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024-01-19高原
高原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掌握历史主动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把握历史主动是实践主体在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秉持历史思维,掌握历史、开创未来的精神状态和实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可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把握历史主动的源头活水,也是破解现实难题的真理钥匙。因此,本文尝试从“历史主动”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二者间的关系,以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的部分现实问题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作相关的讨论。
一、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
(一)理论基础的继承
把握历史主动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在共同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首先,从两者的理论出发点皆源于“现实中的人”的实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中的人”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逻辑出发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同样坚持实践第一性并强调主体在实践中对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历史时机的掌握。其次,两者皆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生产方式、交往、分工的日益完善是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因,揭示“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及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历史主动要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审时度势研判发展战略机遇与挑战。最后,两者皆坚持“群众史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及作用。一方面,无产阶级担负的社会负担最重,但福利享受相比较来说不足挂齿;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占据社会总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是最具彻底革命意识的先进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解放并消灭阶级本身,共产主义愿景才能得以实现;把握历史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人民群众的总体意志中体现,党群关系的紧密发展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
(二)根本动力的继承
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还表现在二者的根本动力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动力。同时,也指明了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性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我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铸成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动力。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以资本主义时代作为时空划分,但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无底线追求也暴露自身资本的“劣根”,资本主义统治的前提下,个人“地域性”转向“世界历史性”受到资本的异化,“人”的解放存在于对“物”的依赖性。因此,马克思绝不会停留在资本主义阶段,而是为“人”真正的解放而接续奋斗。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密不可分。百年来,我党把握历史主动,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倾听人民的声音、回答人民的问题、创造属于人民的成果。
(三)精神力量的继承
精神力量层面是二者继承关系的又一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唤醒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的主动精神,为把握历史主动提供精神支撑。一方面,马克思世界历史揭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显著特征及规律。世界历史的世界性指伴随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的开阔及世界历史形成,生产方式的作用突破狭隘的地域局限,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方面。世界历史的民族性指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在具体的国家或民族具有特殊性。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民族历史的世界历史是不存在的;世界性并非机械式的对民族性罗列相加,而是以生产方式为轴而施加作用,使民族性以整合性为特征融入世界性。可见,世界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客观规律性,又有民族特性所不可或缺的自觉的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具有自觉的主动精神是把握历史主动的题中之意,在自觉主动精神的助推下,我党扎实具体国情、民族文化历史根基,顺应历史规律的同时发挥主体能动性,进而把握历史规律、掌握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4]
二、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一)理论定位提升:从阐述规律理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般规律原理并未过时,我党把握历史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蓝图。首先,“伟大斗争”创新发展了“两个必然”论述。我党研判世情、国情、党情,走出一条不同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在遇见“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时与“两个必然”理论导向保持一致,并创新发展了符合当今时代的斗争方式。其次,“伟大工程”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我党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根基,结合新的历史特点,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再次,“伟大事业”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人类解放思想。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需要将国内斗争与国际联合相结合。我党提出并坚持改革开放,秉持历史思维践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后,“伟大梦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揭示的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征,而并非具体生动的细节。我党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阶段性理想蓝图。
(二)实践主体拓展:从“现实中的人”到“人民群众”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将历史主体界定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中的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中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主体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促进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的出场。马克思认为历史主体所特有的本质这一隐藏的秘密,应当从实践中所凝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发掘并获取,并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生成、变化。我党把握历史主动,在破除旧中国弊病、建立走向复兴的新政权与推动复兴的进程中确立并发展了“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群众”从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都存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具有非同质性,以简单化的方式看待人民群众问题容易导致消极后果。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丰富了对历史主体的认识与组织。我党借助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对中国的“人民群众”实现建构,打破过去一盘散沙的状况,探索完善政体制度,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生活的主题,确保“人民群众”在非同质性下团结合作。新时代新征程,我党继续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
(三)价值目标调整:从“全人类解放”到人类文明新形态阶段化目标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可见,实现“全人类解放”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应在遵循根本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历史条件对其进行调整与细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性提出符合具体实际发展的“全人类解放”阶段性价值目标。一方面,体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价值诉求具体化、时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党在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中总结与发展而得来的当代价值目标。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我党带领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对其历史阶段、战略布局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论断。另一方面,我党把握历史主动提出迈向“全人类解放”的可行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中国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资本逻辑下人类不平等交往模式的超越,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文明与文化,对在当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世界性价值意蕴。
三、不断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在反思“逆全球化”现象中不断增强继承与发展
“逆全球化”是指在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自身为缓解本身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采取的暂时性畸形产物。一方面,从“逆全球化”现象的产生来看。首先以资本为逻辑的全球化在历史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为“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层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其次,资本内在矛盾弊端导致“逆全球化”的产生,当代西方国家对金融资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架空实体经济,处在资本悖论的深坑中难以脱身,加之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被迫转移自身矛盾,鼓推“逆全球化”逆流,以保全其在资本逻辑为主导下的发展私利。另一方面,从“逆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逆全球化”无非是资本本身缓解矛盾的手段,对全球化进程中时间上的延误终究不能阻拦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必然。当今,资本矛盾运行的轨迹更为隐蔽、多样,但其本质总是要归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的制约,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资本矛盾本身。总的来说,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应认清“逆全球化”现象,在对其进行严格的扬弃批判中谋求发展之道。
(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提及到“共同体”概念,“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可能有个人自由。”[8]“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继承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共同体”的科学设想并付之于实践。为此,应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不断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打破现实困境。第一,应继续重视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国际环境之中,为此,应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重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以经济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带动政治、文化、安全、生态等命运共同体的变革,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权。第二,在交往中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态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是呆板、瞬时的合成,而是从区域化不断走向全球化的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应当重视交往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扩宽交往渠道。第三,应始终秉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原则。遵循历史发展一般规律时,也应尊重各国民族特性,在包容互惠中把握历史主动,与世界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在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中不断增强继承与发展
“现实的人”对历史主动的把握程度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成效。加强历史无产阶级意识的唤醒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一环。马克思向来没有忽视对无产阶级的教育,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9]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应当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中得到启示。第一,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先进理论思想是主体接受教育中具有时效性的意识形态载体,集先进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于一体,是学习并贯彻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及思想的首要任务,有利于破除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谬论。第二,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与理解。使主体在生动的历史事实上感悟与把握两者的继承与发展,积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第三,弘扬实干担当的社会氛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员干部为先锋模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实事、敢作为,带动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生动的实践中推动两者的继承与发展。
四、结语
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讨论把握历史主动,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真理性的论证,也是对把握历史主动的科学性、先进性的说明。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引领下要继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在现实的奋斗中展望未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