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的复兴与保护
——北京东城区景观照明设计管控导则

2024-01-20邝蕾朱佳南

关键词:导则胡同特色

邝蕾 朱佳南

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

2.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

1 东城管控导则缘起

东城区作为首都的文化核心区,拥有丰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以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代表,是全市历史古迹、胡同四合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密集的地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将大栅栏、东交民巷、鲜鱼口等街区纳入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单,强调重点改善和更新街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景观设施、街区照明等,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和老城复兴。东城区积极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路径和方法,对前门、天安门等进行照明更新,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夜景景观。针对东城现状,目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部分历史建筑照明品质不高,文化特色不突显,现代建筑抢占古建筑空间等问题,在充分研究东城文化特色,国内外优秀案例后,将“高品质、忆乡愁”作为此次东城照明导则的目标,复兴老城格局与肌理,延续历史文脉与传统风貌,塑造高品质的夜间形象与活动环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2 案例分析

多数城市的老城区里都有许多历史名胜古迹及传统街巷,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现代化城市建设淹没,尤其在夜间,人们更难以关注到他们的存在。随着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夜间文化的传达及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发达的城市在老城区照明上都有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每个地区、城市因为文化的不同,都有其独属的特色,在照明上通过不同的手法,突出地域特色,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尊重建筑本身及地域文化。我们对亚洲、欧美等国的传统老城区案例进行了搜集分析,总结出三大手法来凸显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及传统的融合,即:现代建筑的退让、传统建筑的特色展现、灯光秀的演绎。

2.1 周边建筑的退让

当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共存于一个空间时,高大的现代建筑经常把低矮的传统建筑包围其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传统建筑的存在感。在日本、韩国、欧洲老城街区中的传统建筑都的照明手法常对现代建筑进行弱化表现,凸显特色传统建筑。如日本的东京火车站丸之内大厦,前景的传统建筑通过灯光将其强调凸出,后排高大的现代建筑夜间没有任何照明,消隐于夜空中;韩国也有此类处理手法,东大门是韩国的文保建筑,它周围全是高大的现代建筑,在夜景打造上,我们可以看到东大门高亮凸显,现代建筑低亮弱化、退让,让城市标志物在夜间得以显现。巴黎圣母院在街区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周围的住宅建筑都暗下去,只去强调和凸显特色地标建筑。

2.2 建筑特色的凸显

无论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传统建筑都有独属这个地方的特色,在传统建筑的照明上都跟随了建筑的语言,去强调和突出最具特色部分。如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建筑的特点在于其细致多样的屋脊构造及精致的檐下斗拱,因此照明对特色构件进行强调,夜间还原建筑色彩,突破了白天传统古建筑暮气沉沉的观感,绚彩多姿。韩国的景福宫,其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斗拱上传统纹样的图案,选择最适宜的远投光照亮檐下,强调特色纹理的同时,与顶部的暗,形成对比,增加建筑的体积感及内部的结构的层次感。巴黎圣母院夜间也是对其哥特式建筑独有的尖顶、尖肋拱顶等特色结构进行强调,在夜间淋漓尽致的展现建筑自身的特色风貌。

2.3 文化灯光秀的演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对文化表达理解的不断深入,很多传统建筑在特定的时间段,都会有3D灯光秀的展现,而这些秀投影的内容都是围绕建筑历史及建筑形态展开的,并且通过光影将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元素符号逐一体现。如日本的天守阁、巴黎圣母院、西班牙的米拉之家等传统特色建筑都有运用到现代的科技手段来表达传统文化。

3 解决策略

东城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古城与现代城市交融的代表,城市中有着很多的传统建筑,且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因此该区域在设计上应特别当注重对传统建筑的表现及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基于东城的特色,在照明管控导则中,我们运用分类引导的手法,将区域内的载体分为历史纪念建筑、传统商业街区、生活的胡同、现代建筑四类引导,做到在表达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融糅[2]。

3.1 高品质设计

3.1.1 历史纪念建筑

北京作为五朝帝都,城市中留下了大量具有皇家文化特色的历史遗迹,这些建筑多数都庄严大气,布局整齐,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照明上抓住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进行体现,根据建筑特征,给出几类照明手法选择,如整体泛光,体现大气感,或强调屋顶及立面肌理体现规则秩序感,还可强调古建中特有的结构,如斗拱、立柱、屋脊,体现古建的结构美。光色上以暖黄光为主,适量运用一些中国色,如红、绿、金等色彩。

当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并存时,当弱化现代建筑。在亮度上退让,传统建筑亮于现代建筑。在照明图示上退让,传统建筑整体泛光,表现实体,展现全貌,现代建筑局部照明,虚化实体,弱化表达,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3.1.2 传统商业建筑

传统商业街道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出北京传统生活风貌,是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拥有大量传统商业街道。这些传统商业街道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出北京传统生活风貌,是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照明上强调屋顶及立面特色结构,明确直接,夜间形成明亮、欢迎的氛围。商业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活跃元素,如灯笼,装饰照明等,增加商业氛围。

当传统商业街区处于现代建筑群中时,我们应该对传统商业街区入口进行强调,提示人们的注意,但在处理周围建筑照明时,其光影应呼应传统元素,现代建筑退让,还原传统街区的尺度,消隐天际线,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1.3 传统胡同街巷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它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在一些保护较好的胡同中,开辟出了一些胡同游览专线。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在这类载体上,我们分为了经营的胡同、观景的胡同、生活的胡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前两者以旅游观赏为主,强调对景观的打造;后者以保障居民生活需求为主,强调居民夜间活动的打造。见图1。

图1 传统胡同的照明手法示意图

生活的胡同代表着一种北京的生活方式,在过去胡同里住一起的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一到晚上非常热闹,大家一边做事一边聊天,生活氛围浓郁,但这种氛围在逐渐减淡。我们通过功能照明的打造,保障居民夜间活动安全,营造舒适的活动空间及氛围,鼓励人们夜间活动、交流,重塑胡同记忆。

3.1.4 现代建筑

除了以上讲述到的传统形式的建筑、街区,在这个区域还有大量的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的照明上,我们要求考虑对传统色彩、符号、图案等元素进行提炼,并应用于建筑上。如现代仿古建筑,提炼其建筑特征及建筑传统色彩,在夜景进行强调;或者在纯现代建筑上,通过北京文化元素如遛鸟、唱曲等特色进行提炼,在现代建筑中展现出传统特色,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2 高品质工艺

3.2.1 色彩表现合理

色彩表现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白天景观色彩的简单再现,需要针对特色进行二次塑造,人们观测到的物体色彩是由光的光谱特性和建筑本身的光谱反射比共同决定,根据建筑特性合理调整配光比,展现浓郁厚重的历史感。见图2。

图2 色彩还原示意图

3.2.2 灯具安装工艺

a远端投光。运用远距离投光方式,将灯具设置在建筑周边环境(如路面、草丛等地),照明设施不接触建筑物本身,避免直接伤害,达到良好、高效的照明效果,同时可营造出独特的照明氛围[3]。

b灯具本体隐蔽设置。灯具及设施安装在建筑本体上时,保证灯具体积要小,重量要轻,采用非破坏式的抱卡式、嵌入式等安装方式进行施工,最大化降低灯具安装对传统建筑表面的影响程度。同时考虑灯具的隐蔽性安装,将照明设备隐藏于建筑结构内,灯具和挡板色彩与建筑喷涂一致,避免明装外露,影响建筑立面效果,与整体建筑融合协调。见图3。

3.2.3 视觉环境舒适

针对远景、中景、近景的不同观赏角度对眩光进行控制。处理好光线的角度和有效范围,精确控光,照亮目标表面,尽可能减少人们视线范围内的直射光。见图4。

4 管理流程建议

本次照明导则旨在将复杂繁琐的指标以简洁易查的方式呈现,将查询步骤明确化,查询指标可视化,针对不同位置和类型的建筑,使用者可清晰的将建筑的亮度、光色、动态、直至照明方式读取,直接指导管理者和大众使用,同时将查询内容制作成手册,便于读阅和推广。见图5。

5 小结

本文对东城区照明管控导则的关键内容进行了简述及剖析,在导则编制过程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凸显老城的传统建筑及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如何融合的方法及建议,基于此还提出了实现高品质设计的关键要素,并在管控方式上为管理者提供了简单易读的审批依据。从设计及管控多方面实现老城的保护与复兴,希望能够为其他历史老城区的夜景建设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导则胡同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