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2024-01-18陈丛刊王思贝
陈丛刊,王思贝,梁 茗
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陈丛刊1,王思贝2,梁 茗1
1.西南财经大学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611130;2.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从质量和效率变革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推动发展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效率就是生命”向稳定性、协调性、连续性转变。从平衡性和全面性角度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需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突出发展的全面性,实现领域间均衡发展。从生态和环境角度推动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绿色“新风景”,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白色“新时尚”。从路径和目标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同频共振,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作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作为高水平开放发展新目标。从理念和导向角度坚守全民健身发展的价值立场,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理念,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导向。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性举措,二者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1]。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加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内涵。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中,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的科学抉择和精准判断,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健身需要的必然选择和必要途径,也是以全民健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和关键举措[2]。高质量发展与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有着本质区别,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基于此,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是体育发展现实所系的重大实践课题,也是体育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理论问题,更是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全民健身事业的时代命题。
1 从质量和效率变革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导向,赋予高质量发展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全民健身的发展目的、发展方式、发展机制、发展动力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又稳又实地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写好全民健身的创新之笔。
1.1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至今近30年,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人民群众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截至2022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2平方米,健身设施“好不好”的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身组织广泛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3]。如杭州市仅2022年就建成嵌入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243片,共计78.9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全民健身场地供给量不够、功能性欠缺、便捷性不高等问题[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5]。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重点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好不好”“优不优”“强不强”的问题。通过完善支持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群众基础,提高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全面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全民健身打造成为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1.2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效率从“效率就是生命”向稳定性、协调性、连续性转变
从发展效率的视角审视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遵循全民健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与以往的“高速发展”有所不同,它不再将发展速度和规模作为唯一考量指标,从客观上替代了全民健身粗放式、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意味着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必须从“做大蛋糕”向“做好蛋糕”调整和转变,以发展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作为根本目标。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文件的接续出台,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的立法力度,弥补全民健身政策法规实施中的缺陷和不足,向打造高质量的全民健身法治平台蹄疾步稳迈出新步伐[6]。将全民健身发展置于推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中去思考,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促进全民健身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协调发展,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让全民健身成为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从平衡性和全面性角度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
全民健身区域间、项目间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一直以来都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躲不过、绕不开的难题。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必须着眼于解决全民健身区域间协调发展、项目间均衡发展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汇聚全民健身的协调之力。
2.1 注重全民健身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7]。妥善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色[8]。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全民健身事业,需要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参与度上下功夫,在“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促进各区域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地区间全民健身发展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的发展格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大东、中、西、东北部体育事业发展的协同性,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紧密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休闲健身的田园景区。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间全民健身高层次协同发展,以共建共享、服务民生为原则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服务等领域一体推进。加强全民健身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常态化区域沟通、协商、合作渠道,推动从办比赛、搞联谊等“低层次协同”向项目共建、人才联动等“高水平协同”转变[9]。通过合作、互助、扶持等手段,逐步缩小地区间全民健身发展的差距,形成多区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2.2 突出全民健身发展的全面性,实现领域间均衡发展
实现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在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同时,还对体育各领域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全民健身展示群众体育发展的程度,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塔基,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成为促进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体育法治、体育科技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基石[10]。要树立“大体育”发展观,通过实施“全民健身+”的方式,将全民健身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鼓励全民健身与教育、医疗、卫生、康养、旅游、休闲等领域深度融合,现已认定6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及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1]。通过全民健身带动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协同发展、全面升级,形成多元化供给、全社会共享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格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发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独特优势,探索通过科学健身解决主动健康的机制路径,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监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慢病预防、运动康复治疗等新服务模式,促使健康管理端口前移[12]。注重加强多部门组织联动,完善全民健身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三纳入”,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深度挖掘全民健身多元价值,全面搭建“城市—社区—乡镇”三级一体的全民健康服务工作平台,有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3 从生态和环境角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划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点亮全民健身的绿色之美。
3.1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全民健身绿色“新风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美好生态是全民健康的保障,全民健康为创建美好生态积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民健身具有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天然属性,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仅能为城乡建设增绿添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还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绘就绿色图景。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已建设绿道达8万余公里,串联了城市自然人文、服务了居民休闲健身[13]。“两山论”发源地浙江省余村依托独有的山水风光,修建了“两山绿道”和生态体育公园,让村民在丰收致富的道路上也享受到了高品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点,合理利用城市、乡村的“金边银角”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开展休闲健身活动,整合空间资源、在保护中利用,走好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道路[14]。落实《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发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生态赛事,挖掘绿色示范带健身休闲资源,将登山、健步走、马拉松、全民骑行等赛事活动融入“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中,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以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风光激发群众健身热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乡愁乡韵。积极打造活力与温度并存的绿色生活空间,以智慧集约、活力多元、便捷舒心的城乡绿色健身网络推动形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建成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
3.2 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全民健身白色“新时尚”
千里冰封孕育金山银山,白雪皑皑蕴藏白银万两。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冰天雪地成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冰雪运动已经逐步成为一项大众化的运动项目[15]。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高达4740亿元,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达到1万亿元[16]。河北崇礼超3万人进入冰雪旅游行业,9000多贫困人口依雪而生、脱贫致富,捧上了冰雪“金饭碗”[17]。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入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和“四季拓展”战略,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合理利用冬奥遗产,将高质便捷的冰雪场地覆盖更多人群、更广范围,打破时空局限、突破地域障碍,激发全国各地群众持续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要持续发挥好后冬奥时代“冰雪+”优势,创新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冰雪运动+旅游”“冰雪运动+康养”“冰雪运动+培训”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变“走马观花式”看雪玩雪为更高层次、更加多样、更深融入的冰雪运动新体验[18]。完善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体系,以举办“冰雪节”、冰雪嘉年华、冰雪跨年等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喜闻乐见的冰雪活动,着力打造知名冰雪赛事品牌,充分利用网络综艺、电视节目、新媒体平台展示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冰雪运动知识,让更多群众掌握冰雪运动技巧、爱上冰雪运动魅力,在运动之美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中练就健康强壮的体魄。
4 从路径和目标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同频共振
对共同富裕探索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9]。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既可借鉴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发展的有益经验,更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道,为实现共同富裕开启全民健身的开放之门。
4.1 以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作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7]。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立足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充分估量人口规模巨大对全民健身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全面理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全民健身发展确立的新目标,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对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全民健身发展寄予的新期待,深入探索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民健身发展创造的新机遇。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身去哪儿”“健身组织在哪儿”“如何健好身”等问题,将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将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努力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建立“大群体”工作格局,高效统筹全民健身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全民健身领域各项内容协调发展等多种关系,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通过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保障全民健身活动供给,改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全民健身的人才队伍等,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21]。
4.2 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作为全民健身高水平开放发展新目标
新时代体育对外交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体育强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全民健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全民健身事业,通过深化体育人文交流、积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积极筹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等,以奋发的姿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唱响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领域的国际交流,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备战巴黎奥运会、米兰冬奥会为契机,加强全民健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用好中国奥委会洛桑办事处平台,深化与国际奥委会为首的国际体育组织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广泛输送国际体育人才,全面提升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运用短视频、自媒体等新手段向世界传递中国全民健身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场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交流,让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声音传得更有力、更响亮,为增进国之交、民相亲贡献全民健身的积极力量,为建设体育强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2]。
5 从理念和导向角度坚守全民健身发展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3]。“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24]。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守人民至上的至高境界,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全民健身的共享之基。
5.1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根本理念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凝结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25]。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深刻表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指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全民健身蒸蒸日上、事业常青的根源所在[26]。“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7]。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回应群众的动态体育需求,打造全民健身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通过积极引导人们树立主动健康观,推动实现“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转变,形成积极主动的健康认识观念和健康生活习惯,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直接更充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覆盖广泛、项目多样、参与便利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一城一品一特色”的体育赛事新格局。大力举办线上运动会,2022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参赛人数突破1396万人,全网总曝光量超过56.2亿次[28]。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首次引入二十四节气概念,上线超60个运动项目,赛事实现四季全覆盖,极大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29]。提升群众健身消费水平,丰富全民健身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幸福感更有意味更可期待。通过落实各项健身惠民举措,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放水平,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智慧健身指导供给,加强全民健身推广传播,真正让群众会健身、健好身,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安全感更加强大更有温度。
5.2 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基本导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逐步构建了由“普惠可及”到“公平均等”,再到“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30]。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蕴藏于共享发展的理念之中,并通过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得以实现[31]。可见,通过共建共治,进而实现共享,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实践指向。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根本上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满足全体人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保障全体人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权利,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健身事业的建设与治理,确保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健身活动的治理成效。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中,要将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养作为理念支撑,打造生活体育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优化基层体育治理作为动力支撑,树立法治思维作为规则支撑,普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撑[32]。统筹推进区域间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努力实现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优势项目与落后项目的平衡发展。重点关注老年人、青少年、职业群体、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全民健身工作,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体育生活场景,推进居家健身常态化便捷化,强化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卫融合、体养融合,挖掘“全民健身+”的新价值新空间,以健身设施的方便可及为目标,营造人人参与健身的社会氛围。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引领体育生活化,使资源分布更均衡、群众参与更广泛、人民享有更公平,着力保障全体人民的健身权和健康权[33]。
6 结 语
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34],这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指明了探索方式,提供了路径选择。因此,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从质量和效率变革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从平衡性和全面性角度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从生态和环境角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从路径和目标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同频共振,从理念和导向角度确立全民健身发展的价值立场,最终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人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1] 韩喜平,刘 岩.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22,319(03):5~10.
[2] 陈丛刊.全面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践方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01):1~9.
[3] 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坚定决心振兴“三大球”加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N].中国体育报,2023~03~13(01).
[4] 浙江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将“盆景”变“风景”[N].中国体育报,2023~04~27(01).
[5]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2).
[6] 陈丛刊,王思贝.习近平关于全民健身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时代意蕴与实践引领[J]. 体育科学,2021,41(12):39~47.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22.
[8] 肖贵清.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20(06):29~34,65.
[9] 郑家鲲.“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机遇、挑战、任务与对策[J].体育科学,2021,41(07):3~12.
[10] 陈 宁.高质量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01):1~5,23.
[11] 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体育报,2023~04~28(01).
[12] 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1.
[13] 城市绿道串起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22~05~25(14).
[14] 王思贝,郑家鲲,陈丛刊.新时代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价值审视、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2023,59(01):3~12.
[15] 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走向冬奥)[N].人民日报,2022~01~13(15).
[16] 我国冰雪经济提质增效[N].经济日报,2023~02~20(02).
[17] 冰雪资源用好用巧(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N].人民日报,2021~11~24(15).
[18] 李乾丙,解毅飞,孙运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冰雪产业“智能化”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5):125-128.
[19] 张占斌,毕照卿.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深刻把握与历史贡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220(02):1~8.
[20] 陈丛刊,肖 磊.资源依赖关系下政府培育新兴体育社会组织的路径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4):79~82.
[21] 陈 宁.全民健身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31~139.
[22] 吴 坚.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治理能力—为体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N].中国体育报,2022~12~01(04).
[23]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24]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求是,2022,815(10):4~9.
[25] 韩喜平,马晨钤.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历史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4):1~8.
[26] 陈丛刊,王思贝.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根本[J].体育学刊,2022,29(03):14~18.
[27]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的小康情怀[M].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22:324.
[2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22~12~28(1).
[29]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实现四季全覆盖[N].光明日报,2023~04~22(04).
[30] 姜晓萍,吴宝家.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历程、成就与经验[J].管理世界,2022,38(10):56~69.
[31] 韩保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逻辑、内涵与路径[J].理论视野,2021,261(11):61~67.
[32] 任 海.中国体育治理逻辑的转型与创新[J].体育科学,2020,40(07):3~13.
[33] 卢文云,王志华,陈丛刊,等.以高品质生活引领新时代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01):33~46.
[3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Guided by Common Prosperity
CHEN Congkan1, WANG Sibei2, LIANG Ming1
1.Center of Spor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200438, China.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s a scientific judgment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Chinese national fitness caus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driving fo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hang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quality from “have or not” to “good or not”, and from “efficiency is life” to st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continuit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ca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 and comprehensiveness,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highlight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field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we need to create a green “new landscape” with the concept of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good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and lead a white “new fashion”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ice frozen areas are as good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h and goal, to achieve the same frequency reson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foreign exchanges, we need to take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 sports as a new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ake telling Chinese sports stories as a new goal of high-level open development. To stick to the value standpoint of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and orient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a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ake achieving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as the basic orientation.
National Fitnes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Common Prosperity;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People First
1007―6891(2023)05―0093―05
10.13932/j.cnki.sctykx.2023.05.20
G80-052
A
2022-12-31
2023-05-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质量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研究”(21CTY010);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2023YJG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