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专业大学生父母过度保护、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羞愧的关系

2024-01-17张怡然朱海娟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归因过度学业

张怡然, 朱海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中国济南 250355)

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医、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视,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相关的心理现象备受关注。学业情绪是影响学习效果及成就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业羞愧情绪高于理论中值[1],而学业羞愧作为消极学业情绪通常阻碍学习,侵蚀学习动力,分散注意力并削减信息加工深度[2]。然而对学业羞愧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3],更罕有研究专门探讨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羞愧,因此,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培养担起传承的中医人才,应加强对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的重视,探讨学业羞愧发生的内部机制,进而探索改善之法。

中医专业大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具压力[4],尤其在学业任务、学业竞争方面[5],更易经历负面情绪[6-7]。学业羞愧属于一种与学业情景有关的消极情绪[2],马惠霞等[3]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表现不理想、与预期不一致或受到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痛苦怨恨、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ROHNER[8]认为,个体受家庭及成长环境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情绪情感、认知发展与原生家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家庭系统理论认为[9],在解释个体情绪活动时应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观察。父母过度保护作为消极教养方式之一,普遍存在于“00后”大学生中,其指父母太过关注并控制子女的行为,对子女的日常生活严加干预及过度保护,不利于子女的独立性发展[10]。有研究[11]发现,父母过度保护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中医专业新生的研究同样支持此观点[12]。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如焦虑、厌倦)[13]。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1:父母过度保护可正向预测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羞愧。

触发个体情绪反应的关键在认知评估过程,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属于此类。虽然目前对父母过度保护与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少,但根据生态系统理论[14],家庭作为生态环境中最基本微系统,直接并深远地影响个体认知发展。所以,父母过度保护这种教养方式使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家庭烙印,而不同认知模式又影响学业羞愧。作为认知变量的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间起中介作用。

首先,归因方式可能起中介作用。个体采用两种方式归因:个体因素(内归因)或环境因素(外归因)[15]。研究[16]发现,对大学生群体,父母教养模式与其归因方式的形成具有密切联系。内归因倾向的临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17]。中医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与西医院校学生相比更消极[18]。归因训练可显著改善学业羞愧[19]。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2:归因方式在父母过度保护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之间起中介作用。

其次,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能起中介作用。BANDURA[20]提出,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反应。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业情境中的应用,指个体对与自身学业能力相关的判断与自信[21-22]。研究[23]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效能感起预测作用,父母过度保护负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医学生的自我效能对消极情绪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4-25]。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中医专业大学生在学习中更易经历消极的情绪体验[26]。学业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学业羞愧[27]。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3: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之间起中介作用。

此外,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根据控制价值理论[2],归因方式基于个体对过往经验的总结,这种回顾性因果归因是个体控制认知的重要来源,进而导致个体对未来相关预期,其中包括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期。研究[28]发现,员工的内归因倾向显著正向调节地位提升事件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归因方式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预测外语焦虑[29]。相比西医院校学生,中医院校学生更倾向不良归因方式,导致自我效能下降,致使在面对学习挑战时易产生消极情绪[18]。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4: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山东省2所中医高等院校抽样,共发放问卷608份,回收有效问卷575份,回收有效率94.57%。其中,男生165名(28.7%),女生410名(71.3%);大一年级学生187名(32.5%),大二年级学生167名(29.0%),大三年级学生161名(28.0%),大四年级学生44名(7.7%),大五年级学生8名(1.4%),研究生8名(1.4%);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338名(58.8%);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237名(41.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参与调查。

1.2 研究工具

1.2.1 父母过度保护量表 采用中文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的父母过度保护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量表共8个项目,4点计分,得分愈高表明父母愈具有过度保护的倾向。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65。

1.2.2 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 量表包含学业归因和人际归因两部分。本研究针对学业情境,出于控制疲劳效应、减少测量误差的考虑,仅采用学业归因部分施测。量表共24个项目,5级计分,将被试在外归因维度上的得分减去内归因维度得分计算总分,分数由负到正,越高代表被试越倾向外归因。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58。

1.2.3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共22个项目,5级计分,总分愈高表明被试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40。

1.2.4 学业羞愧量表 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量表中的学业羞愧分量表对学业羞愧进行测量。量表共7个项目,5级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学业羞愧越强烈。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6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Amos 26.0进行路径分析,通过Hayes宏PROCESS4.0程序中的“模型6”检验链式中介效应[3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统一采用问卷调查法施测,因此需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方法采用Harman单因子法,结果显示提取的第1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3.4%,小于40%的临界标准[31],故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详见表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间均显著相关,适合进行路径分析与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表1 各变量得分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2.3 路径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2.3.1 路径分析 采用Amos 26.0进行路径分析,拟合结果显示自由度为0。该模型为饱和模型,即待估参数刚好与协方差矩阵中的元素相等,因此不再关注拟合指数,只需考察模型各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具体路径系数如表2所示。由路径分析可知,父母过度保护显著正向预测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P<0.001),假设1成立;而归因方式对学业羞愧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

表2 中医专业大学生父母过度保护、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羞愧间的路径系数

2.3.2 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 000次,通过Hayes宏PROCESS 4.0程序检验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总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27,95%CI (0.19~0.36)不包含0,即总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占比38%。归因方式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95%CI (-0.02~0.02)包含0,即中介效应不显著,假设2不成立。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25,95%CI (0.17~0.33)不包含0,即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占比35%,假设3成立。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5%CI (0.01~0.05)不包含0,即链式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占比4%,假设4成立。具体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Bootstrap法检验父母过度保护、归因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羞愧的链式中介效应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呈显著正相关,这与相关研究[32]的结果一致。成长于父母采用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家庭中的学生具有更少自主性及控制感,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医生应独立、灵活地视具体情况在基础方上加减,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实践中易受挫折[26],在学业情境中更易体验羞愧情绪。描述统计发现,中医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得分的均数为-0.67,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内归因倾向,这与针对其他大学生的研究结果[33]相符。中医专业录取分数较高,多数学生勤奋刻苦,倾向于将学业结果作“能力”“努力”这种内归因。此外,归因方式与学业羞愧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较低,印证了HAMM等[34]的研究结果;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羞愧呈显著负相关,这与VILLAVICENCIO等[35]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越不容易触发其学业羞愧,而那些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羞愧水平就更高。

本研究发现,父母过度保护与归因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其他学者[36-37]的观点一致。父母过度保护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医专业大学生的父母越倾向于过度保护,其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本研究中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与GANGULY等[38]的观点一致,即愈具有外归因倾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愈低。

本研究表明父母过度保护可显著正向预测学业羞愧,假设1成立,同时与相关研究[11,13]的结论一致。家庭系统理论认为,那些被溺爱裹挟的孩子,自我分化水平及独立性低下,情绪不稳定,相比之下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学业情境中当面对压力时易产生负面情绪。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愈发重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竭尽所能呵护孩子,使得大学生“幼稚化”,难以从家庭中逐渐分化为独立的个体,达到人格上的成熟。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专业特殊性要求这些未来的医生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学业、实践中的挑战,能够独当一面。因此,作为家长应适当减少对已成年中医专业大学生子女的过度保护,这有利于他们的个体发展。

本研究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归因方式无法直接对学业羞愧起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证明归因方式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假设2不成立,这与陈京军等[39]的研究结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对中医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的考查仅在内外控(内归因、外归因)这一维度,没有将情境因素(成功、失败)纳入有关。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所处情境是一个整体,个体的认知行为必然受到情境的影响[40]。本研究描述统计发现中医专业大学生倾向于内归因,然而这种归因方式在不同情境下表现为“双刃剑”:当中医专业大学生面对学业成功情境时进行内归因(他们认为取得学业成就是因为自己能力突出),可能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自豪等积极学业情绪,较少体验到学业羞愧;而当中医专业大学生面对学业失败情境时进行内归因(他们认为导致学业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更容易体验到学业羞愧。因此,不同的学业情境可能是导致内、外归因不能直接预测学业羞愧的原因,进而无法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起中介作用。

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业羞愧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假设3成立,与相关研究[23,27]的结果吻合。根据BRONFENBRENNER[14]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而言,家庭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微系统,影响着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学业自我效能感属认知评估过程,因此,父母过度保护可对其进行预测。由于中医作为一门兼有科学与人文特点的学科,学习内容既有明确、统一的范式,又有抽象、思辨的部分,故中医专业大学生课业繁重且在学业上易遇挑战。根据BANDURA[20]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中医专业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学业问题,能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业挑战;而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中医专业大学生则相反,面对学业挑战易产生消极学业情绪,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可显著预测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羞愧。综上,改善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羞愧可从学业自我效能感入手,中医高等院校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假设4成立。进一步验证了其他学者[18]针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研究:归因方式可作用于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而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归因方式是导致情绪形成的远端变量,并不能直接触发情绪,需要先作用于评估过程进而产生情绪[41]。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归因方式作为中医专业大学生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影响着他们对自己未来是否有能力达成学业目标,即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判断。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的学业情境,将学业结果进行内归因,主动承担对结果的责任,有助于提升中医专业大学生对学业结果的控制感;而将学业成功或失败进行外归因,认为学业结果只依赖于外部因素,会逐渐丧失对掌控学业结果能力的信心,不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因此,归因方式可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对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羞愧产生影响。综上,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归因引导,可作为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改善学业羞愧的方法。

本研究提示:家长应适当放宽对已成年中医专业大学生子女的过度保护;中医院校应重视对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通过引导合理归因的方式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业羞愧,以促进中医专业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医知识,推动人才培养及中医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归因过度学业
艰苦的学业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