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V与PLT比值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临床价值

2024-01-17翟张凯田云龙刘茜茜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微血管肝癌血小板

翟张凯 田云龙 刘茜茜

作者单位:472000 黄河三门峡医院

肝癌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生存情况仍未明显改善[1]。微血管浸润(MVI)是影响肝癌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可加重疾病恶性程度[2]。因此,早期诊断肝癌患者是否并发MVI对控制疾病进展与预后至关重要。而既往有文献显示,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诊断肝癌患者是否并发MVI[3]。血小板参与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微循环改变,其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评估血小板活性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血小板计数(PLT)是单位体积血液内富含血小板的数目[4-5]。既往已有研究显示,MPV/PLT可预测疾病预后,且当MPV/PLT增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6-7]。但目前关于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3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年龄25~80岁,平均(52.36±5.47)岁。根据肝癌患者入院后是否并发MVI将其分为MVI组70例,非MVI组83例。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8],并实施肝癌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已确诊;②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为单发肿瘤,直径大小≤5 cm;④符合MVI判断标准:主要是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以门静脉分支为主(含包膜内血管)[9]。排除标准:①心肺肾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存在肝外转移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①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有无肝硬化、有无慢性病毒性肝炎、Child-Pugh分级、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MPV/PLT。②计算MPV/PLT值: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室温下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存放至-80 ℃冰箱内备用。随后采用SYSMEXXE2100型自动全血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范围为(100~30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为9~13 fL,最后计算MPV/PLT值。本研究所有试剂盒均由日本Shino-Test公司生产,具体步骤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VI组、非MVI组患者MPV、PLT、MPV/PLT的比较

与非MVI组比较,MVI组患者MPV水平更高、PLT水平更低(P<0.05);同时MVI组患者MPV/PLT水平明显高于非MVI组(P<0.05),见表1。

表1 MVI组、非MVI组患者MPV、PLT、MPV/PLT比较

2.2 MPV/PLT对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

经ROC曲线结果显示,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060、82.5%、89.6%,且均高于MPV、PLT单独测量的敏感度、特异度(P<0.05),MPV/PLT对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更高,见表2和图1。

图1 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ROC曲线

表2 MPV/PLT对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

2.3 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年龄、肝硬化所占比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所占比例、Child-Pugh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AFP 水平、肿瘤直径、分化程度、MPV/PLT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单因素分析/例

2.4 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小肝癌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浸润作为因变量(是=1,否=0),以分化程度、肿瘤直径、AFP、MPV/PLT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AFP>200 ng/ml、MPV/PLT>0.060均为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肝癌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占世界新发病例数的55%,死亡病例数位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2位[10]。随着我国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其病死率也得到了一定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其发生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微血管浸润(MVI)是肿瘤侵袭性的指标,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经血管发生肝转移,从而增加术后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1]。但既往有研究提出,对小肝癌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浸润进行诊断,将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12]。而目前临床确诊肝癌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浸润主要采用术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标本取材部位局限,样本误差率较高,同时价格昂贵,无法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推广[13]。因此,发现一种方便、简单且能够对小肝癌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浸润进行预测的有效标记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物学指标的深入探索,全血细胞计数及炎症指标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4],并有相关文献报道,PLR、NLR等标志物均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5-16],但由于项目多而复杂,其准确性、敏感性和临床应用尚无共识,对疾病诊断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而本研究主要分析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发现,MVI组患者MPV/PLT水平明显高于非MVI组(P<0.05),表示MPV/PLT在小肝癌并发MVI患者中升高,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往研究显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患者MPV/PLT升高[17]。本研究经ROC曲线结果显示,MPV/PLT曲线下面积、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060、82.5%、89.6%,且均高于MPV、PLT(P<0.05),由此说明MPV/PLT对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诊断价值效果更高。既往有研究显示,MPV/PLT对急性STE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18]。同时本研究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PV/PLT为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由此证实MPV/PLT对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主要反映血小板形态与功能,且体积大的血小板比体积小的血小板活性更强[19]。血小板计数(PLT)主要反映血小板生成以及衰亡的动态平衡,既往有研究显示,MPV与PLT呈反比关系[20]。而炎症是一个已被证实的重要致癌因子,较多研究显示,机体炎性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21]。同时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促进血小板活化,导致血小板功能和结构异常等作用,而肝癌患者随着疾病发展机体炎症反应程度逐渐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同时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再生能力下降,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进而可使机体外周血中MPV升高,PLT减少,MPV/PLT水平增高。因此,通过观察MPV/PLT变化可诊断肝癌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浸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MPV/PLT水平在小肝癌并发微血管浸润患者中升高,是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有效指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更多研究结果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微血管肝癌血小板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