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主动预防疾病才是医改成功的王道
2024-01-2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预防疾病是最积极、最主动、最经济和最人道的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措施,这个道理我们都心领神会,“预防为主”这一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我们都记忆于心。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给疾病的主动预防一个应有的名分,或者是有名无实。学术界也一直没有给疾病的主动预防带给百姓健康的好处一个客观的回答。如何让人们一想到预防疾病必须为之而后快,让预防疾病的意识转化为行动,成为全民的义务、责任与担当。
医改10余年来,国家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投入了4万亿的巨额费用,并竭力寻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突破口。但现实是疾病越来越多,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优质医疗资源仍非常匮乏且分布不均衡,群众的满意度一直没有达到预期!客观事实是,疾病治疗是扬汤止沸,主动预防疾病才是釜底抽薪!但实践中总是摆不平治疗与预防的关系,重医疗轻预防从来就是卫生工作的常态。现实中没有哪个想学医的学生不想考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也没有哪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医院谋一份工作,因为医院和医生的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好,而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等部门的工作相形见拙。
如何体现在医疗卫生工作实践中“预防为主”“主”的地位?“主”的水平?“主”的待遇?其出路在哪里?我们经常讲要让医疗卫生工作呈现出“良性循环”。“良性循环”就是通过预防工作效能的提升,使需要临床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少,节约并可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待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主动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那么如何让政府和相关部门真正进入到这种良性循环的思维当中,清醒地判断主动预防疾病在医改中的价值?比如恰当调整医保经费在疾病治疗与疾病预防的比例、加大对基层开展医防融合工作的支持力度、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与健康保健中的“简、便、廉”的作用、激发和科学考核疾病防控部门的作用等,真心去推动“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落实,而不是长此以往将“预防为主”视为水上浮萍!
主动预防疾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础之策。我们要推动医改在理念、思路、格局方面的创新,通过“量化”找到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良性循环”的客观路径,通过“试点”提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医改政策方案。唯有如此,医改才能真正找准出路和突破口,也才是中国式医改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