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4-01-20皮亚舒璨
皮亚?舒璨
摘 要: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的时代已然到来,基于智慧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的塑造高等教育未来的六项原则(本文称之为“高考教育六原则”)再一次凸显了“大综合”“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以“高等教育未来的原则”为导向,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深入挖掘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并将之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试图探索该课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7C+9I人才培养模式;数字技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皮亚(1991-),女,湖北咸宁人,武汉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舒璨,武汉商学院。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纵深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数字技术智慧教学的7C+9I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2022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实施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高教平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由此可见,基于智慧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概述
202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塑造高等教育未来的六大原则:包容、公平和多元化,学术自由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诚信和道德,对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承诺,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实现卓越。结合我国实际,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遵循两大核心:国际共识、中国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21世纪高等教育的关键词逐渐从“专业”“学科”向“大学科”与“大综合”过渡,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解决,要求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并具备多种素质特征。很多高校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前沿的教学方法,结合国情校情学情,就人才培养模式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如南京工程学院的“五化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南昌工程学院的“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深入渗透到教育领域,以课本、教室、黑板、PPT为依托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用。面对这一难题,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虽不断更新,但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成型。数字时代背景下的7C+9I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基于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凸显对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二、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项目借鉴7C+9I概念,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以此实现“更中国,更国际,更创新”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7C+9I是2022年由杨宗凯在论及利用数字技术培养人才时提出的概念,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的人才核心能力。7C是指协作沟通、计算思维、跨界融合、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创新意识、复杂问题解决等能力,9I是指内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沟通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创新力与创造力、网络公民意识等。具体如图1所示:
(一)以“高等教育六原则”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
7C+9I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等教育六原则”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以团队合作、协作沟通实现卓越,将单元项目研究纳入课程考核范围,依照“双创”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国际网络公民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拓展其国际视野,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与此同时,优化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六原则”和7C+9I人才培养模式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二)结合数字技术,融合智慧教学,探究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本研究项目立足于数字技术,利用智慧教学概念,深入探究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并在教学中加以渗透,改变传统单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实践路径如图3所示:
(三)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力图优化以往的双主体评价模式,建立了多主体参与的全过程评价机制。新的评价机制以诊断性评价定位学生学情,从师、生、机器等多角度,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教学管理者抽评、专家集评、学期考核等方式,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具体评价机制如图4所示:
三、成果推广与应用价值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研究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开放性资源,依托多媒体智慧教室、多媒体课件、网上自主学习平台,建立学生学习的专属素材库等,以此形成24小时熏学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网络公民意识、创新力与创造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化探究式思维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应用了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有显著提高,如图5所示:
(二)教师队伍质量优化
通过本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共获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市级奖项21项。科研水平也有所提升,教学团队在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完成了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并發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占比32%。
(三)课程建设成果丰富
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模态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立了课程网上图书馆、教学素材库等,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的条件;更新优化了人才培养计划,补充修订了课程大纲;形成了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评价机制;立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教研教改等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和用人单位评定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专业”“技能”的单一型向“大综合”“大学科”的复合型转型。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大势所趋。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7C+9I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单模态人才培养路径,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了全过程实时学习系统,优化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为英语类通识课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但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兼顾各项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和学习资源以优化人才培养效果?如何标准化教学效果评价条目?对此,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学情、教学实际,构建课程健康生态,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和数字技术,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2]王希勤,阎琨,江宇辉.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融通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11-20.
[3]宋耀辉,杨锦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22(3):7-13.
[4]王英,原杰.数智时代下档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与变革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2(5):83-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7C+9I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N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