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发展综合高中
2024-01-17陈智
综合高中是一种兼具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功能的学校形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满足其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需求。发展综合高中,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综合高中”。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综合高中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强化政策保障,积极试点,稳妥推进。
在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曾短暂实施过综合中学制度,但该制度未能持续下去。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家为通过举办综合高中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多地进行了综合高中试点探索,如浙江省从1994年开始试办综合高中,到2004年建设的综合高中约有230所,到2006年开始逐步停办综合高中。到2000年,全国各省市开始大规模举办综合高中班,有近20个省市进行了综合高中试点。进入新时期,随着国家对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的推动,各地再次启动了综合高中的建设。一是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均有多所综合高中或综合高中班在运行。二是办学模式多样化。有的地方采取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有的地方则在职业学校内部开设综合高中班。三是部分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江苏省某综合高中通过普职课程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均有所提高。
尽管综合高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社会认可度不高。传统社会观念的偏差是造成综合高中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首要原因。我国的传统观念推崇学术教育,综合高中兼顾职业教育,被视为次一等的教育。其次,我国综合高中的办学历史成效不够理想,导致社会对综合高中印象不佳。再者,政策的落实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升,许多地方政府对综合高中的支持和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学校在师资、课程、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学校运转不畅。二是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不适配。选择综合高中的学生相对于就读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综合高中的学生在高一年级需要兼顾学习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学内容,像这样将两类课程简单叠加设置学习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难以承受。三是办学政策不完善。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综合高中的政策法规,导致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范。特别是在综合高中的招生、学籍管理、课程实施、毕业升学等方面的政策不尽完善,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资源供给不足。目前综合高中一般都基于既有的职业高中办学,在普通高中教育所需的教师队伍、教研资源、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资源缺口较大,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提高社会认可度是前提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综合高中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增强社会认同感和信任感。例如,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教育讲座、校园开放日等形式,展示综合高中的办学成果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综合高中。
建强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综合高中需要一支既具备普通教育素养又具备职业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以胜任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普通高中的交流合作,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综合高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完善评估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综合高中的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提升,及时推广优秀的办学成果。例如,可以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家长反馈、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综合高中的办学成效和社会反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对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学生发展成果要加强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学生提供多重出口。包括升学、就业、创业等。加强综合高中的升学和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加强与高校、企业、创业孵化器等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是关键
明确综合高中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综合高中的法律地位、办学自主权、投入机制等,还要从政策层面明确综合高中的发展目标。明确综合高中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确保综合高中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实现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和互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职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制定统一的综合高中办学标准。各地要依据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和本省制定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编制综合高中办学标准,对综合高中的设置规划、校园校舍、装备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完善和规范综合高中管理制度。要合理设置招生制度,实行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吸引条件合适的学生就读综合高中。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路径。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综合高中的课程要求。科学设置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普职学籍科学流转。创新课程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普职转换前后课程的针对性和容量的合理性。完善考试升学制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升学或就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建立对综合高中的督导评估机制,确保办学规范和教育质量。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综合高中的监管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对综合高中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综合协调资源供给是保障
完善综合高中的办学体制。综合高中的体制机制包括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招生制度和评价机制等,这些方面的优化和协调有助于提升综合高中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
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投入。硬件设施方面,应提供足够的校园面积、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确保其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软件资源方面,综合高中应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引导社会资源提供有益的补充。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综合高中的办学。例如,可以通过合作办学、捐资助学、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源,提升综合高中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总之,通过提高社会认可度、制定综合高中发展政策以及综合协调资源供给等应对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综合高中的发展进程。相信通过试点探索,综合高中能够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重大招标课题“综合高中办学的政策保障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ZD017)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