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3~6 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效果*

2024-01-19陈凌华张沥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脂饮食互联网+

陈凌华,雷 玲,张沥文,李 杰,何 霁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肥胖是一种热量代谢失衡,导致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堆积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肥胖率在逐年上升。《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1]。2016 年 WHO 估计,5 岁以下超重肥胖儿童有4100 万,如确诊儿童期肥胖,极有可能延续至成人肥胖,将增加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和一些相关癌症的危险性[2-4]。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表明,脂肪重聚平均年龄为5.5 岁,学龄前期“肥胖现象”或“超体质量现象”随生长发育有转变为病理性的可能,所以学龄前期是早期干预及预防肥胖的关键阶段[5]。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有研究表明在儿童期影响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关键因素是饮食行为[4-6]。学龄前期是脂肪重聚、预防肥胖关键期,也是认知和行为习惯形成、培养和建立良好饮食行为方式的最佳阶段,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开展此阶段重点人群干预工作,减少日后发生超重肥胖[4,6-7]。因此,对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势在必行,其有可能是降低与饮食相关行为儿童肥胖率的有效举措。同时,互联网诊疗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的关注度日趋明显[8-9]。移动设备(如手机)能够以较低成本增强干预成效,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儿童肥胖干预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0]。鉴于此,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最新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结果,利用“互联网+”模式对3~6 岁学龄前期儿童肥胖饮食相关行为因素进行干预,以期为儿童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顺庆区儿童300 名左右,基础设施、办学规模及类别相当、教师人员配备、儿童家庭经济、文化、膳食结构等基本相同的4 所幼儿园。抽取幼儿园中2018年6~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6 岁单纯性肥胖患儿96 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6 例中男25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36±1.05)岁。对照组50 例中男28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43±1.07)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 年颁布的0~5 岁和2007 年颁布的5~19 岁超重、轻度肥胖、中重度肥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标准[11-12]。

1.3 排除标准1)由内分泌、遗传代谢或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肥胖综合征;2)伴有先天或严重疾病的肥胖儿童(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疾病等);3)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2SD 儿童;4)家长或儿童不自愿或不配合参加本研究。

1.4 体格测量儿童保健专科护士使用标准测量器具测量患儿体格,体重秤采用无锡市衡器厂有限公司生产的RGZ-120-RT 型立式磅秤;身高采用常州市武进衡器有限公司的SZ-200/120 型立式身高坐高计;腰围测量采用皮尺法。按照《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要求,对3~6 岁儿童进行身高、体质量、胸围测量,身高、胸围精确至0.1 cm,体质量精确至0.1 kg。体脂百分比采用图伽(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儿童早期系统自动计算。

1.5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儿童早期发展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由图伽(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儿童早期发展管理平台,以“贝比医生”为主要开发工具,用户可以关注“贝比医生”公众号,进入儿保中心给自己宝贝建立健康档案,接收发送信息,可线上线下咨询医生。系统包括:医护使用操作界面、测评管理、营养管理(营养评估、经典食谱)、检验科管理、专案管理(肥胖儿管理、矮小症、性早熟、早产儿管理、营养不良管理等)、院外管理(体检提醒、高危提醒、高危短信、活动通知、预约项目安排、下发测评、报告推送等)、用户管理、模板管理等。

1.6 方法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根据相关文献及儿童保健专家经验制定,调查前和调查中进行信效度检测,经检验,重测信度系数:0.997(P=0.00),效度:0.825。饮食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吃早餐的频率、吃快餐、吃零食、咖啡饮品、进餐速度、挑食、偏食、喜食肉类、进餐时间不确定等)设计。根据不良饮食行为、儿童保健体检结果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制定饮食处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不定期对家长、幼儿园老师、幼儿园厨师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并监督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饮食处方执行情况,每月末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录入电脑,对体检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将结果告知家长,及时总结经验。试验组除常规干预外,通过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微信公众号、“贝比医生”平台等“互联网+”模式发布肥胖儿童健康教育资料,线上线下答疑等,共同对肥胖儿童进行管理;同时建立微信群,微信群由儿童保健医生、护士、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肥胖儿童家长、幼儿园老师、幼儿园厨师等组成,群内可以交流经验,上传资料、图片、语音、视频、每周食谱等,儿童保健医生及时答疑、干预、纠正偏差等,对试验干预效果不好的儿童进行个案管理,个案管理由儿童保健医生、健康管理师、护士执行,单独与家长通过微信、“贝比医生”平台进行交流,开具个体化饮食处方。

1.7 观察指标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测量儿童身高(cm)、体质量(kg)、腰围(cm)等,计算BMI(kg/m2)与体脂百分比(%)。

1.8 质量控制儿童肥胖标准由儿童保健医生统一培训,统一认识。问卷调查及现场观察记录前经专家设计论证,进行小范围预调查,保证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问卷内容的可接受性和通俗易懂,预调查结束后根据出现的问题修改调查表。体格测量前对护士进行培训,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家长、幼儿园老师、幼儿园厨师由儿童保健医生统一培训,包括不良饮食行为识别、干预、饮食处方等。“互联网+”信息由专业团队发布、答疑、收集整合数据,采用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双核对。

1.9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体格检测指标两组儿童干预后体质量、腰围、BMI、体脂百分比降低(P<0.01),身高增加(P<0.01),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体格检测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体格检测指标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例数46 5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 P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BMI(kg/m2)18.37±1.60 15.39±1.26※-11.875 0.0001 18.35±1.52 16.73±1.36-8.352 0.002体脂百分比(%)31.24±6.85 19.96±4.63※-12.576 0.0001 31.17±6.91 25.89±5.82-6.472 0.001 t P身高(cm)116.91±7.32 123.65±8.69※4.613 0.0002 117.26±8.27 122.17±8.15 5.146 0.003体质量(kg)28.36±6.89 25.72±4.28※-3.641 0.004 27.64±7.63 25.78±6.89-1.839 0.04腰围(cm)58.23±5.16 53.41±3.68※-7.583 0.0005 57.69±4.83 55.18±3.62-2.317 0.03

2.2 干预1 年后体格检测指标差值试验组体质量、腰围、BMI、体脂百分比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儿童身高均增长明显,试验组增长更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干预后身体指标差比较(±s)

表2 两组儿童干预后身体指标差比较(±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46 50 t P身高差(cm)7.32±1.64 5.12±0.13 6.195<0.01体质量差(kg)-3.28±1.61-2.15±1.38-7.294<0.01腰围(cm)-5.48±2.59-2.64±1.27-9.741<0.01 BMI(kg/m2)-3.56±0.58-2.06±0.14-6.796<0.01体脂百分比(%)-12.83±2.36-6.84±1.21-8.619<0.01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不吃早饭、晚餐进食过多、暴饮暴食、快速进食等行为均会增加肥胖发生风险,高脂、高糖饮食,以肉类食物及快餐食物为主较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增加[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儿童代表肥胖的关键指标BMI、体脂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1),说明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饮食行为干预有效。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率。单纯性肥胖是单纯由某种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食物摄取和饮食行为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关键因素。营养摄入水平通常被视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15]。但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功能不完善,其饮食行为主要受家长影响,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往往持续终身[16-18]。因此,对学龄前期儿童与饮食相关行为肥胖干预主要从家长着手。同时,3~6 岁儿童由于年龄、体能、智力、安全等因素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较长期进行运动锻炼更加容易坚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儿童体质量、腰围、BMI、体脂百分比均降低,身高增长明显,说明不良饮食行为干预可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率。

2018 年7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医疗服务。目前国外很多医疗机构将移动医疗APP 引入诊疗过程,如儿科领域已经将移动医疗APP用于监测超重及肥胖儿童运动饮食[19-21],本研究主要运用手机APP、微信、微信公众号、“贝比医生”平台等“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干预,对干预效果不佳者进行个案管理。线上干预可以及时答疑、干预、纠正偏差等,效果差者可以及时与家长通过微信、“贝比医生”平台进行交流,开具个体化饮食处方,弥补线下干预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干预延后、效果不佳等不足,同时微信、“贝比医生”平台可以根据干预动态及时发放图片、视频、健康教育处方,开具健康、营养的饮食处方,督促、指导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厨师干预期间实行低热量饮食。本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模式对3~6 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传统干预,两组干预后身高增加明显,说明饮食干预不影响生长发育,具有可行性。

学龄前期(3~6 岁)是脂肪的重聚期,也是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关键期[22],儿童肥胖与饮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互联网+”模式下3~6 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线上线下个性化干预较传统线下干预模式可获得更显著的效果,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干预、控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儿童肥胖发病率,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为儿童肥胖的防控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体脂饮食互联网+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从颜值到实用性华为智能体脂秤VS小米体脂秤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记录体重也许斑斓
漂亮的实力派 有品PICOOC S3智能体脂秤
体脂:爱它或恨它,先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