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海域浅水三角洲复杂断块油田滚动挖潜及实践
——以BZ油田为例

2024-01-16陈善斌郑华姜永宋俊亭宋新飞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波阻抗稳产砂体

*陈善斌 郑华 姜永 宋俊亭 宋新飞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9)

前言

BZ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开发过程中存在河道窄、厚度薄、单砂体储量规模小、油气水分布复杂等挑战,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在生产砂体剩余油分散、含水不断上升,稳产难度加大,需要结合每个砂体的特点“对症下药”,通过开展窄河道砂体稳产技术研究,在充分挖掘主体区剩余油的同时,滚动评价扩边区潜力资源,并依托现有工程资源,推动油田滚动挖潜,实现油田“内挖外扩”,保障油田高效开发。

1.地质背景

BZ油田构造上位于黄河口凹陷西北部,处于渤南凸起西段南界边界断层的下降盘,油田内部划分主体区和扩边区,属于一个复杂断块油田。纵向上主要目的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自上而下划分为0~VI油组,油气层主要分布在Ⅰ、Ⅱ、Ⅳ油组;储层岩性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32.7%,平均渗透率1376.6md,为高孔高渗储层,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流体地层原油黏度1.3~20.4mPa·s,地面原油密度0.850~0931g/cm3,流体性质较好,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型为主。

2.浅水三角洲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研究

针对油田在生产砂体稳产难度大的难题,通过开展完善注采井网、气举转抽、产液结构调整、精细注水等研究,充分挖掘主体区剩余油,助推老区稳产,同时深入挖潜扩边区潜力,实现储量向产量的转化,形成了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气顶油藏“双高”阶段调整挖潜、基于目标砂体优选的滚动评价挖潜技术体系,助推油田高效开发。

(1)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

研究区目的层纵向上划分为多套流体系统,结合测井曲线形态沉积类型可划分为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和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图1),其中0~Ⅰ油组以砂坝型为主,主体发育分流砂坝,砂体呈朵状、坨状、片状分布;Ⅱ~Ⅳ油组以河道型为主,主体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呈现明显树枝状、窄条状特征。为进一步明确刻画储层空间分布形态,厘定清楚油气分布特征,开展了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储层反演和砂体精细描述研究[1-2]。

图1 研究区砂坝型与河道型储层对比图

研究区目的层岩石密度与校正后自然电位呈负相关,表明密度可较好反映砂泥岩变化规律。据此,采用基于密度的拟波阻抗反演方法研究砂体空间分布规律,即高拟波阻抗与泥岩相对应,低拟波阻抗与砂体相对应。在地层格架模型约束下利用稀疏脉冲方法进行反演,通过提取子波应用地震数据及井点数据约束完成拟波阻抗反演,反演资料范围覆盖了全油田。

研究区地震反演剖面可识别厚度大于4.0m的砂体,井震对比显示井点实钻的主力砂体与反演结果匹配关系较好(图2、图3),利于砂体追踪和描述;据此,高效编制了砂体顶底面形态图、砂体厚度和油气层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为后期油田开发奠定基础。开发井钻后揭示实钻砂体顶面构造和厚度与钻前预测误差较小,平均误差均在2m左右,进一步验证了储层精细预测的准确性。

图2 BZ油田明下段自然电位与密度交会图

图3 研究区过BZ-W-2d、BZ-W-1d井反演剖面图

(2)气顶油藏“双高”阶段调整挖潜研究

①气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区主要以带中小气顶的油藏为主,其中主力砂体气层有效厚度范围为2.0~6.0m,油层有效厚度范围为8.0~12.0m,单砂体气顶指数范围为0.1~1.5。油田采用注水开发,井型为水平井,开发模式为“油气同采、避气开发”[3-4]。开发特征呈现出初期气顶区附近地层压力下降较快、油井气窜、气油比较高,随着天然气的持续采出和气顶区的压力下降,因受油水流体性质差异影响造成注入水开始从局部位置突破气顶,油井含水开始上升,随着气顶区注入水持续突破,最后导致气顶区砂体水淹(图4)。

图4 气顶区油气水运移规律示意图

②气顶区“双高”阶段挖潜策略

依据气顶区剩余油分布模式,通过评价不同剩余油油柱高度、井型、距气顶距离、注采方式、注水强度等因素对开发指标的影响,定量表征气顶区水侵模式下调整挖潜的底限[3-8]。

研究结果表明,累产油在5万立方米以上具有经济效益,剩余油油柱高度大于6m,剩余油厚度底限值为6m,水平调整井纵向上部署位置至少距离原始气油界面2~4m(图5~图7)。

图5 研究区不同剩余油油柱高度下的累产油

图6 研究区水平段距气顶不同距离下的累产油

图7 “双高阶段”气顶区挖潜调整井部署井位示意图

(3)基于目标砂体优选的滚动评价挖潜研究

研究区主体区已进入特高含水期,老井综合含水超90%,日产水平低,然而主体区围区勘探程度低,同时有部分工程设施可依托,积极探寻接替储量,对油田中长期开发意义重大。

研究区围区早期评价阶段筛选2个目标砂体且评价成功,然而该部分发现的储量,其规模不足以满足项目开发需求;为进一步扩大潜力储量规模,利用地震切片技术,通过相控砂体精细描述,对研究区围区目的层逐一进行潜力摸排,优选潜力砂体10个,其中成功评价潜力砂体1个,助力油田滚动增储,为持续稳产上产奠定基础。

扩边区滚动实施期间,反演结果显示10D-1580、W-1d-1593砂体油底下推的部分控制油最小振幅均在-14000~-28000之间,含油性概率大;考虑部署开发井兼顾评价油底下推潜力,钻后得到了证实(图8),新增探明原油地质储量94万吨,并将储量快速转化为产量,进一步提高扩边区边际注水开发项目效益,成为渤海该类型边际项目滚动挖潜的成功典范。

3.油田挖潜实践及效果

通过开展基于地震反演的砂体精细刻画,优选潜力砂体,成功推进边际项目开发,同时在滚动开发期间落实油底下推潜力,新增探明原油地质储量94万吨,并快速转化为产量。此外,基于明下段Ⅱ油组1-1551砂体形态特征及气顶区剩余油认识,研究区在原有4口井的基础上增加1注1采,完善注采井网,改善砂体开发效果,成功实施1口井,该井投产后日产油46吨,预计增加可采储量5.3万吨,实现气顶区水侵模式下的调整挖潜,效果显著。

通过油田“内挖外扩”,实现储量向产量转化,形成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气顶油藏“双高”阶段调整挖潜、基于目标砂体优选的滚动评价挖潜技术体系,有效保证了油田老区高效开发,扩边区滚动增储上产,为油田持续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1)研究区密度曲线可较好反映砂泥岩变化规律,采用基于密度的拟波阻抗反演方法明确储层展布规律,即低拟波阻抗对应储层,高拟波阻抗对应非储层。开发井实钻证明砂体厚度预测平均误差在2m左右,预测可靠性较高。

(2)研究区开发调整井累产油在5万立方米以上具有经济效益,剩余油厚度底限值为6m,水平调整井纵向上部署位置至少距离原始气油界面2~4m。

(3)研究区通过相控砂体精细描述,通过目标砂体筛选,新增成功评价潜力砂体1个,新增探明原油地质储量94万吨,助力油田滚动增储,为持续稳产上产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波阻抗稳产砂体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波阻抗技术在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波阻抗使用单位规范问题探究
波阻抗反演技术与砂体理论模型的对比
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东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