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利用资本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2024-01-21梁伟军黄子睿

社会主义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资本

梁伟军 黄子睿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有效抑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既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党认识和利用资本的历程进行分段梳理,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认识和利用资本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引入、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一)初步探索(1978-1992 年):冲破传统思想禁锢,引入资本要素激发经济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2 0 世纪5 0 年代,党和政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等经济体制改革构想。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这些正确的理论主张未能付诸实践,资本、商品等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被看作“资本主义的复辟”而被否定。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扩大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了由全盘否定资本向尝试利用资本的思想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尝试利用资本要素,引入市场调节机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破除了长期“左”的错误思想束缚,开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党开始对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在单一计划体制内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以增强经济活力的发展思路,为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出场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允许对部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从改革“政社合一”“政企合一”的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吸收外资等举措,逐步放松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政管制,经济活力得以激发,推动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发展。

探索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元资本经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种专业市场开始建立和发展,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行业、企业、区域间流动,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8页。,突破了长期以来将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随后,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逐步下放,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增强,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从1986年起推广企业承包制并试点股份制等,促使国有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兴办“三资”企业,对扩大经营规模、超过雇工人数限制的私营企业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方针,提倡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经济联合,资本运行的微观经济主体得以充分培育,为多元资本经营创造了有利环境。

冲破传统思想束缚,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关系。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深化了对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指出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所有制结构上,鼓励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首次将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确定为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收入分配上,对个人与企业合法取得的股份分红等非劳动收入给予认可,有效利用股票、债券等资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式诞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计划与市场关系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纠正了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错误认识,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利用资本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稳步推进(1992-2002 年):正式使用资本范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9页。。党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有益文明成果,实现了对资本范畴的认知突破,建构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驾驭资本的发展阶段。

确立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地位。党认识到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使用“资本额”“资本市场”等概念,资本在中央文件中得以正式确认。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正式明确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

明确规制资本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992年党中央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9页。方针,从理论上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方向指引。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从制度层面确定了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目标方向,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7页。。一方面,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页。,并创新性提出“公有资本”概念,对资本的内在基因进行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的再造3参见杨志:《资本的二重性与公有资本》,载于《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另一方面,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从“有益补充”提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9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从法制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将按生产要素分配纳入收入分配制度。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34、535页。,首次“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34、535页。。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按有关规定公平参与收益分配”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8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页。,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方面重视生产与经济效率,促使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保护劳动所得,提倡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采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对我院2016年1月~8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985例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8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1012例使用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627例、女358例,平均年龄(60.25±4.86)岁;观察组男68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60.62±4.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扩权让利”“承包制”等改革举措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即产权改革问题,企业陷入效益低下、负债过多、动力缺乏等发展困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4页。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鼓励采取改组、联合、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1998年至2000年,党中央确定及各地选择的270 0多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国有企业,多数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改革强力推动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三)调整完善(2002-2012 年):积极发展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 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构建向完善阶段的转变,党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改革措施,有效利用各类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资本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激发资本运行活力。20 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要素市场的政策导向,要求“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页。,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 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页。,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20 0 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推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意见。

着力优化所有制结构,保护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页。,推动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一是鼓励公有制探索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20 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经济形式定义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国有资本集中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0 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展非公有资本发展空间。党中央先后作出“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平等使用生产要素”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611、611页。等决策部署。20 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破除了非公有资本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限制。三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合法利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强调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推进各类资本依法有序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规制资本发展。随着我国资本发展空间的逐步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促使党和政府意识到科学运用资本的重要性。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其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规制资本有效路径,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逐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六大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611、611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完善。二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问题,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90页。等新要求,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全面深化(2012 年至今):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党对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日趋完善。从广度和深度上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加重视规范和引导资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让资本在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4页。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剥削劳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造成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生产关系本质。习近平关于资本特性和运行规律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强调要激发各类资本活力,充分发挥资本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各类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页。。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主张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习近平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页。,并针对“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页。现象,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创新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资本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有制结构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5页。,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的重要手段,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更好结合起来,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公益慈善领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资源配置方式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基础性作用”上升至“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35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展现了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释放资本发展空间。一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资本市场的“枢纽”地位,提出要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二是优化各类资本发展环境。2021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首次提出要全面清理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区别对待的法规、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等创新举措,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三是推动资本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92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我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目标方向。

严格规范资本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 0 2 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3当代中国研究所著:《新时代这十年(2012-2022)》,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30-131页。。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对大型数字平台的反垄断规则作了进一步完善,推动平台经济依法有序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要求加强平台经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认识和利用资本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在“扬弃”和“批判”中科学认识资本、有效利用资本,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积累了认识与利用资本的宝贵经验。

(一)充分明确资本定位与功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化资本理论认识和推动发展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之后的未来社会设想,生产力高度发展是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前提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时,才能够进入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由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的历史跨越。

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存在巨大差别,短期内不可能消除商品货币关系,仍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的目的。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一段时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错误认识,试图逾越商品经济阶段,发展完全消灭资本与商品的计划经济,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选择。改革开放后,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到“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1985年,邓小平从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出发,指出“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49页。,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认可和发展资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此后,不再从意识形态角度抽象地讨论市场经济、资本等概念,而是将其视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工具和手段,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页。,将资本界定为重要生产要素,实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资本的正确定位。同时,找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资本要素的重要结合点,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属性及社会不平等根源的理论超越。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页。。只有剥离市场经济、商品、资本等范畴的“意识形态偏见”,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让资本更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准确把握资本特性和运行规律,驾驭资本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党对于资本特性和运行规律的认识蕴含着辩证的思想智慧,为认识和利用资本的文明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的本性,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77页。。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本性在于追求价值增殖,随着资本不断积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始终不可克服,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资本全盘否定,实际上马克思也曾指出,同以往的奴隶制、封建制等生产关系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7-928页。。

党在认识与利用资本过程中,坚持以辩证思维审视资本,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与反映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加以区分,客观认识资本特性。一方面,科学把握资本及资本主义的文明面,将资本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再生产的有效手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页。。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扩张、剥削等负面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页。。党和政府重视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资本发展,将资本规制在自然属性范畴,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超越以物为中心的资本狭隘性

马克思在《1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劳动在资本面前不再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而是畸变为资本实现自我增殖的工具和奴役人的异己力量,导致“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4页。。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反对以物为中心的资本逻辑,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全面自由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党和政府在认识和利用资本的过程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根源所在。邓小平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针对20世纪90年代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及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突出矛盾,江泽民提出,要“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同时,党和政府认识到巩固和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局限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认识和利用资本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领导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将这一制度优势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确保资本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习近平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34页。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新形势下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完善规范资本运行的政策制度,为完善资本治理体系、强化资本治理效能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各类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正确处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协同共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法治约束与道德规范相结合、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是发挥资本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资本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存在资本无序运行、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要强化对资本运作的规范化约束。首先,强化市场监管力度,落实资本监管和治理的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各环节各主体监管责任,清晰界定监管部门及其权力边界,健全行业监管和金融监管、外资监管、竞争监管、安全监管等综合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增强资本治理效能。其次,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筑牢规则体系。结合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发展实际,推进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引导资本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最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防范资本逻辑衍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提升资本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恪守道德责任要求。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资本始终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和规范资本为人民和国家利益服务是坚持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的根本价值导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和利用资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资本在创造社会财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推动创新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资本向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投资。二是促进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交通、通讯、能源等领域强化公有制经济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导资本投资绿色环保产业,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五是推进共享发展。科学处理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的扎实迈进。

猜你喜欢

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资本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资本策局变
《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出版
第一资本观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
VR 资本之路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抉择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