目“泛在思政视阈下新时代新疆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1XJJC710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列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