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学习环境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关系研究

2024-01-18彭青华

教育观察 2023年34期
关键词:维度混合情感

彭青华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学习、移动学习逐步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促使全球高校采用在线和混合式课程构建教与学的新范式。EDUCAUSE发布的《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指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增长是未来教与学的场景,混合课程模式是未来教与学的关键技术。[1]在此背景下,学习投入作为评估混合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逐渐受到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2]目前,国内外针对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投入的研究较少,对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研究则更少。为此,本研究调查混合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实际情况,为优化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参与热情提供参考资料。

(一)混合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教学过程的时空条件。[3]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纯粹的行为,而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认知过程,环境和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构成学习环境,个人对环境的认知共同影响人的学习行为。[4]综合范春林等人的观点,本研究中的混合学习环境指在混合学习理念下融合课堂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环境优势的一体化学习环境,是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集合,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个要素。[5-6]学习内容指学习者的学习对象,包括课程、任务、活动内容等;学习支持指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要的一切支持,包括工具、资源、案例、示范等;学习的社会结构指学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技术—空间结构等。[7]

(二)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是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常被用作学习绩效的预测变量。由于研究背景和重点不同,学界对于学习投入的定义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2016年,Fredricks等人在已有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维度理论框架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维度社会投入,这一维度强调学生与同伴、教师的社会互动质量,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维持社会关系的意愿。[8]学习投入包含学生本身自主性的投入以及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投入两方面内容。[9]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学习投入界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具体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学习投入是一个多维结构,除了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学校环境和氛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学习成果,与他们的课堂环境感知显著相关。[10]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与课堂参与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11]

(三)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投入

英语学习投入即将学习投入迁移应用到具体的英语学科。结合Svalberg等人的观点,本研究认为,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投入指大学生为参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且具有教育性目的的英语学习活动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9,12]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行为投入强调学生在线上和线下主动的英语学习;认知投入主要包括英语学习策略运用和自我管理这类深度学习的投入;情感投入关注学生对混合学习的情感反应,如英语学习热情、兴趣、愉悦度和归属感[13],以及对英语学习的价值认同等内在情绪;社会交互投入是指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发生的师生交互、小组合作和对同伴反馈的关注与回复。

有研究表明,25%的学习投入度差异源于个体特征差异,75%的学习投入度差异源于学习环境差异。[14]王思遥等人认为,网络条件、学习平台和硬件设备等虽是混合学习环境的基础条件,但其能否发挥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知与调整。[15]面对日益变革的学习环境,开展混合学习环境与英语学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优化混合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的感知状况如何?

2.混合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整体状况如何?是否存在性别、专业差异?

3.英语学习投入各维度是否受到混合学习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对混合学习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大学生对混合学习环境的感知、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某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接受混合教学模式授课的2021级普通本科班学生。学生共146人,来自化学、数学与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物理、小学教育等多个专业。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该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依托出版社提供的线上学习平台U校园和We-learn,供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展示语言技能的学习成果,以及开展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实时把控,以达到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工具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本研究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并收集学习平台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另一方面对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以使研究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和完善。

1.英语学习投入量表

问卷调查法所用量表参考了Ruiqi Deng等人编制的慕课学习投入量表(MOS)和尹睿等人编制的“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网络学习环境因素调查量表”[16,7],结合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的特点作出适度改编,由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对量表进行凝炼和修订润色。问卷共包含3个部分和34个题项。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专业类型和性别;第二部分测量学生对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的感知,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共3个因素和22个题项;第三部分测量学生在混合学习环境中的英语学习投入,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共4个因素和12个题项。其中,第二、三部分问题为客观选择题,采用Likert 5级形式计分,1—5分依次表示对该项目的肯定程度从弱到强递增变化。经pilot-study检验,第二部分混合学习环境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06,KMO值为0.862;第三部分英语学习投入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74,KMO值为0.731。两份量表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效度良好。

2.半结构化访谈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在问卷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6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1)你是否会主动进行英语的线上或线下自主学习?

(2)你是否有学习英语的计划、总结与反思?

(3)在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中,你认为影响英语学习投入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最后一次课结束前,任课教师给学生发放匿名填写的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回收率为100%。数据导入SPSS 24.0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的整体感知

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感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的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3.87),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学习环境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支持、学习内容、学习的社会结构;从标准差来看,学生对学习的社会结构的感知差异最大。

表2 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感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N=146)

就学习支持而言,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内容新颖的纸质英语教材,还提供U校园、We-learn等英语学习App,供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学习和交流。此外,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以及多样化的语言学习MOOC资源为学生创建了更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学生对于学习支持的感知水平最高。学习内容维度均值处于中间水平,说明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中线上学习能够提供的学习内容数量、类型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普遍比较满意,但也有学生在访谈中表示“线上英语学习内容和任务布置过多”,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专业的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之余还需进行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之外的英语学习感到疲惫,难以抽出时间认真学习英语,有学生甚至直言自己其实只是在“走过场式地学习”。学习的社会结构维度均值最低,主要原因是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社会结构强调师生、生生、人机间的互动,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典型的技能课,需要学生通过线上测试和线下互动练习语言技能,并根据教师的要求对英语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研讨。虽然线上学习允许学生自定义学习节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且课堂授课时师生的面对面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但诸如技能展示等类似的学习成果展示或评价环节仍难免让学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尤其是英语水平偏低、信息化学习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对这种压力的感受尤其明显。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整体状况和差异性分析

1.学习投入整体状况

大学英语学习投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M=3.56),仍有提升空间。从具体维度来看,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和互动投入,这表明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建构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管理,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价值认识持乐观态度,学习情感体验较为积极正面。在访谈过程中,有学生表示自己会运用各种策略提升学习效果,如“我经常思考在线学习测验失分的原因”“总结课堂学习成果汇报时,我会记录同学们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在各维度中,情感投入的标准差最大,说明不同学生对于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体验、感受到的团队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有较大差异,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行为投入和互动投入。结合问卷中社会互动投入题项得分和线上学习平台记录可以发现,学生能够较为主动地完成英语教师设置的小组讨论、展示活动和知识分享等分内任务,但由于担心自己的口语和听力理解力水平,较少主动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或向教师咨询学习问题,英语学习交互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表3 大学英语学习投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N=146)

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下,男生的英语学习投入度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张屹、陈美芬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性别不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17-18]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差异

从认知、情感、互动三个层面来看,男生的学习投入均值均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投入层面,男生的日常英语学习行为投入显著高于女生。基于行为投入具体题项的得分推测可能的原因,混合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熟练使用软件操作技能,学生的计算机自我效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而男生的技术感知性更好,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使用在线学习技术,因而更容易投入学习并坚持下来。[13]虽然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出勤率没有差别,但学习平台提供的教学单元学习时长、学习次数等数据均显示,男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投入更多。

3.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

以专业为自变量,对人文社会学科和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总体而言,在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下,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投入方面,人文社会学科大学生的投入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

表5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差异

文中所指的情感投入强调个体的积极学业情绪投入。有研究证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消极情绪则降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19]人文社会学科中女生的占比高于理工科,遇到学习困难时,女生之间更易于互相交流沟通,相互鼓舞,缓解学习负面情绪;在与同伴小组协作中,女生的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参与小组活动[13],对混合学习方式态度较为积极。因此,以性别差异作为中介变量推测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人文社会学科学生的情感投入高于理工科学生。

(三)学习投入各维度与混合学习环境的关系分析

1.学习投入与混合学习环境的相关性

学习投入与混合学习环境的相关分析如表6所示。在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与其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呈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各维度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83—0.649之间,其中情感投入、互动投入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说明情感投入和互动投入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表6 相关性分析(N=146)

Vygotsky的“中介”理论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无法与外部行为及其相关社会情境分离,人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交互影响,个体知识建构过程与社会群体知识的共享不可分割。[20]混合英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便捷、丰富,课堂教学系统与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学习环境和学习社区的运用使人机交互、人际交互、虚拟语境与现实语境结合、在线与离线结合等多形式的高互动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线上线下即时关注、情感支持和学习策略支持,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更有信心,学习互动时感到更有效力,更乐于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这都有助于学习投入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2.混合学习环境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关系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混合学习环境各维度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共变关系,以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英语学习投入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因素能够解释混合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投入40.3%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由表中的回归模型可知,混合学习环境与英语学习投入的回归方程为:英语学习投入=0.934+0.282×学习的社会结构+0.192×学习内容+0.208×学习支持,即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为学习的社会结构和学习支持,学习内容影响力最小。其中,学习的社会结构与英语学习投入的回归系数最高,说明学生对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社会结构感知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在整体上提升英语学习投入。访谈中也发现,虽然学生认为“学习投入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者自身”,但均认同学习环境的影响作用,特别是“教师的鼓励、及时反馈和同学间友好的合作关系”是支撑自己对抗学习倦怠、不断投入英语学习的动力。

表7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N=146)

四、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环境的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学习投入水平中等,两者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不存在专业和性别的显著差异,但在学习行为投入方面,男生的投入明显高于女生;在学习情感投入方面,人文社会专业学生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混合学习环境显著正向影响英语学习投入。

(二)教学建议

学习投入具有延展性,学习环境会对学习投入产生重塑作用,而学习环境是可控制的要素,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业和发展水平。[21-22]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混合学习环境。

1.合理设置英语学习任务,提升大学生行为投入水平

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意愿受到学习任务设计的影响[12],学习者对英语学习任务目的和用处的感知会影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努力程度。期望值理论指出,参与某项任务的动机基于对成功的期望、兴趣、成就价值、效用价值和相对成本。[23]理论上,兴趣和相对成本可能与参与关系最为密切,而相对成本是指从事特定任务时所感知到的消极方面。[24]英语学习任务如果耗时过长,会让学生觉得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最终因学习价值不高而选择放弃。因此,教师应恰当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真实学习需求,注意布置适量的线上任务和课堂任务,精简学习资源,避免增加学生的额外认知负荷,提升学生的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对个别长期脱离或严重脱离学习的学生,要进行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干预。

2.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改善大学生情感投入体验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自主性、关联性和能力需要。能力的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到锻炼、表现自己能力的需要,这种能力不是获得技能或能力,而是在行动中感到自信和效能。[25]本研究发现,尽管大学生对于混合英语学习物理环境的感知水平较高,但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如若遇到学习App闪退,英文打字速度过慢、学习测试无法成功提交等技术问题,往往难以及时解决,导致学生感觉学习效能低下,进而影响学习投入的热情。因此,建议在正式开始大学英语混合学习前,学生先接受必要的信息化学习技能普及化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帮助扫清技术障碍,提高学习的愉悦度,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情感体验。

3.构建和谐社会支持环境,引导学生积极社会互动投入

教学交互理论认为,交互活动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刺激或维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者学习,维持和增强学习者自我导向和自我激励的兴趣。[25]混合学习环境下技术支持的良性师生、生生教学交互行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和环境,满足学生心理的关联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查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次数、回帖次数,分析讨论区文本数据和课堂教学视频数据中的课堂互动行为,把握学生的互动频率和水平层次,制定合适的干预策略。对低层级互动和互动次数较少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取得联系,分析原因,提供合适的干预支持服务,减轻语言学习焦虑,让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与社会交互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维度混合情感
混合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失落的情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油水混合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