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CCUS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对吉林省的启示
2024-01-19CCUS产业调查研究课题组
CCUS产业调查研究课题组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17;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吉林松原 138001)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2020年9月,双碳目标战略提出后,对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减排、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发展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革新,大力培育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双管齐下助力经济绿色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的过程。这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在此背景下引来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一是围绕我国CCUS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或发展方向。张帆(2022)认为,当前我国CCUS产业化模式在技术、行业发展、产业化机制、标准与规范及国家政策等领域面临挑战,应加快我国CCUS标准体系建设,并制定产业支持政策。当前中国应积极与碳源排放企业合作,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构建CCUS-EOR全产业链理论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和推动工业化规模应用(袁士义等,2022)。二是CCUS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段玉燕等(2018)综述了国内外CCUS示范项目的特点和经验,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CCUS项目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李志清、顾磊(2021)从提高市场投资积极性、实现CCUS与碳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扩宽CCUS资金渠道三方面总结国际CCUS发展经验,并提出促进我国CCUS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赵震宇等(2023)通过对比国内外CCUS技术的政策法规、示范工程和碳排放交易系统发展现状,就中国CCUS发展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投资需求将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早在2013年就有学者对金融支持CCUS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王亮方、李子豪(2013)从发达国家及中国金融支持CCS②CCUS发展前期为CCS。碳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 torage,CCS),即捕获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并在天然地下封存,以减少CO2的排放。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文章内容不涉及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发展现状出发,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金融支持CCS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和具体国情提出加强金融支持CCS力度的建议。之后相关研究减少。
综上,CCUS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等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立足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必要性研究尚处于空白,同时针对CCUS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的研究也相对有限。因此,本课题立足吉林省工业能源碳排占比高,与CCUS技术适配性强,及以CCUS技术这一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现实需求和迫切愿望,对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必要性及金融支持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推动吉林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排头兵、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先行者。
二、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吉林省CCUS项目发展现状
吉林省现共有6个CCUS示范项目,其中某CCUS项目规模最大、技术最为成熟,我们对其深入调研发现,其已形成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团队优势、效益优势为一体的CCUS产业链发展基石,抢占到CCUS技术高地与发展先机,为吉林省发展CCUS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吉林省CCUS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家“973”“86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经过近30年攻关和实践,其研发形成适合中国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的三大技术系列八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创新形成“四精”全产业链配套技术模式,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现实意义,并造就了一支600余人的高素质技术研发、方案设计和生产管理团队。2017年6月,其CCUS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核心区展出,习近平总书记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给予了“这一技术属于世界先进行列”的高度评价。
二是吉林省CCUS项目建设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首先,建成国内唯一CCUS全流程国家级示范工程。率先走通二氧化碳(CO2)捕集输送、集输处理和循环注入全流程,依托自主研发的全链条新装备、新产品、新工艺、新工具,实现CCUS国产关键设备从无到有;其次,建成我国碳封存量最大的CCUS示范工程。某CCUS示范工程年封存CO2能力50万吨,累注气277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960万棵、近136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的减碳效果;最后,证实在油藏埋碳的同时可“变废为宝”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某CCUS示范区现已累增原油37万吨,增加经济可采储量134万吨,同时可带动中石油67.5亿吨储量高效开发,为“端牢能源饭碗”奠定了坚实支撑。
三是该项目未来发展规划清晰。首先,将持续推进CCUS产业化发展。其已系统优化形成“一体”“两翼”“三步走”的CCUS+工业化应用顶层设计,渐进式扩大规模,力争在国内率先建成百万吨CO2埋存和百万吨驱油产量的“双百”示范区;其次,在建设中的CO2长输管道属国内现阶段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CO2输送管道项目,建成后可引领我国CO2超临界管道输送技术跨越式发展;最后,将继续着眼CCUS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解决CCUS技术瓶颈,保持吉林省CCUS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二)必要性分析
CCUS产业对吉林省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锻造全新产业生态系统和竞争优势有重大现实意义,大力发展CCUS产业至关重要。
一是吉林省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吉林省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碳减排强度大、时间紧、路径少的现实情况,2020年吉林省CO2排放总量23003万吨①数据来源: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其中工业碳排量19385万吨,占比高达84.27%。CCUS技术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减碳途径之一,是目前工业领域实现深度减排和净零排放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划院预测,依据碳中和减排目标需求,到2060年,CCUS技术需实现碳减排量10亿-18亿吨,因此吉林省应提前规划布局CCUS产业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是为吉林省经济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一方面CCUS产业经济效益明显,CCUS驱油与埋存技术①即将CO2注入油田,埋碳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可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另一方面CCUS产业“延链”“强链”,打造CCUS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全新产业生态系统和竞争优势。其一,CCUS技术推广转让领域。吉林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CCUS全产业链技术为对外拓展技术服务业务奠定基础。其二,CCUS产业关键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领域。其三,CO2应用领域。吉林省地处松辽盆地,碳地质封存潜力大,发展CO2地质利用、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等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三是推动吉林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碳排放密集产业面临低碳发展、碳减排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背景,与CCUS助力其源头捕获CO2并加以利用、封存的技术手段相契合,是其稳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选择;另一方面吉林省地处松辽盆地,碳地质封存潜力大,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化工、电力等高碳排企业众多的碳源空间分布匹配良好,是实施CCUS的优先区域之一。现实技术选择和空间区位优势相结合,CCUS产业成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器,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吉林力量。
(三)可行性分析
一是吉林省发展CCUS产业具有天然源汇匹配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吉林省碳排放源主要为工业能源②2020年吉林省工业能源碳排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77.96%。,与CCUS技术适配性强;另一方面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地处松辽盆地,不仅包括吉林油田这一油气田地质封存宝地,还是深部咸水层封存的四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一,封存容量大,封存条件也相对较好。
二是吉林省发展CCUS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及成熟经验基础。一方面已初步形成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团队优势、效益优势为一体的CCUS产业链发展基石,且其正在规划建设的CO2长输管道,为吉林省根据全省碳排空间分布状况,进一步规划延伸贯穿全省、实现源汇匹配的碳管网基础设施奠定基础,对带动吉林省CCUS产业集群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等均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多地均开始部署CCUS产业,为吉林省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如中石化在江苏省成立中石化碳产业科技公司,并与南京市政府、江北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作样板。如新疆克拉玛依成立CCUS技术创新中心,配合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开展CCUS技术研发和产业促进工作等。
三、金融支持CCUS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CCUS助力双碳目标、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全国各省份、各产业均开始布局CCUS产业,截至2022年底,已有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意见或工作方案,结合区域特点从不同角度对CCUS技术研发与推广进行了部署,CCUS技术应用也逐步从电力、油气等行业扩展至难减排工业行业。同时,绿色金融对CCUS关注度也逐渐增强,从2021年起,先是央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技术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而后央行、发改委及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增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建设和运营”,各商业银行也陆续对CCUS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2021年8月,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于2022年4月为一家CCUS项目重点企业发放300万元“碳足迹”挂钩贷款;2022年3月,库尔勒农商银行成功向巴州重点项目巴州广和气体资源有限公司CCUS项目给予2200万授信支持;2022年6月,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10万吨示范产业化项目”发放项目前期贷款7000万元,并获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2022年7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为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CCUS项目批复授信59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按项目建设进程逐步投放,首期投放金额1568.63万元,利率4.4%;2022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为中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项目提供绿色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末,投放绿色贷款4.5亿元,并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2.7亿元。
四、金融支持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绿色金融支持CCUS产业介入难
一方面CCUS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CCUS项目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均有明显增加,但整体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2022年,中国CCUS五大技术体系①分别为:捕集技术、运输技术、化学和生物利用技术、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集成优化。中,17.07%处于基础研究阶段、26.83%处于中试阶段、46.34%处于工业示范阶段,仅9.76%处于商业应用阶段,且从已投运示范项目捕集成本来看,CCUS技术示范成本仍然较高,短期内收益率低,导致企业、项目寻求金融支持主动性较低,更倾向于使用自有资金;另一方面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不足,高碳排企业主动减排、低碳技改内生动力不足,长期的高成本投入与低补偿制约CCUS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96个CCUS示范项目中,吉林省仅占6.25%②数据来源: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缺少有力的金融支持载体。
(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不健全
CCUS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要求金融支持资金额度大、时限长、成本低,才能保证金融长期助力CCUS产业发展,但仅就目前而言,吉林省金融支持CCUS项目为零,且当前我国金融支持CCUS项目仅局限于传统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针对性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主要由于:一方面目前CCUS项目成本回收时间长、投资回报速度慢,与金融部门安全性、效益性间的矛盾较大;另一方面CCUS产业正外部性、高壁垒等特征,相对金融部门来说专业性较强,而金融部门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识别量化金融风险、项目评估和监测等内部评级能力。
(三)绿色金融综合配套措施不完善
一方面基于CCUS产业发展特征的风险补偿、信贷贴息、融资担保等激励奖补机制缺位,金融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碳账户、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于政府部门,无法准确核算、科学量化、客观评估项目碳减排效益,对于金融部门,缺少系统科学、准确评估项目低碳转型及融资活动减碳效果、识别量化金融风险的基本标准,导致政府部门、CCUS项目、金融部门间信息不对称,增加金融介入难度。
五、政策建议
(一)谋划布局CCUS产业,培育CCUS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优质载体
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及监管作用,有效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推动涵盖多行业、多模式的CCUS全产业链发展,为金融支持提供优质载体,促进绿色金融与CCUS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吉林省发展CCUS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完善顶层设计,明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路径。现阶段,其一,围绕该CCUS项目CO2长输管道,整体规划吉林省碳管网布局,将碳管网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打通CO2捕集、输送、利用和封存的全产业链条,助力CCUS产业各环节有效衔接;其二,借鉴中石化在江苏省成立中石化碳产业科技公司经验,依托吉林省国内首家专业化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开发公司,成立吉林省碳产业科技公司作为CCUS技术研发、孵化平台、碳产业研究中心,作为独立法人,可直接获得金融支持。未来碳产业发展成熟时也可围绕其建设碳产业园区,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其三,深挖吉林省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院校资源,强化CCUS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吉林省CCUS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二是紧抓党中央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政策档口,争取党中央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其一,在产业发展初期,利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奖补资金、税收优惠、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激发吉林省高碳排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内生动力。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将吸引低碳产业发展风险投资资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其二,加快吉林省碳市场建设,以碳价引领稳步推进CCUS产业化进程。一方面把握我国重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对激励高碳排行业、企业参与CO2减排行动的机遇,另一方面以长春市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申请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
(二)立足CCUS产业特点,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吉林省绿色金融应充分发挥其推动CCUS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搭建符合CCUS产业特色、涵盖信贷、保险、债券、基金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发展基于碳账户、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的绿色信贷模式。如浙江“衢州通”平台集碳数据分析、政策发布、信贷产品选择、金融监测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信贷投放有据可依,评估量化、政策兑现有章可循;如广州“粤信融”平台,集企业绿色项目申报、推荐、融资需求发布以及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吉林省政府可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快碳账户、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信贷创新也应依据CCUS产业发展周期,深入CCUS产业全流程建设,创新绿色信贷服务,探索供应链金融、CCUS专利权质押、碳管网使用权抵质押等特色产品。二是探索基于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特点的绿色保险产品,如高碳排企业端碳捕集保险、碳运输保险、CCUS技术装备应用保险等,增强高碳排行业绿色转型信心,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基金、债券等形式支持CCUS产业发展。三是成立吉林省CCUS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也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共建基金。四是依据2021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新增的CCUS工程建设和运营项目,建立吉林省CCUS产业绿色债券支持目录,全面摸排潜在发债企业,并研究出台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市场绿债投融资积极性。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绿色金融综合配套措施支持体系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支持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针对绿色转型中存在的外部性、高风险(如CCUS产业建设周期长、高投入、外部性、碳属性等特征),政府应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综合配套措施,有效促进资金和产业深度融合、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一是立足CCUS产业发展布局,建立碳账户摸清碳家底,并搭建共享碳信息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掌握吉林省高碳排企业碳排放量及空间分布状况,是统筹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也为部署CCUS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吉林省应充分运用数字科技赋能,借鉴浙江衢州、广州等地的成功经验,搭建集数据采集、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碳数据平台,并建立对接碳数据平台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发布、碳征信查询、碳效益评估、项目风险监测等提供一体化服务,也为政府部门政策发布、监测金融支持CCUS产业减排效果并兑现政策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是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应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石。吉林省环保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应建立CCUS产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监管,要求开展CCUS项目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等,提高CCUS产业及金融支持的风险防控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吉林省上市公司、影响力强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约束与监督,提高全省范围内环境信息披露公平性、全面性,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全省绿色发展理念及氛围。
三是构建基于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的激励奖补和风险防范机制。CCUS产业发展初期、建设时间长、高成本投入等特征,必然要求相应的激励和风险防范措施来兜底,吉林省政府可在搭建共享碳信息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运用数字化科技技术,实现绿色金融投融资活动、CCUS项目主体的激励奖补、风险预警及防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