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2024-01-22王婷婷杨怡陈晨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

王婷婷 杨怡 陈晨

[摘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运行具有积极的影响。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下简称师市)正在建设南疆兵团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是推进师市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南疆发展战略部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师市2018—2022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二者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师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产业与就业协调有序发展和集聚人口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6—0144—07

[作者简介]王婷婷,女,兵团第一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生态经济;杨怡,女,兵团第一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陈晨,女,兵团第一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内容较多,但大多集中在东部、中部等长三角地区和省市,对于兵团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较少。

兵团的特殊使命使得就业问题关系到兵团的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兵团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对兵团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发挥好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至关重要。[1]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兵团集聚人口、壮大南疆兵团师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兵团劳动力在提高就业质量上存在着就业能力弱,“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存在,以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等问题,[3]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素质提升、优化就业结构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4]近年来,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已由2012年的“二一三”结构逐步优化为了2020年的“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以往相比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趋同性得到了不断的优化。[5]兵团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稳定性强的劳动力队伍才能为兵团经济转型,实现以就业促稳定的战略目标。[6]但兵团总体存在劳动力剩余,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容纳就业的空间,尤其是第三产业有大量的劳动力用工需求来满足生产需要,但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7]程辉对兵团2000—2018年的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兵团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有显著影响,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就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第三产业行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差异,应该加快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以此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8]朱永亮、董清明研究2007—2014年第六师五家渠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第六师五家渠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就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还需继续加强,要通过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输送更多劳动力资源。加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力度,对第三产业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同时关注劳动力本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此为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造有利条件。[9]胡宜挺对兵团南疆垦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发现,兵团南疆垦区产业发展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第三产业的产值较低,占比最少,而劳动力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就业,整体来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其中,第一师劳动力就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布不尽合理;第二师的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最为明显;第三师第二产业生产率较高,但无法有效的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第十四师的产值构成呈现出“一、二、三”格局,且第一产业就业占比最高,通过就业弹性分析,认为第十四师三次产业经济增长能够吸纳劳动力就业,但是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要将劳动力从第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就业,以保证十四师的高效发展。[10]

综合来看,前期关于兵团的劳动力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和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兵团层面,兵团各师市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程度不同,故导致各师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事实上存在差异,而关于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此类文献较少。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人”的作用,依靠产业集聚人口,为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的协调互动就成为当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本文以第一师阿拉爾市为例,分析其2018—2022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对二者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师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产业与就业协调有序发展,为师市集聚人口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二、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一)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

从结构指标来看,第一师阿拉尔市2018—2022年的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师市生产总值为29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2022年师市生产总值38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6.8亿元,占比43.79%,与2018年相比有所降低;第二产业产值为77.9亿元,占比20.45%,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产值136.3亿元,占比35.86%,近5年第三产业产值呈逐年增加态势。总体而言,2018—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一、三、二”格局(如图1、表1所示)。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

据统计数据分析,2018年师市全社会就业人数178788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47201人,占比26.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47240人,占比26.4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84353人,占比47.18%,更多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三产业就业。2022年师市全社会就业人数216148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78966人,占比36.5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48358人,占比22.3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88824人,占比41.09%。总体来看,近5年全社会就业人数呈逐渐增加趋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也有所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波动较小,2022年第二产业增速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相对较少,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呈现出“三一二”格局(如表2、图2所示)。

三、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发展与就业协同性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集聚人口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第一师阿拉尔市近5年来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选取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量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人数变化之间关系的指标,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的体现。[11]当就业弹性系数为正时,说明经济增长能够拉动劳动力就业,数值越大,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明显。反之,当就业弹性系数为负时,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可分为两种:一是经济正增长,劳动力就业负增长,说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故就业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挤出”效应越明显;二是经济负增长,劳动力就业正增长,说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吸入”效应,故就业弹性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吸入”效应越明显。就业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β表示就业弹性系数,L表示劳动力就业数量,Y表示生产总值,分子[∆LiLi]表示第i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分母[∆YiY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增长率。

近5年来,师市第一产业产值增长速度为正,第二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在2018年和2019年为负,2020年开始转为正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始终为正,且在2022年与第一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接近。2018—2022年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平均增长率波动较大,第一产业变化幅度最为明显,2019年达到49.7%,2020—2022年开始逐年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较大,2019年为-25.4%,2020年开始正增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增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根据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如表3所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始终为正,在2019年分别达到7.53%和127%,表明这一年第一产业对于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巨大;202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与上一年相比开始有所降低,但2020—2022年逐渐增加,说明近三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也具有拉动作用;2018—2022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有所波动,2020年处于研究时段的最小值-2.308%,属于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的第一种情况,即经济正增长,劳动力就业负增长,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有“挤出”效应。2022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0.566%,表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

(二)结构偏离度

结构偏离度是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匹配程度的指标。当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较为均衡,反之,当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较为失衡。当结构偏离度等于零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说明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为“正偏离”;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说明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为“负偏离”。[12]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Hi]表示第i产业的结构偏离度,[Y]表示生产总值,[Yi]表示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L]表示劳动力就业总人数,[Li]表示第i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

如表4所示,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8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582;2019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185,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2020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199,与2019年相差较小;2021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达到0.310;2022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0.199,与2020年基本一致。总体而言,2018—2022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虽然有所波动,但始终为正,说明第一产业对劳动力就业有吸纳作用,2022年与2021年相比结构偏离度有所减小,说明第一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开始减弱。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18年為负值,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0.218和0.179,2021和2022年又呈现出负值,且绝对值接近于0,说明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接近均衡状态,但存在劳动力短缺和隐形失业交替的现象。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18—2022年均小于零,2022年与其余年份相比,结构偏离度绝对值有所降低,说明2022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作用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上升,但劳动力仍然存在隐形失业状态。

(三)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也称相对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与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比率的指标,通过比较劳动率的分析,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每一单位百分比的就业劳动力生产产值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当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1时,表示该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趋于稳定,较为合理;当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有富余劳动力,可向其他产业转移;当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时,说明该产业劳动力短缺,可以吸纳其他产业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比较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C表示比较劳动生产率,[Yi]表示第i产业产值,Y表示生产总值,[Li]表示第i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L表示劳动力就业总人数。

如表5所示,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率在2018—2022年期间均有比较大的波动,2018年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582;2019年为1.185,与2018年相比呈下降趋势;2020年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199,和2019年相比波动较小;2021年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1.310,比前两年均有所上升;2022年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1.199,与2021年相比有所下降。2018年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881;2019年上升为1.218;2020年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1.179,较上年相比有下降趋势;2021年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959,2022年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2021年相比也有所下降,说明2022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整体生产效率有所降低。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率波动较小,2018年师市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741,2019年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773,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2020年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768,较2019年下降幅度较小;2021年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767,与2020年无显著差异;2022年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0.873,高于研究时段其他年份,但同一时段的数值均小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体稳定保持在1以下,说明第三产业能够吸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出的劳动力。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19—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师阿拉尔市仍然以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三二”格局;不同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也不同,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出“三一二”格局。利用弹性系数分析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发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能力明显高于第三产业。采用结构偏离度对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认为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开始有所减弱,第二产业存在着劳动力短缺和隐性失业交替存在的现象,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作用有所增强但吸纳能力仍然有限。总体来看,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发展具有优势,技术进步明显,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产业目前对于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说明第三产业目前还仅限于传统的服务业上,产业内部没有进行转型优化升级,无法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计算后得出,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增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产业的协调性相对较差,存在农业产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问题;第二产业的协调性总体上较好,剩余劳动力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的转移;第三产业的协调性较第二产业相比有所降低,整体生产效率有待提升,第三产业有吸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但目前产业发展仍存在问题。

(二)对策建议

1.优化传统农业,拓宽发展渠道,延长产业就业链。首先,要通过农产品质量提升和规模化种植,解决农产品风险较大、收入弹性较小的问题,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以保证种植户的收益。大力学习并推广特色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性、民族性等文化元素,加大力度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关联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并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其次,要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积极寻找不同产业间的融合点,缓解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等问题,如将第一产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形成“农文旅结合”“農产品+电商”“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物流业”等模式,延长农业的全产业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此外,对农业产业内部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打造“一连一品”产业,按照兵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所提出的“稳粮、优棉、精果、强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丰富职工多元增收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形成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2.发展支柱产业,拓展新兴产业,强化就业吸纳能力。多样化的产业集聚对中等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释放了红利。[13]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较为不稳定,出现了波动的现象,为进一步强化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应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绿色化工等支柱产业。师市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发挥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优势,稳定劳动力就业。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人才和资金,使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推动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师市劳动力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利用“科技创新+产业”的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高新技术在产业链条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的大台阶,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拓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注重贯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本链和人才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融入新技术,加强产业间的协同互动,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双优化。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五”规划中,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应急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不仅能引领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也能够进一步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加强就业吸纳能力,[14]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升级传统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更強,普遍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就业率的有效提升。[15]但是,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第三产业没有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原因在于第三产业内部没有进行转型升级,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因此,要进一步放大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首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对传统的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提升,为传统服务业赋能,发展“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就业”等新业态模式,打造网络覆盖范围广、信息化水平高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其次,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不断优化,科学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管理制度。通过调整服务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式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力,优先发展能够增加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最后,着力发挥师市交通区位优势,铁路、公路、机场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师市产业发展和引人聚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师市与外部大通道的连接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人员招引力度,形成产业与就业结构优化调整合力。

4.加强兵地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拓展就业空间和渠道。兵地融合发展是加强兵地之间共建共融,发挥兵团特殊职责使命的重要途径。当前,兵地融合发展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推动兵地融合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发展,为拓宽劳动力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实现兵地之间互联互通、一体发展奠定基础。一要找到并打通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点,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兵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打破兵地之间的区域壁垒,整合优势项目,发挥兵团和地方各自的优势特点,拓展兵地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加强兵地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协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共享机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互推互发企业招聘信息,以确保兵地企业招聘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共建,解决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或存在信息差无法及时有效就业的问题,并加强对就业信息平台的监督和管理,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优质的就业平台。三是加强兵地间的文化交流交融,完善兵地文化共建长效机制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兵团先进文化优势,加深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兵团精神和师市红色文化的了解,“以文促产、以文聚人”,吸引更多地方劳动力在师市稳定就业。

5.增强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劳动力素质提升对产业、行业以及城乡就业结构有显著影响。师市劳动力综合素质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提出的要求不匹配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之一。基础教育对化解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失衡,提高人力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要关注并重视基础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劳动力持续学习习惯和自我提升意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同时尊重劳动者自主意愿,支持其自主创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通过教育改革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针对现有劳动力大多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知识型劳动力和高技术行业人员短缺的现状,需要深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科学合理的设置高校学科专业,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此外,政府要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对具有就业需求的人员进行针对性分类培养,规范职业培训的制度标准,在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上进行提前谋划,同时持续进行后续的跟踪培训,增强培训的连贯性,使人岗匹配程度进一步提升。最后,企业也需完善劳动力就业的社会保障,破解制约其就业积极性的瓶颈,积极改善用工环境,加强用工行为的规范性,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将劳动力综合素质与工资薪酬、绩效考核、晋升通道等有机结合,更有效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新蜀,李永翠.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36-43.

[2][10] 胡宜挺,李佳佳,支小军. 兵团南疆垦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19(9):71-78.

[3] 徐明. 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 中国劳动,2015(18):24-29.

[4][6] 孔令英,罗兰,刘追. 兵团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质量提升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5(6):42-46.

[5] 马琴. 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22(12):77-86.

[7][12]胡宜挺,李佳佳,张风丽. 兵团不同产业吸纳人口就业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0-47.

[8]程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J]. 就业与保障,2020(18):57-59.

[9] 朱永亮,董清明.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J]. 财经研究,2016(6):27-29.

[11][14] 周文君. 芜湖市产业发展与就业协调性研究[J].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2(2):18-25.

[13] 孙明燕. 现代产业体系与人口关系实证研究——以日照市为例[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83-86.

[15] 张荣博,黄潇.转型背景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评估——来自试点区域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20(3):18-24.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