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

2024-01-16郭小伟

新农民 2023年34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玉米

郭小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占据着相当关键的地位,属于基础产业;玉米又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同时在食品、医疗及化工行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多用途作物。农业发展新时期,种植人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贯彻绿色种植理念,实行绿色种植策略。

关键词: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种植人员要改善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的不足,做好田间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制定合适的技术方案与田间管理措施,进而实现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目标。

1 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概述

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是指种植人员在绿色种植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有大幅的提高,为此种植人员要特别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完善玉米栽培技術。玉米绿色种植的田间管理重点是对定苗、间苗、水肥管理进行优化,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种植人员进行播种前要充分了解气候状况,明确叶面肥施用时间和追肥时间。一些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环境和其他原因出现干旱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种植人员要选择合适灌溉方法,及时为作物补充水分,确保玉米生长能够有一个合适环境。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除重视上述工作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作物病虫害防治,优化病虫害防治策略。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斑病及红蜘蛛等,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生物及化学三种,种植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需要根据种植具体情况,选择对作物影响不大,性能较为优越的防治方法。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内容是尽可能保证苗全、齐、壮,根系发育佳;其次是查苗补缺,种植人员在玉米出苗之后,要马上进行查苗补苗工作。此工作一方面要进行种子补播,另一方面是要做好移栽,移栽时间在下午4点之后,要浇定根水,补苗移栽的时间是3.5叶期前;最后是间苗定苗。种植人员进行间苗定苗的目的是避免幼苗过于密集,争抢光线和水肥,在玉米幼苗生长至5叶的时候种植人员需要依照其具体情况,包括品种、计划产量及株数进行定苗。定苗完成之后还需要依照幼苗生长情况选择是否要进行蹲苗工作。

2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 种子选取

玉米种子的选择与玉米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种植玉米时应有效选种。各类玉米在各个区域的表现存在差异,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在选种玉米种子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面研究及分析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购买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种子。我国地域广阔,在选择玉米种子过程中,应结合各个地区气候状况,综合分析种子生长特点,根据玉米籽粒深度,科学选取玉米种子,借助种子杂交技术选取抗旱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针对土壤条件较好的区域,可选取水肥需求量大的品种。针对土壤环境恶劣的区域,可选取具有良好抗寒性的品种。同时,要科学选取玉米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同时去除种子中的虫卵及病种等。

2.2 播种条件

玉米的有效种植与玉米的实际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播种前,应深耕土壤。一般来讲,不同区域的土壤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应合理控制种植深度,确保深度在15cm以下,并按照当地具体状况进行深耕。该项工作能够促进种子健康生长,使其更好地吸收土壤水分。因为播种时间不同,所以翻耕深度有一定区别。若播种时间较早,应基于常规深度之上开展深耕;若播种时间较晚,应减小播种深度。对于少雨干旱的季节,缺乏水资源,应提高翻耕深度。在干旱期过后,应第一时间耙平土壤,避免土壤产生风蚀问题,有效确保玉米产量。在具体开展播种过程中,传统的播种方法不利于幼苗出苗,应创新播种方式,即选用条播方法,在种植时确保玉米种子的间隔,保证所有种子都具备充足的营养。对于种子的耕种深度,最好将其控制在5cm左右,同时当播种结束后,应第一时间覆土;要合理控制玉米种子之间的距离,防止出现倒伏现象从而对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2.3 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完毕后,种植人员应及时间苗和蹲苗。间苗可以避免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过于茂密,从而挤压玉米幼苗的生长空间,导致玉米幼苗整体生长较为缓慢。间苗过程中要拔除长势较弱的玉米幼苗,但是在间苗时注意避免损坏玉米幼苗根部,否则会对玉米后续生长造成影响。玉米间苗时间基本在玉米幼苗生长至3~4叶时进行,如果间苗不及时会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蹲苗的作用是促进玉米根系发展,玉米蹲苗一般在玉米出苗后或拔节前,按照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确定蹲苗时间。利用杂草控制机械设备进行保护性耕作,防止田间杂草与玉米幼苗争夺养分,喷洒除草剂时应按照杂草实际生长情况选择除草剂种类和用量。喷洒除草剂前,要保证机械设备各个部位连接牢固,喷洒量均匀一致,保证其能够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需求量较大,施肥次数需要种植人员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选择,苗期玉米植株体积较小,不需要过多养分,可以不施肥;穗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应大量施加肥料,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3 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策略

3.1 科学整地和播种

夏季玉米播种应该做到抢墒播种,采用合理的抢墒播种方法,实现高产稳产。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小麦收获之后及时播种夏玉米。小麦收获之后,选择使用圆盘的耙地旋耕灭茬机进行旋耕灭茬播种,或者小麦收获之后不进行灭茬直接播种,等到出苗之后再进行行间的灭茬处理。直接播种一定要保证田间墒情较好,播种深浅保持一致。为了确保出全苗、培育壮苗,播种之后应该灌溉一次蒙头水。春季玉米播种前,应该做好土壤翻耕处理工作,前一年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行灭茬处理,选择使用深松机或者深耕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深耕作业,深度控制在20~25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结合整地。第二年春季结合耙地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3500~4000 kg/667 m2或者追施优质的厩肥3500~4000 kg/667 m2,并施入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将1/3的氮肥作为底肥施入田间。通过追施有机肥能够提高田间的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玉米播种应该做到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土壤墒情确定最佳的定植密度,有效解决群体和个体之间的通风透光矛盾,正确协调好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质增产的目的。

3.2 加强苗期管理

播种前期,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质量检查,选择一些纯度较高、发芽率较高的种子,才能保证后期的种植效果。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种植玉米温度要求比较高,可以选择耐高温的玉米品种。但是,如果温度过低,又会导致种子发芽速度较慢或者出现冻害情况。另外,如果土壤中存在害虫等问题也会影响种子的质量。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是晒种、其次是包衣、最后是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通过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后期产量。此外,为了保证玉米种的发芽效果以及出苗情况还要进行催芽处理。首先把优质玉米种在阳光下晒上一段时间;其次要对种粒进行及时脱水和催芽处理;最后将催芽后的玉米种包装密封并置于干燥处储存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杀死一些害虫及病菌等等,防止不良因素对种子造成的影响。

3.3 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完成后,为保证产量和质量,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其中水肥管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苗移栽后进行科学灌溉,保证幼苗的长势。同时,还应科学选择灌溉的时间,保证玉米植株能够快速扎根。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涝死。对于施肥管理而言,需要注意钾肥的追加周期通常在半个月左右。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保证营养供应。玉米水肥管理应避免大量补水追肥,需要做到精准管理和精准管控,结合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选择相应的水肥管理策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提升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

3.4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往往会因病虫害问题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影响。因此玉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预防病虫害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区域,科学地总结更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下面对几种典型的玉米病虫害进行分析:(1)青枯病。青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从种子入手,播种前可以选择抗青枯病的品种,这种方式直接有效。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将病原菌隔离并杀死,保证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在出现青枯病的地带,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通常可使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混合后喷雾施洒防控。此外,若小区域有或单个植株出现病害,也可以使用多菌灵500倍液以灌根的方式防控,效果明显。(2)黑粉病。玉米黑粉病的发病率很高。当玉米患上黑粉病后,花蕾、叶片以及茎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色病瘤。从诱发因素看,主要是因病原过冬、氮肥施肥不科学导致的。为了避免因黑粉病影响玉米产量,种植户应科学地进行整地,要深翻晾晒,并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原的存活量;也可以运用轮作方式防控。播种前可以使用25%粉锈宁,以拌种的方式进行防治,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对于黑粉病的防控效果。(3)大斑病。大斑病通常发病于植株下部叶片中,发病后逐渐延伸到上部,此时叶片枯萎溃烂,容易导致植株死亡。发现该病发生后,要做好清理,可以通过运用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借助75%百毒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实践证明,此两种方式均可起到有效防治的目的。(4)玉米螟。玉米螟是十分常见的玉米虫害。玉米螟通过进入到玉米穗或玉米主干内,以折断的方式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在玉米幼苗阶段喷洒药物,通常会选择较为环保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瓦斯特霉素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措施,例如设置玉米螟诱虫灯、黄板等,吸引并捕捉玉米螟,降低其数量。

3.5 确定合适的收获时间

玉米收获时间也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玉米成熟的时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收获,或是获取的时间太早,也将会对其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玉米成熟初期,玉米定浆还未完成,如果过早获取,则玉米中会储存大量的水分,在农户储存过程中,会有一个晾干的过程,如果其中含有水分较多,玉米在晾干中途会流失大量水分,直接影响产量。但是,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收获时间,则玉米也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因素。例如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原因造成不能及时收获,或者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玉米过熟而无法收割,则玉米在田间可能会受到玉米蚜虫类以及老鼠类动物的破坏,导致玉米减产。而人为因素方面,如果农户错过收割获取时间,则玉米可能会面临丢失的风险,出现人为盗窃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种植时间和方式等,以此来提高产量和收益。

3.6 加强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

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我国目前使用绿色种植技术进行玉米种植的人数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种植人员都是农民,专门从事玉米种植的专业人员并不很多,大部分农民经济情况都不是非常好,尽管使用绿色种植技术种植的玉米产量更多,品质也更为优越,但是相对来讲成本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农民仍然选择传统玉米种植技术,由于人为因素限制,玉米种植当下无法实现优质高产种植目标,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也存在一定问题。农业农村部门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就必须让农民认识到绿色种植的重要性,加大玉米绿色种植宣传力度,转变宣传策略,转变农民种植观念,创新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促使玉米种植技术适用范围扩大。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群众中非常流行,相关部门可以抓住这一点,在短视频热门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加大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推广,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农民科普玉米绿色种植技术的优势,促使绿色种植技术推广范围及推广力度能够不断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需要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做出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转变农民群众的传统栽培管理模式,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为玉米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为农户带来更加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农业经济和工业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春玲,陈延华,何文天,等.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响应的Meta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41(9):12.

[2] 范光俊,阮忠德,阮氏月英,等.特色紫甜玉米自交系选育高营养水果型杂交玉米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8,53(7):12.

[3] 杨艳文.玉米“保險+期货”让合作社安心种粮——访武城县利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耿兆江[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8):50-51.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技术推广玉米
无花果田间管理
收玉米啦!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