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实施路径

2024-01-17周珺黛胡辉胡占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吴运铎美育课程标准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在共同的育人目标和有限的教育资源下,探索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实现合力育人是必然趋势。

探寻课标共通点,铸牢课程总目标

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的实施路径首先要建立在明确的课程总目标之上,探究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共通点,并结合德育和美育的特点,构建出统一的课程总目标。这一过程需要一线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梳理出德育美育相关内容,并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相契合,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汲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中心目标,设置德育美育一体化课程的总目标,构架相互贯通的课程体系。学校的《我与吴运铎》V-DKU课程正是基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英雄吴运铎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故事,更深刻地体会老一辈革命伟人为理想信念付出一生的伟大精神的价值观总目标而开发的大单元课程。

同一主题下深挖教材,开发跨学科课程

在确定了课程的总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各学科教材,开发与德育美育一体化目标相契合的课程内容。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中,大部分都有“跨学科学习”任务,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德育和美育素养。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2019年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有六节课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奋勇抗战、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等。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2017年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贯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师在开发和设计大课程时,可以在同一主题下,深挖各学科教材中有关德育和美育的素材,设计跨学科课程。

在开发《我与吴运铎》课程之初,学校教师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语文学科、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2019年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活动园中“请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革命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整本书阅读《把一切献给党》自传结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讨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吴运铎的英雄故事。

以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课程内容和课堂形式

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美育课程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校和地方的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得到德育和美育的双重浸润。

《我与吴运铎》V-DKU课程,除了深度挖掘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的教学内容外,还深入渗透学校的贤文化理念,结合原校园读本中吴运铎的故事素材,利用本地革命英雄吴运铎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校外研学活动,丰富大课堂的内容和形式,让教与学变得深刻而生动。学生在“英雄足迹我来寻”“英雄故事我来讲”“英雄故事我刻画”“英雄故事印心中”系列主题活动学习中,通过13个任务驱动,创作一套关于吴运铎革命英雄故事的宣传版画,并进行现场展示,讲述版画故事,感受革命精神,激发向英雄学习的情怀,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愿景。

全方位打造数字化、立体化、情景化的授课平台

全方位打造数字化、立体化、情景化的授课平台是落实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数字化的授课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高清图片、视频资料、虚拟实景等,从而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体验。如可以建设VR智慧教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课堂;利用远程互动教学,将专家、艺术家等“邀请”到大课堂中等。立体化的授课平台打造,可以从校园环境布置、校园艺术节等方面营造德育美育一体化教育氛围。情景化的授课平台则可以通过走访调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组织校外研学活动等真实情景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在《我与吴运铎》V-DKU课程中,“英雄足迹我来寻”一课就是以现场参观吴运铎纪念馆展开的,情景化的沉浸式观看、倾听、体验,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英雄故事印心中”最后一课升华主题阶段,教师让全班学生共同观看《吴运铎》视频。在立体视听效果中,学生回顾历史,真切地感受到革命英雄吴运铎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当视频中出现革命家吴运铎给小朋友们的寄语——“我们时代的年轻人,虽然不是驴推磨似的打发日子,如果我们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也学得更多,生活就会失去意义”时,学生的眼里闪着泪和光,对未来的理想和目标有了新的思考。在拓展环节,学生欣赏了革命主题的版画动画《秋夜》,感受到传统版画艺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

以新时代价值观,为合力育人注入新活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育美育一体化育人也需要不断注入新活力。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如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校可以以此理念为中心,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相关课程,开展德育美育一体化活动。如坚持开拓航天事业方面,可以将“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理念融入德育美育一体化课程,开展合力育人的相关活动。

构建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实施路径是“大思政课”格局下有效、全面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举措。德育美育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合力育人、培根铸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构建中小学德育美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校园贤文化‘V-DKU’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2C112)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吴运铎美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永远学习吴运锋
永远学习吴运铎
美育教师
把一切献给党是对吴运铎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