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段教材故事 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24-01-20刘佩佩
摘 要: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故事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教材Read a story板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驱动、思维导图、续写故事等策略引导学生对故事文本进行加工和演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
作者简介:刘佩佩,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按照“building blocks”(模块建筑)体系进行编写的,故事板块是各单元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故事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同时要善于利用问题驱动、思维导图、续写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一、以“问”启思,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问题伴随学习。故事的学习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多设计开放性问题,避免用Yes或No就能回答的明知故问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会抑制学生主动思考,无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课前猜想,激活旧知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在正式进入文本学习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分析标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提问和猜测,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让思考更加有意义。
例如,五年级上册M1U3Read a story板块“Froggy's new job”的教学中,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已经知道Froggy是一只青蛙。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青蛙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特点,再提问“What can Froggy do?”,学生结合视频进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S1: He can be a jumper.
S2: He can be a plant protector.
S3: He can be a singer.
S4: He can be a dancer.
学生对青蛙并不陌生,教师提出的问题激活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们都很积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为故事的发展和新知的导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追问,强化新知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追问。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预设问题的回答判断其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提问或者多次提问。
例如,四年级上册M1U3Read a story板块的“A thirsty crow”的学习中,有些学生认为课本中提到的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追问“What else can the crow do? What's your idea?”,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对乌鸦喝水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的学生说“He can use a long straw.”,有的学生说“He can ask for some help. ”,还有的学生说“He can pour the water into his mouth.”。恰到好处的追问可以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渐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三)课后思考,注重内化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问题的提出可以在课堂教学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追问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在故事的结尾,开放式的提问可以更有效地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五年级下册M2U1 Read a story板块的“Jim and Matt”这个故事后的思考题中有一个问题是“What happens to Matt in the end?”。结合单元主题“Food and drinks”,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Matt被抓,其会有什么感悟,如果其逃脱了又会有什么感想。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Matt的命运可以很快明白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有效的课后提问不仅让学生习得了英语学科知识,提升了学习能力,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语用输出储备素材。
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学其实是师生共同学习与提高的动态过程。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活動和目标,紧跟学生的思维动态,筛选出有创意、有价值的答案,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二、以“图”促思,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故事脉络结构不是很清晰,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思维导图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它利用线条、图片来形成一种发散式的结构,以某个问题为核心向四周进行扩散,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一)理清脉络,把控全文
例如,四年级下册M3U1 Read a story板块的“The old tortoise and the little bird”讲述了一只住在池塘边的乌龟最开始嫌弃小鸟的歌声,嫌她太吵让她离开,等小鸟离开以后又觉得池塘边太安静,无法适应的故事。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但是教材文本却有四段,每段文本都很长,要想让学生快速掌握并理解全文,就需要借助思维导图,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理清故事脉络。
在研读并梳理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设置了三个问题帮学生分析故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三个问题分别是“How is the pond? What does the tortoise/little bird do? How does the tortoise feel?”。通过对第一幅图片及其文本的阅读和问答,学生得出“The pond is quiet. The tortoise is happy.”。根据这个结论。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出思维导图的第一部分(如图1所示)。通过对第二幅图片及其文本的阅读和问答,学生得出“The pond is noisy. The bird takes a bath and sings song songs. The tortoise is angry.”。根据这个结论绘制出思维导图的第二部分(如图2所示)。通过对第三幅图片及其文本的阅读和问答,学生得出“The pond is quiet. The tortoise drinks some water and has a nap. The tortoise is happy. ”,绘制出思维导图的第三部分(如图3所示)。通过对第四幅图片及其文本的阅读和问答绘制出思維导图的第四部分(如图4所示)。
通过四个思维导图的片段,学生已经可以简单地描述这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线条把这四幅图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5所示)。将核心短语、词汇和句型串联起来,形成简单易懂而又不失逻辑性的知识脉络图。这样学生不但能直观地了解故事,还能根据思维导图的逻辑结构快速记忆并复述故事。
在故事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搭建框架,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故事的脉络,把控全文内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提炼要点,强化核心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框架,理清故事脉络,还可以将学生已有的旧知和新知形成鲜明的对比,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和快速融合,改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架构。
例如,五年级下册M1U2 Read a story板块的“Little Justin”
的教学中,主要知识点是一般过去时。教师可以先播放Little Justin的视频,以有趣的动画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进行提问和教学。
S: What is Little Justin?
S1: Little Justin is an egg.
S2: Little Justin is a little tadpole.
S3: Little Justin is a big tadpole.
S4: Little Justin is a frog.
学生给出了Little Justin成长过程的四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大屏幕上给他们展示了思维导图的第一层脉络,用箭头和图片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Little Justin is an egg at first.”(如图6所示)。
然后将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作对比,告诉学生“He was an egg. Now he is a little tadpole. It has a tail.”,接着将第三幅图和第二幅图作对比,告诉学生“He was a little tadpole. Now he is a big tadpole. It has four legs and a tail.”。以此类推,第四幅图对应的就是“He was a big tadpole. Now he is a frog.”。通过对比的形式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如图7所示)。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精准简练地概括故事内容,帮助学生快速简短地复述文本,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知识点上,快速融合新知旧知。
三、以“编”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一些故事文本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并不会把所有的原因、经过、结果全部呈现出来,但这样正好给学生的思考、想象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四年级下册M1U2 Read a story板块的“The blind brothers and the elephant”讲述了盲人四兄弟摸象的故事。四兄弟分别说“The elephant is smooth and hard.”“The elephant is big and soft.”“The elephant is big and thick.”“The elephant is long and thin.”。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但说法都不完全正确,而故事的结尾却没有出现结论性的概括,让盲人四兄弟知道大象真正的样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描述大象完整的外形。下面是学生完整的描述。
S: The elephant has smooth and hard ivories. Its ears are soft and big. Its legs are big and thick. Its tail is long and thin. This is the elephant.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看待事物要全面,应多观察、多了解,不要以偏概全,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地了解事物。
续编故事不仅可以有效升华故事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经典英语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在注重单词等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挖掘故事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耐心,更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案,设计各种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王凤潮.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Z1):71-72.
[4]胡月华.运用故事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板块教学之我见[J].英语教师,2020(21):173-175.
[5]尚小荷.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