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钓选位三法
2024-01-21徐廷国
徐廷国
掌握本文的三種方法,钓鱼人对水底地形地质有了全面而精确的了解,选择草丛、浅滩、深潭、沟壑、坑洼、石丛、洞穴旁、塄坎脚、树桩边、水中平台和道路缓坡、洄湾、喂鱼处及其近旁,进出水口及其两侧和前段抛竿投钩,一般不会空手而归。但这些钓位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垂钓时还应按照不同季节和目标鱼种,分别从中选择最适宜的钓位,才有望获得丰收。
一般来说,在水库垂钓比在养鱼池垂钓获鱼量要少,其中有水广鱼稀且鱼分布不均的缘故,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钓者的钓位选择不当,没有找到鱼踪,因而在水库中如何选钓位便成了钓鱼人的必修课,也是一个颇费脑筋的难题。水库的钓位之所以难选,主要是因为其水下地形复杂。但只要钓者脑、眼、手并用,注意选位方法,还是不难选准钓位、找到鱼踪的。
目选法
这是很多钓鱼人习惯采用的选位方法。钓技娴熟者运用此法一般都能选准选好钓位。以我国南方的水库为例。这些水库大多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拦腰筑坝而成,特点是水面宽窄不等,湾汊众多;水底高低不平,沟壑坑洼遍布;水的深浅不一,深度相差十分悬殊。尽管如此,有经验的钓友只需沿岸仔细观察水库全貌,仍能较准确地判断库底的大致形状和鱼的主要聚集地:库坝处无疑最深,坝外侧的高度大致与坝内侧的水深持平,此处适宜大鱼栖息,是冬夏垂钓的理想之地,但由于水太深,垂钓时宜用海竿;库尾之外(上)如果是农田,库尾内也多是呈梯状、被淹没的农田,这里是春季垂钓的首选区域;悬崖之下多是深水,且有平台,有的地方还有洞穴,冬夏季节鱼多在这些地方游弋或栖息;高大树木的浓荫处,冬暖夏凉,很多鱼种都喜在此聚集,且多藏有大鱼;呈缓坡状深入水中的半岛,水底多系泥沙质,是鱼的游经之路和觅食处;洄湾处,水既不很深也不很浅,是适宜鱼生活的好地方,又因常有洄流而聚集食物,环境较幽静,故鱼多在这里群集觅食;安放抽水机吸水管的水下及前方必是深潭和深沟,不然在水位低的时期水库是无法抽水补给的,鱼不仅爱在这里栖息,有时还把这里当成避难所;乱石遍布的岸外水下,常是黑鱼和鲇鱼的生息之地;至于水草丛生处、进出水口两侧和喂鱼处附近,是任何钓者都熟知的聚鱼处,无须细说。
探测法
用目选法虽然也能选中钓位,但这是凭主观经验办事,而主观推测是否完全合乎客观实际却不得而知。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总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认识的事物不仅不可能绝对准确,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目选是在隔着厚厚的水层、看不见摸不着的条件下“盲目”进行的,必然存在误差,所以选择钓位还应该采用探测法,以弥补目选法之不足,使所选钓位更加精准。采用探测法的钓友多是“有闲”者,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将水底情况探个究竟。其次是到陌生水域垂钓的人,因为初来乍到,为了选准好的钓位,也经常采用此法。
探测法并不复杂,也不算费力耗时:只要将钓竿连上钓线,装上铅坠,不用拴鱼钩,挂上浮标(不挂亦可),便是很好的探测工具。把竿向指定的水域前后(远近)左右抛投,然后轻缓地往回拖拉(不要往上提)线坠,反复多次,在拖拉中凭线坠的反应和自己的感觉便可知水底的地貌形状,当然也就可以分辨出哪里可以施钓,哪里不能施钓,从而选出最佳钓位。考察标准如下:如果收线时一路顺畅无阻滞感,就表明此处不仅平坦,而且水底干净没有杂物;如果开始收线时顺畅,收回一段时线坠有坠落感,出现阻滞现象,随后顺畅如初,就说明此处有沟壑,先前发生的坠落感是线坠落入沟壑中造成的,之后发生的阻滞现象则是线坠翻越沟壑内侧侧壁和塄坎的反应;开始收线顺畅,不久便出现阻滞但用力拉又可恢复正常说明此处有石头等阻碍物,但并不是很大也不密集;开始收线就拉不动,那线坠的落点处便多是石丛或是树枝等物——如果线上拴有鱼钩,钩到了树干或坚韧杂草时,牵拉钩线会稍有柔感,而用力拖拉即可脱钩的则是钩着了柔弱的水草,起钩后如果钩上挂着一些筋状物,说明此处水底有腐物淤积;收线不久便有线坠加重感,用力牵拉又能将线坠拉动收回,正常情况下多是线坠落于深潭之中,少数情况下则是线坠正沿着潭内侧陡壁攀援而上;将已抛出的线坠再往外提,线坠迅速下沉很多乃至线被拉直都不停止,那么水下不是悬崖峭壁便是莫测深渊;如落一段之后便不再沉没,则是触到了缓坡、平台或库底顶端;两次抛线坠于某一小范围水域,其线的入水深度不一,说明此处有塄坎坑洼,地势不平。
用探测法可探测到的水底状况大致如上。其他特殊地形,只要钓者仔细探测,用心思考,也不难探清其真面目。
踏勘法
此法在天气正常时无法实施,只有在特殊的天气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去库底进行踏勘,并不是要钓者赤身裸体或穿着潜水衣下到水中去探险,而是趁着大旱水库水位猛降至库底几近干涸时专程前往,衣冠整齐、从容不迫地下到已干涸的库底轻松浏览。踏勘要仔细,应处处留心,所有干涸的库底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对库底地形了如指掌,并与岸上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分析研究,从中寻找最佳钓位,不可走马观花似的在远处岸上望一眼了事。有心人还应将那些适宜鱼觅食、栖息、嬉戏的独特之地的地形、位置形状、大小、高低、与岸的距离、被水淹没的深浅等熟记于心,并做好详细记录,最好是绘制成图“存档”,以免日后忘记。只要你将某水库的“立体地形图”存于心中,垂钓时就不愁找不着好钓位,丰收也就多了几分把握。
通过踏勘法可以检验钓者选位水平的高低,并可以矫正使用前两种方法所选钓位存在的误差。如果以前你在被踏勘的水库中垂钓过,那么你使用前两种方法选择的某些钓位的水底情况与你现在见到的实际状况是否相符便一目了然。笔者曾趁大旱专程前往经常垂钓的三座水库,逐一进行踏勘。结果证实,我原先推测判断准确的钓位有多处,推测判断不够准确和难以判断的钓位亦有多处。例如一水库洄湾处的一巨石旁,我多次在此钓获鲤鱼,最大的十多斤,在遛鱼中有时会出现鱼在原地不动的现象。我据此推测此石下可能有洞穴,提不动竿是鱼钻入洞穴之故,而并非“打桩”。后经踏勘,果然不出我所料。之后,此钓位便成了我钓鲤鱼的首选,也成了众钓友的必争之位。在另一水库的溢洪道近旁水域,我平时经常钓获鲤鱼,而且就是在最难钓鱼的“三九”寒天里也曾钓获过大草鱼。此处既无明显的深浅水之分,也无沟坎坑潭洞穴等聚鱼的天然条件,似乎不具备一个好钓位的条件。经踏勘后方知水底有一块高近3米、最宽处也近3米形似蛤蟆的巨石,仰头向岸蹲于水中,离岸7米左右,我抛出的钩饵正好顺着它的头部落入其脚下,这才恍然大悟。
以上三法中的前两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并用,用前一法打基础,用第二法进行补充和校正,这样选择的钓位更精准。但如果钓技高超,仅凭目测即可选好钓位,那就不必画蛇添足再用探测法。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钓鱼人对水底地形地质有了全面而精确的了解,选择草丛、浅滩、深潭、沟壑、坑洼、石丛、洞穴旁、塄坎脚、树桩边、水中平台和道路缓坡、洄湾、喂鱼处及其近旁,进出水口及其两侧和前段抛竿投钩,一般不会空手而归。但这些钓位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垂钓时还应按照不同季节和目标鱼种,分别从中选择最适宜的钓位,才有望获得丰收。另外,垂钓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电击、爆炸、药毒、库主捕捞和施放化肥都会对鱼儿产生惊扰和刺激,再好的钓位它们也不敢贸然光顾和吞饵,连钓获都很难,何谈丰收?但这并不代表以上的选位方法不对,应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