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4-01-18贾连群卜思媛王鸿琳史冰洁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服务育人思政

贾连群,卜思媛,冷 雪,胡 泊,王鸿琳,史冰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更是为民族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新思路、规划了新战略、制定了新举措。而高校教学服务管理工作恰恰是高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点,我们尝试以党支部为着力点,将党建工作与教务工作融为一体,从强基、固本、卓越3 个层次探索高校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路径,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务体系,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为了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双一流”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要求,高校需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然而,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务工作的支持。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就对高校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强烈,高校教学服务管理工作暴露出管理程式化、创新性不足、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这都影响了高质量人才培养,使高校发展受限,是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要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落实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服务管理中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变革,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方向。近年来,我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推进育人工作”为建设理念,努力实现党建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频共振,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教学服务管理质量提升新动能,切实增强学校竞争力。

2 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教学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实际问题、实际效果为导向,我们首次将党建与教学服务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打造“学习先行、规划先行、管理先行、服务先行、责任先行”的“五先行”党支部,从强基、固本、卓越3 个层次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服务管理向纵深发展,探索高质量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路径,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拔尖人才提供保障,也为其他兄弟院校开展教学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示范(见图1)。

图1 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路径Figure 1 Path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teaching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CPC building work

2.1 铸魂奠基,打造“五先行”党支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支部建设为依托,打造“五先行”党支部,将支部建在教学服务管理一线,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发挥支部的推动作用。坚持推进“党建+教育”融合,以“党建强”推动“教育强”,坚持“学习先行”,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引导支部成员做到学习与教学服务管理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当前教育实际,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学服务、课程改革、课堂建设等教学管理全过程,做好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教学服务管理,确保整体规划与人才培养有机衔接,以党建促教育改革、提教学质量、强教学服务;坚持“管理先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业务管理、组织管理、监控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发挥管理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的作用;坚持“服务先行”,把提供优质服务放在首位,建立“以优质服务促进业务发展”的大格局,全力做好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责任先行”,突出责能并重,促使教学管理任务落实到位,部署各单位教学服务管理工作,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保证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2.2 强基固本,提升教学服务管理质量

2.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教学服务管理体系,走新时代人才建设支撑之路 强基,以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党建思政教育载体,提升多元协同育人成效,推动全员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性修养与育人能力双提高,完善本科阶段教学服务管理体系。

建立引领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设计,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将教师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其中;建立指导机制,指导党支部协同专业负责人等共同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优化党建思政教育模式,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探索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研究成果推动工作实效;以课程团队为载体,建设课程思政教研室,围绕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团队内教师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拓展课程思政内涵;以课程经典案例为载体,总结凝练课程思政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挖掘有特色、有风格的案例,与党支部共同打造有深度、有高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打造课程思政特色精品课程、示范课堂,取得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成果;以“五育”并举为载体,推进“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成绩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中医药教学服务管理路径,走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固本,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专项建设为重点,以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推进教材建设、改善教育环境为主要环节,促进党建与教学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1)加强课程建设,夯实育人基础。课程是育人的基础,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项目申报工作,开辟了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项目通道,项目展示环节采取说课形式,教师讲解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所授课程内容,将医家经典故事、抗疫英雄事迹、神舟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探寻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与路径,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打造学校课程思政特色,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我校进一步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整合课程、桥梁课程建设,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实施“金师”计划,加强团队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前司长吴岩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闭幕式上作题为《锻造中国金师》的主旨报告,指出“金师”的四大条件,即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1]。我校创新性地开展“学党史、树模范”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展示优秀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打造党员名师精品课堂,激励党员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深耕课堂,以党教融合促业务提升,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推进教材建设,强化育人载体。制订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材建设方案,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组织教师参与行业规划教材项目申报,提升教师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工作中的参与度、话语权。同时,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推荐我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参加国家级优秀教材评比。

(4)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全面推进教考分离工作,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和发展性评价,建立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相关机制和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监控、问题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

2.2.3 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走新时代人才工作之路 卓越,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推动专业特色发展,加强学校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以党建工作推动新医科建设,以卓越人才推动新时代教学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新发展理念。

(1)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专业发展,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工作,以三级认证为指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将质量价值观融入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等人才培养环节,初步形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医、理、工、管、文、农相结合的专业集群。

(2)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及队伍建设。实施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制度政策培训,定期组织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从事基层工作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确保政策、制度执行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举办教学管理人员交流座谈会,面对面答疑,相关人员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开设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围绕教学管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育信息化等主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包括同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从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监督、绩效等方面进行建设,推动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发挥服务、监督、管理功能,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扎实、高效干练、素质精良的教学管理队伍。

(3)教学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新医科建设引领高质量教务工作发展。依托“三省一区”中医药教育发展联盟开放办学,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理念”,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原则,加强校际、校所、校企、校地和国际交流合作,汇聚优质资源,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积极探索提升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坚持“传承精华、融合发展、开放共享”的联盟建设理念,深入挖掘各院校优势特色,加强经验交流与推广;坚持融合发展,联合共建,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医教研产服有机融合,推进联盟内高校、院所、企业在人才培养、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坚持开放共享,开门办教育、开门办大学,加强联盟内高校国际交流,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医学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实时分享、远程互动和深度融合。

3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党建推动下提升教学服务管理质量的新路径,以打造“五先行”党支部为基础,夯实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支部的引导作用,以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服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强基、固本、卓越3 个层次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教学服务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我校教学服务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升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走好新时代人才发展“三路”。

猜你喜欢

教学服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化学生工作教学服务功能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