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秀瑶锦文化探讨

2024-01-16孔静李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2期
关键词:金秀支系背带

孔静,李欢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0)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地区偏东,隶属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该地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大瑶山山脉,山地面积占县境土地总面积的73%,山脉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山势向东西两侧迅速下降,形成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貌,海拔500—1979 m,瑶族民歌传唱着 “岭南无山不有瑶”;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等,海拔115—500 m。金秀瑶族下分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等5 个支系,这些支系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1]。例如,盘瑶因信奉盘王(槃瓠)而得名,盘瑶妇女头部装饰有尖头、平头、红头3 种;茶山瑶自称 “拉珈”,“拉” 意为人,“珈” 意为山,“拉珈”则是指住在山上的人;花篮瑶因花篮瑶妇女服饰皆绣有精美图案而得名。

1 金秀瑶族及其文化

1.1 金秀瑶族简介

瑶族居住在山区,大多数位于东西部的大瑶山和都阳山脉,及南部的十万大山。这些山区海拔约500—1000 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瑶族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瑶族主要种植玉米和稻谷等粮食作物,森林资源丰富,以松杉为主。此外,瑶族还发展了多种经济作物,如桐油、松脂、茶叶、香草、八角和药材等。山区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和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隋代,瑶族有 “无山不瑶”的说法,可以看出瑶族和山地的紧密关系(见图1)。另外,瑶族人民常说 “山有千样高,水有万样深”,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强调了山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秀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 多年前。瑶族迁徙到金秀县一带后,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5 个瑶族支系: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和坳瑶。这些支系在金秀县共同培育了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和浓郁的瑶族风情,是瑶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图1 瑶族居住区

1.2 金秀瑶族的文化

金秀瑶族文化独特,瑶族各支系住宅依山而建。禾仓、建宅等都选择吉日修建。瑶族的主食、副食及酒会都有典型的山地特点,金秀瑶族在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方面保存得相对完好。据史籍记载,早在汉代,瑶族先民就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在明清时期,瑶族民间工艺取得了巨大成就。蜡染、挑花、刺绣和织锦等技术在瑶族民间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瑶锦,色彩斑斓,深受瑶族群众的喜爱,甚至汉族群众也争相购买和仿制。此外,唱歌也成为金秀瑶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秀瑶族的节日颇具特色,其中包括盘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和新米节等。在这些节日中,盘王节是金秀瑶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也是缅怀始祖、崇拜英雄、聚合人心的盛大聚会。通过参与这些节日活动,金秀瑶族人民得以维系族群内部的联系获得认同,并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瑶族的民间文学也十分丰富。《盘王歌》是瑶族长歌代表作,全歌达万行,形式不拘一格。还有《密洛陀》古歌、甲子歌、信歌等,瑶族信歌是以歌代信。长鼓舞和铜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

2 金秀瑶锦

清代同治年间《象州志》下卷说:“瑶妇善织瑶锦,色美丽而耐久用。汉族嫁女之被面,小孩之襁褓,多均用之。价甚昂,一被面值二三十元。今汉人每渐能仿制。” 自20 世纪50 年代起,瑶族民间工艺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蜡染、挑花、刺绣和织锦等技术不仅在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这些工艺被应用在服饰、被面、背带、挎包、床毯、壁挂、坐垫、台布等多种物品上,使瑶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民间工艺已成为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图2)[2]。

图2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区的瑶族服饰

2.1 瑶锦传统工艺

瑶锦运用的民间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精巧,历史悠久,颇负盛名。

挑花是金秀瑶族的传统工艺之一,主要在背带、头帕、围裙等服饰上运用,图案多为几何纹样,结构复杂,色彩鲜艳。瑶族人民在挑花过程中,不断重复调整,以得到精美的纹样,极具民族特色。

瑶族的刺绣工艺,主要在头帕、围裙等服饰上运用。瑶族妇女使用丝线、棉线等不同材质的线,通过针法、绣法、编法等技巧,绣出各种形象生动的图案,如花鸟鱼虫、山川风景等[3]。

瑶锦的织造工艺,以棉作经,以五彩丝绒作花纬,采用 “通经断纬” 的方法织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口穿梭的织法,纬纱起花,比较粗犷松软,多为居住在崇山峻岭的各支系瑶族采用;另一类则采用挑针插线的方法织造,一般为浮经花,纬纱被经纱紧紧包住,纹饰图案利用经纱的规律排列构成,多为居住在丘陵近平原地区的各支系瑶族采用。两种工艺各有所长,前种色彩较丰富,后种则工艺精致,质地结实[4]。

蜡染也是瑶族的传统工艺之一,主要在瑶族妇女的衣饰、头帕等服饰上运用。瑶族妇女通过将布料浸泡在蜡水中,再用石头或木棒敲击,使布料表面形成防染层,从而形成各种图案。蜡染的纹样清新淡雅,富有民族特色[5]。

2.2 瑶锦色彩

瑶锦在色彩的处理上,因纹饰图案不同而不同。一般居住在深山峻岭的支系,有的喜用红、橙、黄、绿、蓝等对比强烈的色彩,有的趋向于用土红、灰绿等沉着淳朴的色调。而居住在丘陵及近平原的支系则倾向素雅,多为白底蓝花,配以黄色、金黄色、绿色、蓝色等。色彩的处理带有较强民族性和个人感情。如金秀瑶族常采用红色来代表喜悦,当家中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用一块以大红色为主色调的瑶锦为背带心,制作背带,以示喜庆。传统瑶族婴儿背带多采用纯棉或麻布制作,质地柔软舒适,适合婴儿娇嫩的肌肤。同时,背带的图案和颜色也多鲜艳亮丽,符合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瑶族婴儿背带的样式多种多样,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例如,三角形背带代表着稳定和安全,正方形背带则代表着完美和正直,长方形背带则代表着长寿和平安。背带不仅是瑶族婴儿的日常用品,也是母亲和婴儿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背带母亲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照顾婴儿,也可以向婴儿传递母爱和文化传统。

2.3 瑶锦的纹饰

瑶族的审美心态,受各支系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居住环境影响颇大,瑶族纹饰(见图3)常以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星辰山河纹等作为主要题材。几何纹多为方形、菱形、三角形,极少人物纹;植物纹多为花卉。常见的有八角花、桂花、黄花菜花、苦瓜花、谷穗花,苦菜花等;动物纹常见的有蝴蝶纹、虎掌纹、鱼纹、鸟纹等。这些图案的线条,统统是对角线、垂直线、平行线,绝无弧线,用对称、均衡、有规律的造型手法织成各种样式,线条粗犷有力。纹饰多以山河、树木、草花等自然景色为主,这是瑶锦织锦及其刺绣、挑花图案的最大特点[6]。

图3 瑶族虎纹挑花围裙

瑶族服饰中常常出现的盘瓠纹,是瑶族对盘瓠图腾崇拜的体现;还有各种植物图案,如树纹,常常代表了瑶族对自然和神灵的敬仰。纹饰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彩,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纹饰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纹样和图案,体现了瑶族对自然、祖先、神灵等方面的崇敬和信仰[7]。

2.4 瑶锦的用途

瑶锦用途极广,多用于棉被、床毯。衣服饰物,主要工艺在衣领、花边、飘带、腰带、帽花,裙边等(见图4),色彩艳丽和谐,其七彩山河纹饰象征着瑶族人民漂洋过海,来到高山上,深居僻壤山峦之中,而且蕴藏着瑶族人民对瑶山的一种眷恋情怀,这些漂亮的服饰,瑶族女孩在牙牙学语中就受到熏陶,在未成年时就得到母亲的教诲,在稍微懂事时就开始握针操作,待到出嫁时早已把服装绣好,现在用瑶锦制成文创产品,制成书包或者单肩包肩带,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瑶族的腰带,是重要的服饰之一。瑶族妇女更是把腰带、锦带、绣巾和制作鞋子看作是人情脸面认亲交友的大事。编制锦带,是瑶族姑娘的重要传统工艺,而锦带也是姑娘交友和缔结良缘的贵重物品。瑶家的女子长到十一二岁时,母亲就要将纱线染上彩色,教女儿学习编织锦带。当女孩长到十六七岁,就能娴熟地编制织地上乘的各种大小长短不一的锦带(见图5)[8]。

图4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区瑶锦日用品

图5 金秀瑶族妇女在织造瑶锦

3 瑶锦中的民族审美

瑶族服饰上的图案,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体现了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例如,白裤瑶的男子都穿白裤,女子则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白裤瑶的裤长及膝,裤脚用黑布包边,红线绣花点缀,膝盖处绣有无根直的红线条,中间三根长,两边两根短,形状像手印。这些服饰特点,反映了瑶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现代设计和创意中,山河纹更多地可能与自然、环保、文化符号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锦是瑶族群众杰出的工艺美术品。比较而言,壮族服饰等方面汉化程度较高,比较统一,瑶族则支系复杂,除茶山瑶、平地瑶汉化程度较高外,其他瑶族支系均保留着质朴的古风。因此,瑶锦显得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瑶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穿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 “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也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妇女戴一种高耸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璎珞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9]。

谈论美,赞赏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作为一个人的外表形象,是人们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体美的自我表现。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装饰功能在服饰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当代服饰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装饰化和艺术化,究其原因,是由于服饰具有物质的感性形象,它能使物质的美这一特性充分体现出来,而人类文化的高度发展,又总是以美为方向,所以,那种只讲 “能穿”,不讲美感的,或是以实用功能代替审美意识的思想,在瑶族服饰中是很少见到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是瑶族服饰制作的显著特点。

4 瑶锦文化的思考

现代文化冲击着瑶族人民几千年来古老文化艺术,如果不采取措施,在不久的将来瑶族织锦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将走上消亡。瑶锦作为古老的工艺品几千年来靠瑶族人民口传心授保留下来,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才能延续下去。比如,以瑶锦为旅游产品,组织手艺人传、帮、带,选拔一些热爱民族艺术的青年人兴办小型织造车间。一方面,可避免有些地方失传;另一方面,使品种更为丰富,更吸引游客观光。瑶锦在风格上与传统的壮锦、侗锦、苗锦、藏锦及其他民族的织锦有所不同。壮锦富丽堂皇,侗锦大方美观,苗锦细致秀丽,藏锦粗犷豪放,而瑶锦以山河纹为主,织造平整,双面光滑,色调有曙红和深蓝,豪放大方,坚实耐用[10]。

5 结束语

随着数字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少数民族艺术将会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传承和发展。未来,在保持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和传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其魅力,并且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金秀支系背带
拜金阿姨的“年关”
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安徽保姆与九旬雇主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