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艺术与文旅审美的融合研究

2024-01-18苏一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清明上河图审美意识

摘 要:人们的审美与日常活动相映照。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北宋张择端真实描绘了汴京城内的繁荣盛世。无论从艺术特色、绘画风格还是时代价值等方面皆显现出巧妙之“美”,以此为切入点,探究特殊时代对人们的审美影响与启发,同时研究现代文旅的审美意识,建立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契合点,借古喻今,以更深层次地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绘画艺术;审美意识;以文促旅;《清明上河图》

一、文旅审美意识

“旅行”一词自古便已出现,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思想;秦始皇为巩固统治,五次巡游天下;张骞、郑和远赴异地,搭建异国沟通的桥梁。如今,人们为使疲惫的精神状态得以放松,愉悦心情,常常会选择旅行来达到这一目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言:“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这是通过旅行体验审美的过程,阅书卷以明智,行万里得真知。文化在旅游行业中的地位及价值从来都是只增未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1]人們经过旅游,能使内在身心感受与外在景物体验达到和谐的统一。在多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重要性已不仅限于纸本读物,还会通过其他方面显现出来,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望程度也愈来愈强烈。对于转型的中国文旅行业而言,要想实现以文促旅,就要以文化的审美形态带动行业经济的发展[2]。当代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渗透和体现了文化因素,文化旅游是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审美意识也随之产生。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便强调审美对人格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南北朝沈约《悲哉行》言:“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沈约将从自然的审美体验中感悟到的山水柔和美跃然于诗间,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审美。由此可见,“旅游”一词自出现起就与“美”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4]。

二、《清明上河图》审美赏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瑰宝,从画品中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历史学、艺术学、人文学,还有无处不在的审美传递与表达。从古至今,美学一直作为中国绘画研究的主干,也是绘画作品向世人展现独特魅力的重要表现方式。宋代绘画对中国绘画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国画历史上的高光时期。提及宋代,人们熟知的大多是它的词,尤其是北宋时期,此起彼伏地涌现了大批的盛世作品,创造了中国诗词学的一座高峰,汇集了文雅儒客的智慧精华,又革新出远超时代的艺术魅力。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经典的风俗画,充分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荣景象,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直至当代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一)艺术特色

《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约528厘米,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画卷采用绢本设色,在绘画技巧上,张择端以精湛的手法塑造了画面中星罗万象,小到商品、货物,大到人物、建筑等无一潦草带过。令人更为惊叹的是,张择端在写意的基础上夹杂了精细的工笔绘画手法。画卷中的职业数量上百种,各种人物姿态万千,汇集了不同阶层的人们,淋漓尽致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

全卷以散点透视的构图进行绘制,生动描绘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经济水平,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生活气息的真实写照[6]。画卷共分为三部分,包括郊外的景色风光、汴河周围场景以及繁华市井街市。上卷描绘了汴京城外的远郊农村景象,不远处的小桥流水,枝繁叶茂,繁花盛开,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留给观者以无尽遐想;中卷是最为热闹的汴河,两岸络绎不绝的人,有的在随意闲谈,有的在休息品茶,有的在饭馆就餐,汴河上坐落着规模宏大的虹桥(图1),其位于画面的中心,将寂寥与喧哗场景划分开,远处的寂静丝毫不影响桥上的行人和桥下的船客为生活忙碌的热闹氛围;下卷是以街道为中心的市井街市,街道两侧不乏有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店铺和官府,显眼的招牌映入眼帘,这熙熙攘攘的闹市上,充斥着商贩的吆喝声,琳琅满目的地摊商货让人应接不暇。

《清明上河图》中的艺术形象虽大都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但画家在经过观察、感悟后也做出相应的表现处理。画卷中的艺术形象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样也折射出画家的思想情感。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巧妙地将灵感融入画卷中,以社会生活环境揭示了社会现实。画中所描绘的人物、牲畜、景物、建筑等众多,从动到静无不细致入微,从郊野到虹桥再到城门内外,将整幅画面的层次划分得和谐恰当[7]。

(二)绘画风格

卷中涉及农工商、水陆交通以及宗教文化艺术等,被视为北宋民间风俗画的经典。画面疏密适宜,从寂寥的郊野到热闹的市井风貌,展示了不同的绘画主题。画家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写实基础,从民生百态入手,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且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越了同时期其他画家的高度。张择端并非是一味地追求形似及写实技巧的提升,而是热衷于新兴审美阶层的审美水平,从而审视时代产物。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中的人物形态特征,赋予画面戏剧性的情节,再通过山水、花鸟等景物的衬托,展现出风俗画的表现力及创造性。画家将视为卷面背景的过往人群贯穿画面前后,以虹桥为全卷的着力点,作为划分繁杂热闹市集的有力凭证[8]。可见作者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做出北宋商品经济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延伸。

(三)时代价值

随着当下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与更新普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意义备受瞩目,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价值。目前,日益更新的传播手段早已超出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审美的认知范畴。《清明上河图》作为宋代风俗画长期发展的典型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宋代涌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为当时社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价值在不同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却也从未丧失宋代的风俗特色。

艺术美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无论是画面中的物象,还是其所蕴含的情感与观念,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开展艺术美的研究既是对传统绘画的探索与继承,又是对当下绘画艺术的一种有益反思,从而为当下的绘画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些方法与借鉴。

三、绘画艺术在文旅中的融合传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旅游人数急剧增长,博物馆作为当地文化的标志性代表,成为游客必选的“打卡地”。基于此,博物馆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针对开发文创产业这一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文创产业相应的成绩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然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开发研究显然还较薄弱。我国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尚处于上升阶段,纪念性文创产品还是以文物复制为主,博物馆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地研究开发,对当地的市场需求没有参照和调研分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文旅行业带来的价值影响问题,导致博物馆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缺乏自身的文化特色。

我国的文创产业虽然是近几年才在国内掀起热潮,但文化产品的功能定位已经为探索发展文创产业指出明确的方向。通过把历史文化和现代创新完美结合,打造成文化创意产品,使不同领域的文创产品功能定位都各有特色。文化传承在文创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着传播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认同感、旅游宣传等重任。优秀的传统文化显然更值得去探究。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以宋代为例,彼时已构建完整的文化传统体系,开拓了时代的文化格局和境界,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的绘画作品清晰地展现了时代特征和审美倾向,注重写实、主张质朴自然、题材的多样性共同决定了此时的绘画技法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时代意义。这对于开拓时代价值、融合文旅发展而言极具研究意义。当下与过去的审美观念不同,人们在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过程中,都会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和问题。

宋代书画的发展为后世中国书画市场的开拓奠定了重要基础。不仅如此,艺术品的经济属性在宋代就体现得尤为明显。宋代的沿海贸易十分发达,随着能彰显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的大量出口,迎来的是画家技艺的不断精熟,绘画作品的审美性和市场达到统一,开辟了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雏形市场[9]。在“国潮”热、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融合传统文化、科学技术二者属性的文化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世博会、故宫博物院等研发的数字化版本《清明上河图》展览,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相遇、碰撞,是集影像、舞台、真人表演于一体的前所未有的全息剧场。数字化时代下,我们较为幸运地能窥探《清明上河图》全貌,将宋代汴京城的繁华尽收眼底,是宋代繁荣时代的见证者,亦是现代科技文化创新的亲历者。而如今,现存的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画卷版本就达三十余种,此外还有版画、漆画、油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这都是公共文化产品的多元呈现。小到联名推出的《清明上河图》主题钥匙扣、书签、邮票等周边产品,大到十字绣、服饰等,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影。在行业宣传的普及作用下,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逐渐增多,其以新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拉近了原本遥不可及的距离。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更好地满足了当代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艺术不再是仅供文人雅士欣赏的高高在上的“皎月”,其受众群早已转向大众。

四、结语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的宋代书画艺术,在提供当代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在传播新特征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借助科技的手段投入市场,并结合当下文旅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文化、市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统一。随着视觉艺术和文旅行业的普及推广,传递方式日趋快速和多样,艺术品的表现方式、手段和欣赏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今的艺术已经走出殿堂,以标识、广告、各种联名的具有正向审美价值的产品等方式,层出不穷地涌入了人们生活。以往时期,如果不是刻意寻求,我们就很难获取到关于艺术作品的信息;而如今,我们随时随地皆可捕捉到艺术和文化的魅力。然而视觉艺术信息的爆炸随之也产生了过剩现象,如果不进行信息精选和价值判断的话,面对大量的艺术文化信息,就很难保证价值判断不会发生混乱。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延伸与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保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得以弘扬发展的同时,绘画艺术也随时代不断地更新。基于此,要增强大众的审美判断能力,从对历史文化、社会理解、审美感知等多方面提炼价值,使绘画艺术充分发挥文化魅力和审美情趣。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3-03-23(2).

[2]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9-100.

[3]王怡婧.美构建的人格培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J].科教导刊,2021(19):60-62.

[4]贡恺远.以“美”化人 以“育”强魂:试论文旅产业强化“旅游美育”功能的时代逻辑[C].//中国旅游研究院.202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旅游人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22:663-667.

[5]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5.

[6]宋歌.《清明上河图》赏析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1(9):10-13.

[7]王梦辰.探研《清明上河图》中的艺术美[J].美与时代(中),2023(3):60-62.

[8]穆亚楠.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风格谈宋代风俗画的艺术成就[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7):126-128.

[9]于帆.从文化产业视角看宋代书画市场发展[J].美与时代(上),2019(2):33-35.

作者简介:

苏一娜,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清明上河图审美意识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