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1-18陈景信陈丹敏李玫霖梁震宇蔡巧静
陈景信,陈丹敏,李玫霖,梁震宇,蔡巧静
(1.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药科大学卫生经济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一、引言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充分发挥非思政类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和价值的引领。[1]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责任,需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但通过文献查询和调研发现,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尚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使得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递进性、梯度性、系统性。因此,深入开展关于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改进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内容。目前,大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程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存在不同的结论。胡峰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9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偏低、具有多元化的诉求及强调思政元素能够与课程自然融入。[2]段勇等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71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具有差异。[3]虽然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课程思政认知程度、满意度调查的结论不同,但都表明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党瑜慧等人通过对477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可以与课程内容融合。[4]总之,国内针对某一地域的大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研究仍较匮乏,且较少有探究某类学科的大学生群体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鉴于此,本研究对广州市高校的经管类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从经管类大学生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提高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的“广州市经管类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满意度调查问卷”借助问卷星小程序制作而成,由个人信息、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和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四部分组成,并由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班群等平台发布,邀请学生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收集到线上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Cronbach’s α=0.835,说明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KMO=0.771,说明问卷结构及问题设计比较合理,信效率均通过检验。样本基本情况如下:从专业看,经济学56人、国际经济与贸易62人、人力资源管理57人、管理学28人、金融学43人、会计学32人、市场营销37人、财政学30人、审计学33人、财务管理31人;从年级看,大一97人、大二119人、大三115人、大四78人;男女比例为1∶1.164;从政治面貌看,党员101人、预备党员94人、共青团员113人、群众101人。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后,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满意度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课程思政认知与满意度的因素。
三、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满意度
(一)课程思政的认知
调查发现,215人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从课程思政的课堂互动积极性来看,150人积极参与课程问答,而表示“偶尔与没有兴致”的同学占大多数(63.33%)。在回答“课程思政是否有必要”时,152人认为“有必要且能提高专业素养和思想水平”,但仍有257人认为“一般且没必要”。在课程思政内涵上,仅180人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和课程思政是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综合育人理念”。可见,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上,认为效果较好且感触挺深的有172人,认为效果一般且没兴趣的有237人。在探求经管类专业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时,有166人认为“重要”,而从“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注重程度”看,仅有177人选择“注重”。此外,考查课程思政对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时发现,有294人认为“有所影响,能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供参考并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具体认知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的认知调查
(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
由表2可知,在“大学生对课程思政能培养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态度”上,表示“满意”的学生分别有174人和181人。在课程思政的作用评价上,大学生一般认为课程思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思想和政治水平,因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在“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上,约三成的学生认为,思政课需要改进教学方式。约三成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教材编写、教师能力、课程设计、教学形式及活动数量的满意度均在40%左右。可见,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还有较高的期待。
表2 课程思政的评价调查
四、课程思政认知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思政重要性认知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课程思政认知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如表3所示。将“课程思政的重要程度”作为被解释量,将“个人特征、大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与评价”等维度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年级、民族、身份、性别等作为特征变量指标。将“能否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必要性的认知”“对课程思政能否使人形成正确的‘三观’的认知”及“对课程思政能否影响价值选择和判断的认知”作为认知变量。将“对开展的思政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对课程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的满意程度”等作为评价性变量。
表3 课程思政认知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由表3可知,个体特征变量对课程思政的影响不一,其中年级、民族和是否党员对课程思政重要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而性别、能否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认为课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开展的思政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课程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的满意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例如,从性别差异看,认为“课程思政很重要”的女生要比男生少33.3%,即相比女生而言,男生对课程思政有更高的关注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比女生更关注时政新闻,对课程思政的敏感度更高,也更能感受到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上的重要性。同时,对“课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确‘三观’”的认同度也与“课程思政的重要程度”有关,说明对“课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确的‘三观’”的认同度越高,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就越重视。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更认可课程思政的作用,更希望在课堂上形成正确的‘三观’,更能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此外,“对思政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体现出学生对教师在思政课堂中的教学越满意,就越能体会到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则表明课程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越好,学生越能体会到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很看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果专业教师简单地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拼凑,没有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那么学生就难以认识到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思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课程思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您对大学期间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个人信息、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的基础指标为解释变量,年级、性别、身份为特征变量,“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设置课程思政的重要程度”“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重视程度”“课程思政对您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程度”“对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的满意程度”等6个变量为评价性变量。
表4 课程思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如表4所示,年级、性别、身份和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的必要性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均不显著。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重要程度与课程思政的满意度问题上,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越好,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同时,学生越能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课程思政获得的满意度越高。此外,在思政资源与专业课融合效果的满意程度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影响上,专业课教师越能灵活地将思政资源融入教学,就越能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满意度。
五、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男生比女生更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作用,男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更高;第二,学生对“课程思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的认同度越高,越能提高其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第三,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程度与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呈正相关;第四,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是影响学生课程思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结论,高校和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首先,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应引导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对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具体的部署、规划和指导,并从教材的编写、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各高校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保障,逐步完善课程思政的建设政策,减弱课程思政发展的阻力。
其次,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感知能力。学生的感知是评价课程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校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始,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任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同感,促使学生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课程思政教学建议。
最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与学生间的纽带作用,实现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衔接。具体来说,第一,学校党委应发挥先锋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商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定期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馈会议;第二,教务部门应建议并推动各学院主动针对专业特点和内容,统筹规划好加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案,使专业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教师应自觉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素养,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知识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六、结语
学生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满意度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广州市经管类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满意度的调查发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差异,实施效果、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的融合效果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因此,高校和相关部门应积极调整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此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