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研究
2024-01-02孟蓝珊孙静
孟蓝珊,孙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全面推行和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同年,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7〕87号),采取家庭缴费为主,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的方式筹集医保资金。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6〕122号),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施七年,政府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政府补贴水平,稳定住院待遇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并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政策倾斜力度。然而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基金运行可持续性值得关注和警惕[1]。本文根据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构建灰色系统模型 GM (1,1),预测并分析2023—2027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思考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基金可持续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官网,收集了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入与支出、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等相关数据,并以上述数据为基础对当前基金运行状况和2023—2027年基金运行可持续性进行预测与分析。
1.2 研究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较少且无明显规律,本研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1),基本思想是用原始数据组成原始序列,经过累加生成法生成新序列,并对新序列进行光滑检验,通过光滑检验后建立GM模型进行预测,最后进行精确度检验[2-4]。本研究使用Excel分别以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数据为基础,构建 GM(1,1)模型预测2023—2027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
2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分析
2.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如表1所示,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参保人数从2017年的1 666.4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1 583.1万人,总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2%。虽然参保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基金收入稳定增长,从2017年的113.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67.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22%。2017—2022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4.43%,基金支出年均增速小于基金收入。
2.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
除2018年外,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均为正数,基金累计结余不断增长,5年间增长了91.4亿元。参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评价标准,2017—2022年,每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配月数均在低水平线之上,最低为2018年的5.8个月,最高为2022年的14个月,年均9个月,基金运行平稳,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3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基金收支数据较少且无明显规律,因此本文根据2017—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借助Excel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7年基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并进行基金可持续性分析。
3.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测
首先进行数据光滑检验计算光滑比,结果显示光滑比小于0.5,数据通过光滑检验,意味着基金收入数据可进行GM(1,1)模型构建。经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得到灰色模型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分别为-0.07055和112.489,平均相对误差为1.32%,该值小于0.1,意味着模型通过残差检验,拟合效果很好。见表2。
表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灰色预测模型参数结果
2023—203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测结果(见表3)显示,2023年基金收入将达到177.6亿元,2027年达到235.5亿元,基金收入逐年增长,且增长额逐年加大,2027年基金收入比2023年增长32.6%,年均增长率7.31%。
表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测结果(单位:亿元)
3.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测
与基金收入预测步骤相似,首先进行数据光滑检验计算光滑比,结果显示光滑比小于0.5,数据通过光滑检验,意味着基金支出数据可进行GM(1,1)模型构建。经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得到灰色模型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分别为-0.01292和120.8622,平均相对误差为3.64%,该值小于0.1,意味着模型通过残差检验,拟合效果很好。见表4。
表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灰色预测模型参数结果
2023—203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测结果显示(见表5),2023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31.2亿元,2027年达到138.2亿元,基金支出总体呈不断上涨趋势,2027年基金支出比2023年增长5.34%,年均增长率1.31%。
表5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测结果(单位:亿元)
3.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测可持续性分析
根据灰色模型预测的2023—202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可知每年基金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情况(见表6),基金当期结余从2023年的46.4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97.3亿元,基金累计结余从2023年的199.1亿元增长至2027年507亿元,累计结余可支配月数从18.2个月增加至44个月。因此,从整体来看,2023—2027年内蒙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不断增加,基金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未来5年内基金收支具有可持续性,基金穿底风险非常低。
表6 2023—2027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预测情况
4 讨论
虽然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整体运营稳定,但基金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影响基金收支可持续性和保障水平的因素,因此需要对以下问题保持高度关注。
4.1 参保人数不断下降,基金收入增长内在动力不足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参保人数和筹资标准,参保人数和筹资标准的稳定增加是基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但是自从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参保人数从2017年的 1 666.4 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1 583.1万人,总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2%,参保人数负增长,单纯依靠提高筹资标准来增加基金收入,说明基金收入增长缺乏内在动力。
4.2 筹资结构不合理,对财政补贴依赖较大
2017年内蒙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630元,其中个人筹资占比29%,财政补贴占比71%,当年内蒙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212 元,个人筹资标准占居民可支配收入0.69%;2022年内蒙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筹资占比37%,财政补贴占比63%,当年内蒙古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 921元,个人筹资标准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1%。虽然个人筹资标准逐年增加,但其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仍然较低,占筹资标准的比例也不高,基金收入对财政补贴的依赖仍然较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目前的筹资结构会给政府造成较大财政负担,长此以往不利于基金的平稳运行。见表7。
表7 2017—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单位:元)
4.3 盟市层面基金运行存在风险
由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据和未来五年基金收支预测数据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不断增长,整体运行平稳。但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未实现省级统筹,统筹层次仍为盟市级别统筹,虽然从自治区整体来看基金稳定运行,但各统筹区基金运行不平衡且存在风险,例如2018年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期结余15 759万元,而赤峰市本级和12个旗县区全部透支,合计金额达到55 914万元。
4.4 累计结余水平过高,警惕保障水平不足
参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评价标准,统筹账户累计结余为15个月时,为结余过高。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14个月,已接近结余水平过高标准,经预测,2023—2027年基金累计结余可支配月数不断增加,2023年超过高标准水平线,2027年可达44个月。虽然累计结余的不断增长说明基金可支撑能力提高,基金可持续性增强,但同时过高的累计结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给付水平低于基金收入水平,存在保障水平不足的问题。
5 建议
5.1 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和征缴,建立连续参保机制
第一,尽管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95%,但仍有居民因为各种原因漏保,政府应通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加强医保政策宣传,让医保制度风险分担的功能深入人心,减少逆向选择,争取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5-6]。第二,各统筹区应建立连续参保机制,通过信息系统比对历年参保数据,找出参保人数下降明显的地区和人群,重点关注上年参保而当年未参保人群,通过电话回访、社区走访等方式追踪调查,深入分析未参保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参保人数下降趋势[7-8]。
5.2 探索科学筹资机制,优化筹资结构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采用定额缴费模式,农村居民的实际负担大于城镇居民,公平性较差,未来应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筹资机制,财政补贴水平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相适应,个人缴费标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并实现动态调整,同时对特殊困难群体在财政补贴、待遇水平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切实保障其医疗需求[9-12]。目前的筹资结构个人与政府比例不足4∶6,为防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福利化,应逐步调整到责任平分的筹资结构,增强个人责任感,避免道德风险[13-14]。
5.3 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虽然短期之内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总体运行平稳,可持续性较好,但由于统筹层次低,各盟市的基金运行存在风险。内蒙古幅员辽阔,共辖12个地级行政区,各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平衡,因此,内蒙古应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明确省级统筹工作的时间节点,逐步实现省级统筹[15-18]。
5.4 适当调整待遇给付水平,建立基金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政府应该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根据基金收入水平,在保证基金结余水平安全适当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待遇给付水平,以达到防止基金过度沉淀,切实减轻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目的[19-21]。此外,应建立基金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定期对基金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提前预判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管控和降低风险,提高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22-23]。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