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启示

2024-01-18曹媛媛陆玉林孙国友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选材网球运动员

曹媛媛,戴 遥,陆玉林,孙国友

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启示

曹媛媛1,戴 遥1,陆玉林2,孙国友3

1.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 南京,210014;2.南京体育学院组织部,江苏 南京,210014;3.南京体育学院科研处,江苏 南京,210014。

科学的培养模式对运动员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运动员选材、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融资渠道这4个方面分析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发现发达国家在运动员选材方面注重扩充后备人才基数,在训练体系方面强调因材施教,在竞赛体系方面注重创造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力,在融资渠道方面也采取多元化的集资方式。再探究我国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现状并与发达国家做对比,提出:(1)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兴趣培养;(2)加强“体教融合”,解决“学训矛盾”,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3)完善竞赛体系,提升竞赛水平;(4)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多角度赞助方案的建议,为今后我国网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球运动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尤其在李娜夺得“大满贯”后成功点燃了我国群众对网球的热情,网球运动发展水平呈现出线性上升趋势,涌现出像张择、张帅、郑洁等一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纵观世界网坛,高水平运动员多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坐拥14亿人口的中国,李娜之后再无“大满贯”选手,我国网球运动后备人才极度匮乏。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培养需要在科学完整的培养模式下进行。我国目前在网球运动员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员培养经验。

1 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所谓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就是指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练员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以网球训练为基本手段,培养网球运动员取得优秀运动竞技成绩的过程的总和。运动员培养模式一般包括运动员选材、教练员团队、组织管理、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中的运动员选材、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融资渠道这4个方面。

1.1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时间、对象及培养目标约束下,通过测量运动员当前技能水平来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对运动员进行合理选材是对他们的负责,选择适合的运动员并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这有助于运动员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取得优异的竞技运动成绩。

1.1.1 美国运动员选材:兴趣+合作选材 美国网球运动的选材将兴趣放在第一位置,为了培养儿童的网球兴趣,美国网球协会各级部门和地方社区俱乐部特别开设了一项网球启蒙活动。这种从小培养儿童网球兴趣的方式为美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选取奠定基础。除了兴趣培养之外,美国还采取合作选材的方式,尼克网校就与美国经纪公司IMG有合作,IMG在全世界寻找有网球天赋的青少年将其送到该网校学习,经纪公司为网球学校提供后备人才,尼克网校负责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为经纪公司带来经济价值,这种合作可谓一举多得[1]。

美国在运动员选材上以兴趣为主导,合作选材为补充,充分体现了美国网球运动的全民化、社会化的特点,覆盖范围广,培养水平高,培养出大批优秀网球运动员。

1.1.2 日本运动员选材:赛事选拔+国外培养 日本是亚洲网球的先行者。松岗修造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佳男子网球运动员,其世界排名最高为第46位,成为当时亚洲网球第1人。为了培养超越松岗的网球天才,日本网球协会联合索尼企业在培养职业网球运动员方面成立网球基金会并制定了“45计划”,该项计划被称为日本网球的“举国体制”[2]。实际上,“45计划”就是日本网球协会为了培养有潜力的网球运动员,通过每年举办网球比赛,选拔出最优秀的网球青少年送往美国尼克网校培养,一切支出由日本网球基金会承担。个人最高排名世界第4的日本网球选手锦织圭就是“45计划”的受益者。

日本在选材方面除了重视后备人才储备,还注重创造运动员之间的良性竞争,通过竞争选拔出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对其进行深度培养,促进日本网球运动的发展。

1.1.3 西班牙运动员选材:自然选择+科学干预 西班牙是以家庭培养为主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运动员从开始接触网球到走上职业化道路都是家庭出资培养。但西班牙网球的特色培养是对部分网球青少年采用国家培养的方式,为了选取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专门设立选材小组。网球选材模式主要有2种,自然选择模式与科学干预模式[3]。

西班牙对网球运动员的选材指标大致分为3类:遗传特征、态度和网球天赋以及专项网球技能测试[4]。这种选材对象是西班牙全体公民,有其他国家不能企及的选材基础。此外,西班牙众多的网球俱乐部比赛也为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了平台,促进西班牙网球后备人才选拔的多元化。西班牙是个全民网球的国家,这为培养出优秀网球运动员提供了群众基础,加之科学的选材指标和专业的教练员团队,进一步促进了西班牙网球运动的发展。

1.2 训练体系

训练体系是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和教练员的实施下,根据不同年龄段、水平的训练对象制定训练计划的总和。

1.2.1 美国训练体系:分层训练模式+UTR评级系统 美国高度重视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美国的青少年网球训练体系主要分为2种,(1)种是以学校体育为首的分层训练体系,(2)种是以尼克网校为代表的专业网球学校训练体系。

美国的运动员培养是学校体育,对网球运动员培养也主要以学校培养为主。美国网球学校对青少年采取“半天授课+半天训练”的方式。在训练方面,为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提供相应的训练方式,美国网球协会为青少年网球训练制定了分层体系[5],主要分为5个阶段:培养兴趣阶段(6-8岁)、发展技战术阶段(9-11岁);加强技战术阶段(12-14岁)、强化阶段(15-16岁)以及开发最佳状态阶段(16-18岁)。

美国IMG学院尼克网校的训练模式得到世界的认可,它不仅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而且拥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对网球青少年的培养,尼克网校采用通用网球评级系统(UTR系统),该系统根据学员的年龄大小和技术水平高低将学员分成了5个等级,分别为初学级别的球员(UTR 0-6)、发展阶段的球员(UTR 6-10),年龄介于12-18岁之间、有竞争力的球员(UTR 11-13),年龄介于14-18岁之间、起领头作用的球员(UTR13以上),年龄介于15-18之间和职业级别球员(UTR 14以上),年龄在18岁以上[6]。

美国网球运动的分层训练模式和UTR评级系统都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便于教练员因材施教,促进运动员长期有效地发展。

1.2.2 日本训练体系:俱乐部+国外训练 日本青少年网球的训练体系主要分为2种,(1)是通过学校培训选拔进入网球俱乐部训练;(2)是将优秀青少年送入美国尼克网校训练。

日本的学校培养和美国的学校培养方式不同,美国采用的是专业的网球培训学校,以网球训练为主,而日本是在普通全日制学校内开设网球课程。日本的文部省对学生体育运动非常关注,网球项目不仅有单独的教材,而且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也相对充足,日本校园网球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学质量[7]。学校还开设专门的网球校队,学生接受网球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加入校队,在校队排名靠前的选手通过选拔后被送往俱乐部进行系统的网球训练。

每年由“45计划”选拔出来的优秀网球青少年进入美国尼克网校后,尼克网校会为其配备专业的教练团队,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并且有机会和国外优秀的网球青少年切磋。送往尼克网校的青少年在网球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方面均会得到加强。日本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借鉴了欧美网球强国,针对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因材施教,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保证青少年更有效率的完成训练。

1.3 竞赛体系

竞赛体系是从竞赛目标、组织结构、赛事系统、规章制度、赛事运行模式、赛事资源等方面构成的一种体育赛事系统[8]。本文主要从赛事资源和竞赛目标2个层面描述美国和日本的网球竞赛体系。

1.3.1 美国竞赛体系:区域赛事+训练标准 美国网球运动的竞赛目标就是通过多次参加网球比赛,达到“以赛代练”的效果。美国的青少年在网球项目上不仅仅依靠正常的训练来提高运动水平,更主要的是每周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的网球比赛。据统计,在按照三级管理体系的美国青少年网球比赛中,大区域举办的网球赛事有2000多场,在小区域举办的赛事更是高达5000多场,可见美国对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9]。

美国IMG学院尼克网校的UTR评级系统规定了各个级别的青少年每年至少要参加的比赛场数,UTR达到14以上的职业级别选手每年至少要打50场网球比赛,平均每周就要参加一场比赛。在赛场上运动员能更好的检验自己的训练效果,也可以提前适应大型赛事的比赛氛围。众所周知,运动员在赛场上取胜的关键不仅包括稳定发挥的技术水平,还包括比赛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情绪的波动容易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很多平时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常常因为在大型赛场上心理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遗憾战败,所以经常参加比赛锻炼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美国的网球协会和当地的俱乐部也会举办各类网球比赛,为青少年提供参加比赛的机会,促进其运动水平的提高。

美国的青少年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对当前阶段的训练成果进行自我反馈,每周的网球赛可以让网球运动员熟悉赛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世界级网球公开赛的赛场上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1.3.2 日本竞赛体系:学生网球赛+青少年网球赛 日本网球运动的竞赛目标主要是为了选取顶尖的网球运动员,不管是通过学校选拔,还是通过网球协会挑选,有潜力的优秀网球青少年送往尼克网校进行全封闭式训练。

日本共有2项全国性的网球赛事,分别是全国学生网球赛和全国青少年网球赛。日本的赛事由日本体育协会负责,青少年如果想要获得参加全国网球比赛的资格,必须拿到自己所在城市分站赛的冠军,使用PTR排名系统,层层晋级[10]。进入全国性网球比赛的要求是获得至少20场城市分站赛的胜利。这促使青少年不得不加强训练,更多地参加网球比赛,获得定量胜利场数,提高自身网球水平。

日本的这种竞赛体系可以使青少年全身心投入到网球训练,参与网球比赛,在比赛中寻找差距,提高网球水平。日本的网球竞赛体系为网球运动员提供了提升技术水平的平台,让运动员在竞争中发现训练不足,及时补救。

1.4 融资渠道

所谓运动员培养的融资渠道就是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培训到退役后所要花费的费用来源,不同国家的培养方式不同,其融资渠道也不同。就网球项目来看,运动员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家政府培养、俱乐部培养、家庭出资培养以及企业或经纪公司赞助等。

1.4.1 美国融资渠道:企业赞助+社会扶持 网球在普及前一直被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打网球需要消耗很多费用,所以很大一部分家境贫寒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网球训练。随着网球在美国普及程度的加深,社会对网球运动员训练支持力度的加大,出现很多扶持运动员继续接受网球训练的方式,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企业赞助和社会扶持。

美国对网球运动员的赞助分为企业赞助和网球学校赞助,赞助的企业主要是一些运动品牌企业和体育经纪公司,他们不仅为运动员提供运动装备,还挑选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对他进行整个职业生涯的赞助,著名的网球运动员莎拉波娃就是依靠美国IMG经纪公司赞助走向网球职业道路的。美国网球学校虽然学费高昂,但是对于优秀的网球青少年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它会定期挑选成绩优秀的青少年,为其减免学费。

美国社会群众的资助力量也不可小觑,一般性的社区网球比赛都是居民自发出资举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更多地参与到网球比赛中去,培养对网球的兴趣。此外还有家庭出资培养运动的案例,大小威廉姆斯就是家庭出资培养的优秀网球运动员。

美国对网球运动的赞助可谓是全民参与,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美国网球的发展占据世界前列。

1.4.2 日本融资渠道:企业赞助+俱乐部赞助 日本对网球是极度热爱的,社会也会对网球运动进行资助,日本对网球运动员的赞助主要是企业赞助和俱乐部赞助。

日本的“45计划”是日本网球协会和索尼这样的大型企业共同建立的,它的运转资金主要由企业出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日本优秀的网球青少年能够降低资金压力,专心到国外接受更专业的网球培训。

日本网球俱乐部会对优秀的网球青少年会提供资金支持,进入俱乐部后,青少年可以获得专业的网球训练指导来提升网球技术水平,吃饭训练的一切费用支出都由俱乐部承担。如果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想要走职业网球道路,俱乐部还会出面帮运动员和大型企业洽谈,帮运动员拉赞助,让其获得更好的培养资源。

日本重视网球发展,也珍惜优秀的网球人才,只要运动员足够优秀,日本网球协会和俱乐部就会对其赞助。

1.4.3 澳大利亚网球融资渠道:网球协会支持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澳大利亚对网球运动情有独钟,对网球运动员也给予大力支持。澳大利亚对网球运动员的赞助主要是澳大利亚网球协会赞助。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认为孩童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接触网球,更早的进行网球运动不仅可以开发孩童的身体机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网球兴趣。幼儿阶段的网球培训,家长也参与其中,陪伴孩子一同进行网球训练。在小学阶段,他会面临选择是否继续进行训练并参加比赛成为一名职业网球选手,如果选择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且成绩优异,澳大利亚网球协会会对其进行赞助,帮青少年选择合适教练员,从接受训练开始的一切费用都由澳大利亚网球协会负责。如果运动员在后期选择“单飞”,澳大利亚网球协会也会在其他方面对他进行帮助。

澳大利亚重视网球训练,从幼儿抓起,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网球兴趣,并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给予大力帮助。

2 启 示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网球在快速发展,国民对其关注度也呈上升趋势,但在网球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外网球强国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网球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2.1 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兴趣培养

在我国的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按部就班地读小学、中学、大学,很少有家长愿意从小就将孩子送进体育学校走上运动员之路。网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虽然逐渐进入我国大众视野,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及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所以愿意将孩子送去学网球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在缺少后备人才基础的前提下,很难培养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想出成绩,就要接受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在“举国体制”下,在当前的运动员选材体系下,存在一部分有运动天赋和运动兴趣的孩子不能接受专业的网球训练,而这样的现状,不利于网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备人才。

反观美日两国的运动员选材,他们从小开始培养网球爱好,以兴趣培养为主,促使青少年养成打网球的习惯。日本甚至还将网球体育课程常态化,这样的举措为国家带来大量的网球后备人才。

兴趣对于运动员培养方面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我国在运动员选材方面除了要按照选材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更要向美国、日本等网球强国学习,探索适合国情的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兴趣对人的培养,发扬校园网球运动,扩充网球后备人才。

2.2 加强“体教融合”,解决“学训矛盾”,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我国,不管是专业体育院校还是业余体育学校都存在“学训矛盾”突出的问题,运动员不能协调好文化知识课程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唯金牌论的思想突出,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教育,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美国的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的训练采取“半天授课+半天训练”的模式,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和运动训练的时间不冲突,不会存在由于高强度训练而把文化课堂当成是训练休息的现象。此外,国外的学校课程还增添了营养、康复和生活技能课程,这些都是我国体育学校所缺少的[11]。

我国在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网球学校训练模式,注意将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网球训练区分成上下两个不同时间段,不仅要重视运动训练,更要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不同训练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保证每位运动员都能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刻观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3 完善竞赛体系,提升竞赛水平

尽管我国在李娜后出现了“网球热”,但是网球竞赛却局限于联赛,商业赛事举办较少。另外局限于举国体制下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和运动队的某些规章制度,运动员参赛渠道单一、机会缺乏,不能很好地积累比赛经验,导致赛场上心理压力大,发挥失常情况增多。

反观美、日两国,从校园选拔赛、城市联赛、区域联赛再到全国联赛,从下至上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梯次设置合理,水平界限分明,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赛事系统,让每个年龄层次、每个水平段的网球青少年都有球可打,真正做到了“以赛代练”。

所以,当下我国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鼓励商业赛事的开展,进行网球运动职业化。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轴、圈、中心辐射式、网络式、节点式多向多边协作模式将是竞技体育区域协作的主要模式,建立区域竞技体育协作联盟组织,完善联盟组织机构[12]。在赛事举办、赛事宣传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正确地引导大众,提升网球赛事影响力。

2.4 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多角度赞助方案

“举国体制”虽然是国家和政府出资,包办运动员的一切培养费用,免除运动员家庭负担。但这种形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国家培养会损失很多优秀运动员。再加上网球项目知名度低、受众小,网球体育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

在网球运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随着网球运动职业化、商业化的程度逐步加深,获得了多元化的赞助,除了运动品牌的赞助以外,还有网球学校、民众和俱乐部的支持。反观我国,除了运动队由国家的财政拨款,其他赞助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家庭条件优渥,家庭出资去专业的网球学院进修,孩子很难在网球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我国政府鼓励创办俱乐部,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创办网球俱乐部,俱乐部选取优秀的网球后备人才,政府对俱乐部投资,由俱乐部对运动员全方面培养。此外,我国虽少有家庭培养体育人才的例子,但也并不是没有,运动员在家庭的陪伴下或许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国家和政府可以对家庭模式培养的运动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减轻运动员家庭负担,让运动员更全身心投入到比赛训练中。大力鼓励我国运动品牌企业对网球运动员的赞助,赞助商可以获得赞助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带来的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收益。再以网球发展为目标,弘扬网球文化,发展网球体育产业,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3 结束语

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便于国家科学的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我国在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但是在运动员选材和融资渠道方面还有所欠缺,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大亚等发达国家都是网球强国,他们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我国需要结合国情,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完善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孙 艳.中外青少年网球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3(03):108~110.

[2] スポーツ基本法[Z].文部科学省.2011.6.24.

[3] Stojanovic.G.(2006).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its role in tennis. Downloaded from www.faccioni.com/Reviews/tennisID.PDF.July 31.

[4] 李明芝,周 峰.中国与西班牙网球运动选材体系的对比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0,9(03):86.

[5] 董一村.中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33.

[6] 曾文浩,万炳军.中、美、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3):31~34.

[7] 于 涛.日本网球发展借鉴与启示[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01):20~22.

[8] 彭国强,舒盛芳.中美高校三大球竞赛体系特征的对比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03):93~100.

[9] 喻 晶,陈建毅.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及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4):124~125.

[10] 曾文浩,万炳军.中、美、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3):31~34.

[11] 王 建,孙 正.中外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对中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1):74~77.

[12] 王三保.“双轨制”视域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协作机制优化设计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2015(03):1610~1612.

The Model of Tennis Player Train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CAO Yuanyuan1, DAI Yao1, LU Yulin2, SUN Guoyou3

1.Nanjing No.1 Middle School,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2.Organization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3.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an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

Scientific training mode is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Through literature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athletes selecting, training system and competition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ennis athletes training mode, found tha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ansion of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base in athletes selecting, emphasized in train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pay attention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between athletes in competition system, has also diversified financing ways i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To explore our country's tennis athletes training mode the status quo and comparing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1)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athletes, emphasize the interest cultivation; (2) to strengthen “teaching fused”,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3) perfect competition system, enhance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4)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explore diversified and multi-angle sponsorship package suggestion,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Developed Country; Tennis; Training Mode

1007―6891(2023)05―008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3.05.19

G845

A

2022-07-29

2022-09-25

2018年江苏省体育局重大体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T180125)。

孙国友(1973-),男,江苏响水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选材网球运动员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