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一般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4-01-17王莉军陈祉妍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链式归属感领悟

王莉军,方 圆,李 超,陈祉妍*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中国北京 100049);3. 曲阜市杏坛中学(中国曲阜 273100)

近年来,生活满意度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发展的预测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生活满意度是个体根据自我认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性认知判断[2]。生活满意度高的青少年其心理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3]。初中生群体是青少年早期的典型代表,他们面临成长带来的各种压力和矛盾,其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剧变化,使该阶段心理健康问题频发[4]。提高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学校表现[5]。

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一般归属感是指个体从亲密朋友和家人到社会其他人,再到超越人际关系的多个层面上的整体归属感[6]。对于青少年而言,其生活满意度主要受个人、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5]。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归属感假说表明,归属需要是人类的基本动机,个体强烈希望属于一个社会群体并与他人建立积极而持久的关系[7]。当个体感知到更高的归属感即归属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6-9]。其次,实证研究发现,学校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10],而一般归属感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是比学校归属感更强大和更近端的预测因子[11]。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假设1:初中生的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家庭、同伴和重要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12]。首先,一般归属感越高,感知到的支持水平就越高。当个体能从父母、同伴、重要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感知得到更多的归属感时,就会领悟到更多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12-13]。其次,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直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14]。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15],领悟社会支持较高的青少年能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16-17]。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领悟社会支持在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亲社会行为是益于他人或促进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自愿行为[18],有助于增强幸福感[19-20]。首先,归属感假说认为人类有强烈的归属于社会群体的需求,并有一种使群体内成员受益的自然倾向[7]。实证研究[21]表明,归属感可以鼓励实施亲社会行为。其次,经常从事不同形式亲社会行为(例如帮助、亲社会支出)的个体报告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22-23]。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积极预测亲社会行为[13,18]。在日常互动中,个体如果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群体和其他人的支持,拥有一个良好而亲密的人际环境,就会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动机[24]。一项调查了512名10~17岁中国青少年的研究[25]发现,社会支持可以增加亲社会行为,进而增加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目前国内对一般归属感的研究较少,其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有待探索。本研究旨在考察初中生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2所公立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整班纸笔施测,调查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1 000份问卷,删除未能正确回答2个注意力题目和漏填10%以上题项的问卷共8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20份,有效回收率92%。其中,男生435人,女生424人,61名未报告性别;初一学生371人,初二学生255人,初三学生291人,3人未报告年级;平均年龄为(13.68±0.96)岁(12人未报告年龄)。本研究通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伦理审查(批准号H22076)。在收集数据之前,家长和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归属感测量 采用MALONE等[6]编制的一般归属感量表测量初中生的一般归属感。该量表包含2个维度:接受/包容(6个题目)和拒绝/排斥(6个题目),共12个题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表示该个体已获得的归属感水平越高。该量表修订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6]。本研究中,对维度构成的两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拟合良好:χ2/df=6.40,CFI=0.92,TLI=0.90,RMSEA=0.08,SRMR=0.04。接受/包容和拒绝/排斥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7和0.84,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

1.2.2 领悟社会支持测量 采用姜乾金[12]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测量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该量表包含3个分量表:家庭支持(4个题目)、朋友支持(4个题目)和重要他人支持(4个题目),共12个题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本研究中,对维度构成的三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结构效度良好:χ2/df=7.09,CFI=0.95,TLI=0.93,RMSEA=0.08,SRMR=0.04。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重要他人支持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均为0.8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

1.2.3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 采用杨莹等[27]编制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测量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该量表包含4个分量表:利他性(4个题目)、遵规公益性(5个题目)、关系性(3个题目)和特质性(3个题目),共15个题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表示该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越高。该量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5]。本研究中,对维度构成的四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结构效度良好:χ2/df=4.67,CFI=0.93,TLI=0.92,RMSEA=0.06,SRMR=0.04。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5、0.76、0.63和0.6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

1.2.4 生活满意度调查 采用DIENER等[2]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量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该量表共有5个题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本研究中,对单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拟合良好:χ2/df=3.30,CFI=0.99,TLI=0.98,RMSEA=0.05,SRMR=0.02。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Mplus 8.3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假设中介模型。为减少随机误差和参数估计偏倚,提高模型拟合度,对4个潜变量进行打包[28]: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按照内部一致性法由各自的量表维度构成,生活满意度由量表的5个题目构成。采用抽取5 000次的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来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如果95%置信区间(95%CI)不包含0,则间接效应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29]。

本研究各变量数据均存在缺失值。由于样本数据量较大,偏度及峰度检验发现数据近似于正态分布[30],因此在SPSS中采取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EM)对缺失值进行插补[31]。在Mplus中对EM插补后的数据和采用全息极大似然估计法(full infor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FIML)处理缺失值的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模型,结果发现EM(N=920)和FIML(N=891)所得模型结果无显著差异。以往模拟及实证研究结果将EM作为最推荐的缺失值处理方法[32]。因此,本研究采用EM插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呈现结果。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33]。未旋转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9个特征值根大于1的因子,且首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8.63%,低于临界值40%。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符合理论假设,为进一步检验假设提供依据。详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N=920

2.3 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和相关性分析,采用两步法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34]。

首先,测量模型共包含4个潜变量和14个观察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与模型拟合结果良好:χ2/df=5.90,CFI=0.95,TLI=0.93,RMSEA=0.07,SRMR=0.05,且潜变量指标上的所有因子载荷均高且显著(P<0.001),观察变量能够很好地构成潜变量。

随后,检验结构模型。模型拟合良好:χ2/df=5.90,CFI=0.95,TLI=0.93,RMSEA=0.07,SRMR=0.05。加入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后,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不再显著(β=0.20,t=0.92,P=0.36),模型总体间接效应显著(β=0.48,t=0.45,P<0.05),并且只有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达到显著水平(β=0.14,t=2.81,P<0.01)。模型中一般归属感与亲社会行为的直接路径不显著(β=0.06,t=0.31,P=0.76),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直接路径也不显著(β=0.37,t=1.65,P=0.10),即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和一般归属感→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的单独中介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详见图1。

图1 链式中介模型的标准化参数估计

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著性。从一般归属感到生活满意度的各条路径的95%CI如表2所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与结构模型拟合结果一致,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CI不包括0,说明链式中介效应达到显著水平,且效应值与总效应比值为20.59%。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的独立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CI均包括0,表明单独中介效应均不显著。

表2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 N=920

3 讨论

3.1 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生的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研究假设1。归属感假说指出获得归属感强的人可以更好地抵御各种适应性不良和心理压力[7]。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特定领域归属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关[35],同伴群体归属感与青少年内化和外化行为问题有关[36]。本研究表明,初中生获得的整体归属感即一般归属感越高,生活满意度就越高,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在一般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假设2未得到验证,这与我们的预期不符。从理论上来讲,虽然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幸福感具有普遍增益性[14],但社会支持的动态效应模型则认为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并随时间发展而改变,可能存在曲线关系并产生阶段性变化[37-38]。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从而影响其在模型中的关系显著性;从实证上来说,关于我国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追踪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并不一致,有的研究结论为先上升后下降[4],有的研究结论为呈显著下降趋势[39]。而社会支持在纵向研究中也存在维度方面的发展不一致[4]。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关系,需要更细致深入的探究。

3.3 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

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假设3未得到验证。模型中一般归属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路径系数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个体获得的归属感通常是基于特定背景信息的,比如虽然得到某一群体的认可,但可能会受到另一群体的拒绝;人们往往对内群体成员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对外群体成员有更多的偏见[40]。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一般归属感与群体内外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

3.4 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验证了假设4。初中生的一般归属感程度越高,越会体验到更多的舒适与安全的情感状态[41],更易感知来自周围的社会支持。当他们感受到高水平社会支持时,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比如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最终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25]。另外,这条链式中介路径也与积极情绪的拓展与建构理论相符[42]。无论是获得更多的归属感,还是领悟到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都会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能够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即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能促使个体将注意力转移向外,激发个体帮助他人的认知行动倾向,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建构功能”在“拓展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即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建构持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资源,提升主观幸福感,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42]。因此,一般归属感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与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尽管本研究验证了领悟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在一般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无法明确变量间因果关系,后续可采用纵向研究或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验证。其次,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均为自我报告形式,未来研究可考虑利用行为或观察法等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归属感变量在诸多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范围[6],本研究采用一般归属感量表测量已获得的归属感,并探讨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未来研究可聚焦特定领域的归属感,使假设模型获得更多实证支持。

尽管存在不足,本研究在以下方面做出积极贡献。首先,目前的结果提供了支持假设模型的实证经验,明确了初中生从一般归属感到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路径。其次,初中阶段是归属感获得的关键时期[43]。目前的研究表明,获得的一般归属感可能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的保护因素和积极力量。在社会生态框架下,全方位从家庭、学校、社区、网络等方面培养初中生的归属感[5],可以作为一项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功,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个人长期的积极健康发展。此外,多方面给予初中生社会支持以及培养其亲社会行为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为家庭、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促进初中生健康工作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探讨一般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结果为一般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提供了实证依据,为青少年幸福感领域的研究和干预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链式归属感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价值感与归属感
多么痛的领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