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古典爱情诗歌对比研究
2024-01-19李兆文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经典主题,古今中外有关爱情的诗歌数不胜数。中英古典爱情诗歌以爱情为主题抒情言志,鉴赏后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本文以中英古典爱情诗歌为研究对象,在同一主题下,通过对比二者的同异来体会两种文化背后的内涵,同时加深我们对中英古典爱情诗歌的理解。
一、中英古典爱情诗歌的相似之处
(一)文学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相似
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诗歌的特殊性体现在用极短的篇幅和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心态、多样的心境等不同方面的感情诉求。中国古典诗歌要求对仗工整,音韵切合,英国古典诗歌也是如此。如在《上邪》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用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作为盟誓,进而表现诗人的矢志不渝。在《雅典的少女》中,“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用心已脱离身体的夸张手法表现诗人不愿与爱人离别,进而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与爱慕。
(二)用以表达爱情的意象相似
所谓意象,就是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诗人用这些不同的意象来承载不同的情感。
由统计数据可知,中英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意象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或是亲身体验,或是生活所见。这说明爱情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平常生活之中,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它们总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二、中英古典爱情诗歌的不同之处
(一)诗歌内容不同
1.描写重点不同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更倾向于表达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体验,利用一些具体化的场景和事物来表达情感,而对爱情本身的歌颂较少;英国古典爱情诗歌则更注重表达所爱之人的品质,大胆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同时赞美爱情。《论语·阳货》中写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这个字在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其中的闺怨诗最具代表性。顾名思义,这类诗歌以“怨”作为基本的感情色彩。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通过少妇独上翠楼后惊觉时光飞逝来表达妇人对丈夫浓浓的思念之情,由思念之浓突出爱意之深。反观英国古典诗歌,以《雅典的少女》为例,外貌描写占有大量篇幅,诗中有大量诗句描写少女姣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身姿,这位少女才是本首诗的重点。此外,诗中三次出现“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将爱人比作生命,更凸显其重要地位,使人直观地感觉到诗人对少女的爱慕与眷恋之情。中国古典爱情诗善于“怨”,而英国古典爱情诗善于“慕”。
2.婚后态度不同
中国的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在内容上以描写婚后生活为主。正是因为缺少婚前的感情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步入婚姻是一种冒险:第一种是幸运的婚姻,如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尽显夫妻恩爱与缠绵,两人极其珍惜这份幸福。第二种是不幸的婚姻,《诗经·国风》中的《氓》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女子婚后受到男子冷漠对待,心中苦闷,对这份爱情充满悔恨与埋怨: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英国古典爱情诗歌更侧重刻画浪漫的求爱细节和恋爱过程,人们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真诚直率地赞美爱人。如拜伦《I saw thee weep》(查良铮译):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前面也不再发闪,
呵,宝石的闪烁怎能比得上
你那一瞥的灵活的光线。”
3.求爱者的心态和自我定位不同
诗歌中求爱者的心态间接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中国古代社会强调男尊女卑,男子创作爱情诗歌时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对爱人的刻画描写较少。也有一些男性以女性视角创作爱情诗歌,但大多表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恋慕与思念之情。此外,男子还会通过女子在夫家的表现对其进行评判。贤妻良母为结婚的最佳人选。如唐代诗人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女子结婚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做羹汤。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歌中,男性将自己定位为主导者,夸赞女子类似于上级对下级的褒奖。
英国古典爱情诗歌恰恰相反,男性较为尊重女性。男性诗人把自己摆在低位,认为自己在爱情中是获益方,得到心仪女子的青睐是一件幸事。如拜伦《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黑夜与白天最美妙的色彩);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都在她的面容和目光里显现).”
诗人把心爱女子放在高位,自己居于臣服位置,用帶有夸张色彩的诗句予以爱人崇高的赞美。在诗人看来,这份感情纯洁而又炙热,满是真心。
(二)表现手法不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诗人往往喜欢借景抒情。景物描写是一种以“景生情,情生景”为核心的写作手法。如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会难,分别更难,这种痛苦与愁闷暗含在景色描写中。后两句表面上在写自然现象,实则在表达诗人对爱人的浓情蜜意,如春蚕至死吐丝和蜡烛燃烧成灰一样无怨无悔。西方诗人往往采用写实手法,细致地描摹恋人的音容笑貌。如爱德蒙·斯宾塞《Fair Is My Love》:
“fair when the rose in red cheeks appears,
我的爱人如此唯美,当她红润的脸颊玫瑰红萦绕,
or in her eyes the fire of love does spark.
或是当她双目中闪过爱的火花;
fair when her breast like a rich laden bark,
我的爱人如此唯美,当她挺起胸乳,
with precious merchandise she forth doth lay,
像载满奇珍异宝的航船;
fair when that cloud of pride, which oft doth dark,
我的爱人如此唯美,当她用微笑驱散开,
her goodly light with smiles she dries away.”
那遮掩她柔媚光辉的傲世云团。
诗人采用写实的手法,使笔下的恋人形象栩栩如生,这不同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通过情景交融来抒情表意。
(三)表达风格不同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大多是委婉含蓄、朦朧曲折的;而英国古典爱情诗歌多是直白坦率、热情奔放的。如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首句选择大海与河水两个意象作对比,大海气势磅礴、波涛汹涌,河水岂能与之相提并论。诗歌前两句巧用比喻和典故,暗指诗人与爱人的感情如沧海水、巫山云,其深厚程度和美好都是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反观罗伯特·彭斯《A Red, Red Rose》(王佐良译)一诗,诗人毫不吝啬对爱人的赞美,热情而大胆地歌颂爱情:
“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So deep in luve am I;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善用比喻和典故,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爱意;英国古典爱情诗歌中的诗人直抒胸臆,毫不遮掩心中浓烈的感情,二者表现风格大为不同。
三、结语
爱情是诗歌中普遍出现的主题。中国古典爱情诗歌与英国古典爱情诗歌(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存在许多共同点,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求以及离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但中英古典爱情诗在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风格三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探究中英古典爱情诗歌的区别,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和思维差异,这与双方的地理位置、社会发展和文化内涵密切相关。但这也为我们阅读、鉴赏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提供了一些启示:
读者不但要能欣赏中国古典爱情诗歌的深刻内涵,还要能体会西方古典爱情诗歌的动人之处,仔细体悟不同语言的诗歌呈现出的不同认知方式,了解不同语言中蕴含的不同思维模式,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求同存异。
国人对外国学生和同事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应大方接受并积极反馈。诗歌是文化的体现,广泛阅读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邓荃.诗经国风译注[M].北京:宝文堂书店,1986.
[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3]徐振邦,选注.古代女子爱情诗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4]狄兆俊.中英比较诗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陈本益.中外抒情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冯国忠.浅淡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J].国外文学,1985(1).
[7]陈兰玉.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160-161+171.
[8]桂丽丽.中英爱情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No.715(01):154.
[9]张娜.中英爱情诗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13,No.244(16):220-221.
[10]卢婕.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英爱情诗歌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05):48-50.
[11]唐静.中外爱情诗歌差异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No.686(14):60-61.
[12]苗纪美.比较文学视阈下中英爱情诗歌研究[J].国际公关,2020,No.97(01):264-265.
[13]杨欢.中英诗歌比喻对比——中国唐诗、现代诗和英国近代诗抽样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4]叶夏薇.男诗人说女声——中英诗歌中的女性言说主体[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5]赵航.对外汉语诗歌意象教学研究——以对比分析策略为例[D].吉林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李兆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兰州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