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常规班会绽放光彩

2024-01-17张真和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内化班会心灵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幸福感、价值感唤醒。做好班主任工作,唤醒学生的心灵,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更在于开展集中性、针对性的整体教育,而主题班会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渠道。

怀揣学生的“需要”开班会,播下心灵之树的种子。有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因此,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需要、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学生有哪些需要?因为需要,班主任就必须设计、组织、筹划和召开主题班会,唤醒学生的心灵。

有的班会,主题只选“高”“大”“全”,只想出奇兵、设奇谋,却忘记了学生的需要。其结果是,教师设想得非常完美,但学生并不感兴趣,甚至冷眼旁观,关键原因是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才能播下心灵之树的种子,唤醒学生的心灵。

怀揣着对学生的“引领”开班会,让心灵之树破土而出。通过主题班会,班主任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要坚守主题班会这块“阵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入情入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心灵之树破土而出,从而促进学生用心学习、素质全面提高,促进班级健康向上发展。

怀揣着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开班会,让心灵之树茁壮成长。班会课要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课程的理念做好系列主题班会,构建一个主题班会的德育系统。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在心理、环境、独立生活能力、学习方法与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高一,笔者以“适应”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学会合作,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高二学生的心理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与成熟,思维品质上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情感上渴求友谊,对美的追求强烈,并随着身心发展,部分学生出现相恋或单相思情结。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会产生消极情绪,叛逆情绪更加严重。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比较淡薄。在高二,笔者以 “人格”为中心,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三学生性格已趋于成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树立,在思维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也已逐步形成道德意识。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对个人前途问题考虑较多。在高三,笔者以“成年”为中心,围绕学生升学、前途、未来等诸多严肃的人生课题,进行正确导航。

班主任要用课程开发的理念,以高中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上好主题班会课,充分发挥班会应有的作用,让学生的心灵之树在一次次班会的润泽下茁壮成长,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注德育内化,强化班会后反思和自省,让心灵之树长得蓊蓊郁郁。班会要有“后续”,即德育的内化,要将班会内容内化为班级日常氛围和舆论环境,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追求和精神面貌,内化为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内化为平时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内化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荣辱观念。如何内化?可以采用“谈谈,说说,尝尝,想想”。即:撰写随笔,谈谈体会;课间交流,说说感想;活动跟进,尝尝味道;定期反思,想想行动。每一次主题班会,都要让学生有所触动、启发和警醒,都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心灵之树的种子,然后期待它在反思和自省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内化班会心灵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