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继承性创新训练

2024-01-16金媛媛

今传媒 2024年1期
关键词:继承性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金媛媛

摘 要: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结合是在艺术手段上的拓展和扬弃,要顺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性地创新。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人物造型设计”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梳理了现阶段“人物造型设计”中的难点,总结了一些教学规律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人物造型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物造型设计;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继承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1-0096-0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古装影视人物造型中吉祥寓意视觉元素的利用与重构研究”(LJKMR20221675)。

“人物造型设计”作为戏剧影视艺术中直观的视觉元素,是戏剧影视艺术视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人物造型设计受历史环境、文化形式、艺术思潮等因素影响,不是一种颠覆性创新,而是一种继承性创新[1]。新时代,人们的思维、理念、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人物造型设计发展的动力,人物造型设计应该在创新变革中不断前行。

一、“人物造型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2018年,鲁迅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三年级开始开设“人物造型设计”课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调整,已趋于完善。2022年10月,“人物造型设计”课程被评为2022年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底,“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人物造型设计》出版。

二、“人物造型设计”课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对于当今戏剧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设计存在的古今衔接问题,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戏剧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物造型艺术发展亟需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结合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情况,以分层实施、有效替代、渐进衔接、整体表现为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提升继承性创新的价值内涵。

三、课程理念

首先,教学过程包括:内容导引、展开研讨、总结分析。这是針对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人物造型设计”课程的特色教学模式,是通过构建和完善人物造型设计中的继承性创新研究理论体系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继承性创新的“活用”原则。

其次,“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还要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提升内在品格和素养,为我国戏剧影视美术发展贡献力量。

四、课程案例分析

“人物造型设计”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把中国古代传统人物造型的继承性创新训练、人物造型设计的多元化融合创新设计作为教学的重点,共80学时,4学分,前三个教学环节占40学时(每周20学时,共2周),第四个环节40学时(每周20学时,共2周),旨在培养学生将表演服装、化妆、发型与发饰结合在一起的整合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人物造型设计的理论传授”“人物造型剪影分析”“人物造型设计呈现”以及“人物造型片段表达(成品制作)”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对应解决四个相关问题:人物造型设计的相关理论讲授、分析剧本中人物角色并拟写人物小传、设计人物造型效果图、制作完成效果图中呈现的角色造型。

环节一:人物造型设计的理论传授

人物造型设计理论是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也是这门课程研究的重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导,把思想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扎实掌握、快速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

该教学环节的理论内容包括人物造型设计概述、历史题材(宫廷、仙侠)人物造型设计、现代题材(现代行业、革命和军旅)人物造型设计、超现实题材(魔幻、奇幻、科幻)人物造型设计、人物造型色彩设计方法、人物造型中图案的设计方法以及人物造型的材料设计方法,共16学时。历史题材人物造型设计是理论讲授的重点,包括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别(地域)、不同朝代的人物造型,而中国古代人物造型又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大量中外经典戏剧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让学生掌握各种题材戏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并初步内化为各自的理论储备。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并对这个角色的造型进行深入分析(如发饰、发型、面妆、服装、制作方法、图案及配色、材料的选择等方面),探讨人物历史样貌和剧中人物造型的差异,并总结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该作品人物造型的成功所在,得出最后结论,为“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业1:要求学生以PPT形式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所选取的剧中人物简介、剧目所处时代人物造型历史资料、剧中人物造型的创新方法和特点。要有充分地细节呈现和归纳分析,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生作业展示(图1):

在这个训练中,学生通过分析经典戏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能够在经典理论与个人感受之间建立连接,从而为后一个阶段的构思设计提供必备条件[2]。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人物造型分析面面俱到,导致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学术价值;二是人物造型与史料对比分析不够深入,没有抓住重点,未能找出剧中人物造型变化的根本原因;三是人物造型没有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总结,也未从色彩、造型、审美、时尚等艺术层面细致分析剧中人物造型发生变化的原因。

环节二:人物造型剪影分析

人物造型剪影分析环节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导演的总体构思、演员所具备的外在条件,对剧本所选角色进行细致、具体地分析,并拟写人物小传,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继承性创新设计打好基础、做好铺垫[3]。人物造型设计师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要基于“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继承性创新。对此,学生要深入分析剧本,从剧本中了解人物所处时代、生活环境、年龄、身份、境遇、心情等信息,并从字里行间体会编剧和导演的意图。在拟写小传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深入研读剧本,会在脑海中呈现一个高度还原的剧本角色,从而达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最终呈现给观众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审美需要的艺术珍品。

作业2: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指定剧目中的角色进行人物造型剪影分析,拟写人物小传。具体内容包括:剧中人物所处国别、年代、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性格、生活经历等,注重从剧本的细节描写深入挖掘人物的各方面特征。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分析程度随时进行辅导,强化学生对剧本及导演意图的把握。

环节三:人物造型设计呈现

人物造型设计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契合时代消费文化内涵。首先,人物造型设计课要开放课堂,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新型教学平台,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戏剧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所蕴涵的个性,创作更具中国特色的人物造型作品[4]。其次,学生在进行人物造型设计时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时刻关注艺术思潮的变化,把握艺术脉搏,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一种国际化的风格。最后,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要把握“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关系,在尊重历史与适应现代审美的辩证关系中继承性地创新。该环节共20学时,教学内容为:让学生通过效果图的方式将环节二中所选的人物角色呈现出来,强化人物造型设计中“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继承性创新。

作业3:根据教师所给剧本,完成剧中3个角色或者1个角色的3个不同场景的人物造型设计(手绘或电脑设计均可,最终呈现为图片文件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为300DPI以上,尺寸不低于210mm×420mm)。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注意角色形象的整体构思,以剧本为主,艺术加工为辅。人物造型设计要充分尊重剧本,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设计人物造型,这是人物造型设计与现代时装设计的最大区别。

2.从整体到细节,创新设计人物造型。先确定人物造型的整体风格,再设计服饰、妆容、随身道具等细节。比如,学生设计的冲霄道长形象(如图2所示),与原剧中的形象差别不大,只有细节处的改动,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充分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要尊重史实、尊重观众、尊重经典表演,稳中求变,不能超出观众的接受范围,导致人物造型不被观众接受。

环节四:人物造型片段表达(成品制作)

人物造型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设计是制作的依据、基础,而制作是设计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它们相互独立且相互依存。人物造型各部分的制作是围绕剧中角色进行的,所采取的手段都是为人物造型服务的。这个环节是“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继承性创新训练成果的外化过程,也是学生的成果展示。

接受任务—剧本人物角色分析—效果图呈现—成品制作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共40学时。该环节需要学生将第三环节的人物造型设计稿转化为成品,强调从效果图到成品的实物转化。如何准确选择材料、采用何种工艺制作,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继承性创新,鼓励学生合理、大胆地对材料进行创新。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效果图设计的人物造型,任选1-3个制作实物成品。

在这个综合训练的环节里,学生已经能夠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将“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的辩证关系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艺术手段上的拓展和扬弃,做到了在前人基础上的继承性创新。

五、结 语

人物造型设计是基于自我的创作意识挑战,具有鲜明的社会化的情感符号意义。教师可以尝试借助课程设置解决人物造型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问题,鼓励学生在想象力不受约束、不违背历史、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前提下,顺应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继承性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诗荃.从人物造型方式的变化解析古元融合新知的创作方法[J].名作欣赏,2023年第33期182-184.

[2] 肖燕.戏剧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转喻和隐喻[J].戏剧艺术,2002年第4期:59-66.

[3] 齐文东,李佳润.人物整体造型设计审美逻辑的形成与评价体系[J].染整技术,2023年第45卷第9期45,9:87-89.

[4] 郭松笛.基于美学风格的当代影视剧人物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23年第27期27:175-177.

[5] 蒋振刚.古装影视剧人物造型设计中写意手法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年第18期(18),318:99-100.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继承性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园林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烟台剪纸艺术文化的继承性再思考
浅述艺术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草酸钴制备中的形貌继承性初探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