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试题,探索新教材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以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第9,10题为例

2024-01-20朱弘宇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洋流营养物质盐度

朱弘宇

(浙江省湖州行知中学)

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是新教材实施以来的第二次考试。试题难易适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以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第9,10题为例,探究新教材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一、原题呈现

【例1】(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9,10题)图1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1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

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D 10.C

二、试题背景

(一)社会背景

本题与国家的海洋战略有着深刻的关系。党的十八大首次完整提出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我国应“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路径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进程,具体行动是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是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海洋性质、海洋开发与保护等内容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点,也成了地理教材和考试中增添海洋相关内容的重要社会背景。

(二)学科背景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两册中,增加了海水性质的知识点,补充了潮汐、海浪等部分海水运动内容;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023年浙江省的两次地理选考,属于是“高考新变化、课程新变化和教材新变化”这“三新”背景下的地理学科考试。

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的9,10题体现了试题与上述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特点。命题体现出对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视,命题立足的知识点——海水性质则属于地理学习中的基础要素。

海水的性质作为新教材增添内容,在2023年两次浙江省选考中均有涉及。在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中,第9,10题以南半球部分海域为载体,以海水性质与磷虾生存条件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三、试题解读

(一)审材料

1.审设问

(1)第9题的行为动词是“比较”,可明确本题为对比、比较类题型。结合试题选项可知,要从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盐度、密度较低或较高的地点。此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明确掌握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包括盐度、压力、温度等;盐度的影响因素有:洋流、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等。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位于海洋表层,因此,对比四地的盐度、密度的高低应从温度方面考虑。

(2)第10题的核心词是“营养物质”,结合试题选项可知,解题需要明确形成渔场的原因:江河输入了大量泥沙、杂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带动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域宽阔,适合鱼类生存繁衍等。掌握基本原因后,从四个选项中进行判断即可。

2.审图文资料

(1)文字材料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

(2)从图文材料可以得到: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深,温度越低;有多条补偿流;有洋流交汇。

(二)解答过程

第9题,甲、乙、丙、丁四地纬度不同,温度不同,但均位于海洋表层。从图中可知四地水温的排布由高到低分别是丁、丙、乙、甲。甲地为四地中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故密度最高,A选项错误;丁地为四地中纬度最低,水温最高,所以盐度最高,B选项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选项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选项。

第10题,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由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均有暖流南下(可参考图2);而在极地周边海域,受极地东风影响,有冷海水北上(如图3),与多股暖流对冲。多股洋流交汇,对海水形成强力扰动,将深层海水、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获得食物和栖息的理想场所,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所得的冰川融水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较少,①错误;西风漂流本身携带的营养物质少,并非营养物质的直接提供者,④错误。故答案选C选项。

图2

图3

四、试题相似类比

本题从知识内容和解题步骤来看,属于海水性质和运动部分的一般题型,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要求,具有一定的区分度。结合浙江省从2020年开始的选考中,6次涉及到洋流或海水性质的试题来看,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的7,8题更具相似性。

【例2】(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7,8题)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7,8题。

图4

7.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8.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洋流 洋流 B.纬度 洋流

C.径流 纬度 D.洋流 径流

7.【答案】D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P,Q海域附近洋流分别为寒流和暖流,寒流流经地区降温减湿,暖流流经地区增温增湿,故本题选D选项。

8.【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P海域有寒流流经,海水降温,海水蒸发量减少,溶解度下降,海洋表层盐度低于附近同纬度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Q海域有暖流流经,海水增温,海洋表面蒸发量增加,但受地表径流入海影响,大量淡水汇入海洋,海水表层盐度降低,出现低值中心,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故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径流,故本题选D选项。

五、试题与备考

新的考试背景下,要取得好成绩,找准复习方向、寻找问题与短板并采取对应措施非常重要。

(一)备考方向

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2023年1月浙江省选考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和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6月浙江省选考则考查洋流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海水密度、盐度的影响因素,两次内容均属于海水性质与运动部分。结合以往选考卷中海洋相关试题出现的比例推测,再次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复习方向上,除了传统的复习重点外,应关注新增部分内容的复习,如月相、海水性质、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权益等多个章节。这些章节较以往传统章节而言内容新颖,积累题型相对较少,容易成为学考、高考的题目参考背景或来源。

(二)问题与短板

考后,学生对9,10两题的反馈状况是:看题时感觉容易,答题时感觉困难。总结以后发现如下问题,如:第9题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相对简单,但少部分学生因基础不扎实出现错误;第10题属于应用类题型,难度适中,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图文判读能力较弱、题意理解不清等问题出现错选的现象。这体现出学生在审题以及图文信息获取能力上的漏洞。

总体而言,学生回答出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于:①自身基础知识掌握薄弱;②审题、审图获取信息能力不足;③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三)对策

针对解题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教师可以:

1.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积累

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基础。教师在复习课上应引导学生注重回归课本,根据学生常见的错误知识点对相关概念进行深挖和多层次复习,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积累。

2.增加教学中的图文阅读与训练

图,是地理重要的信息窗口。在各类地理试卷中地形图、遥感图等往往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试题信息。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读熟记综合图册,提高他们对各类地图、剖面图等的熟悉程度,并适当增加图文信息提取的训练,以提升他们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注重综合分析

从9,10两题到整张试卷不难看出较以往试题而言,2023年1月和6月的浙江省选考试题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知识迁移、综合思维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在课堂复习、解题训练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等多个角度,学会对地理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关注其成因、形成过程,再根据试题具体要求得出相对应的答案。

猜你喜欢

洋流营养物质盐度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盐度和pH对细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