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性写作审题策略
2024-01-15福建林晓兰
◎福建/林晓兰
从阅卷者角度看,考生在写作中扣题不紧、偏题离题、结构混乱、说理空洞是考场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原因何在?一些学生反馈因无法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只能断章取义;无法打开思路,只能泛泛而谈。考生在考场写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的问题。“所谓逻辑思考力就是建立逻辑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如果大脑中总是一片混乱,各种想法得不到整理,那么就不可能进行逻辑思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考查内容”部分一语中的地指出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为“即将进入高等学府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新高考作文试题的功能是通过给考生提供一个新的、复杂的探索问题的情境,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选拔人才。
作文试题材料就是考生要面对的问题,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主要是基于问题分析的说理性写作。考生在考场上审读材料需要运用语文学科知识,通过材料中的信息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选取了一道作文题,具体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之前,兴华中学要举办以“自律与他律”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自律比他律重要”,反方观点是“他律比自律重要”。
正方认为:自律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与社会道德,以此约束个人行为,从而做到“处闹市而心安,居乱境而有序”。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民表现出强大的自律意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同样是面对疫情,某些国家的民众不能严格自律,导致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说,自律比他律重要。
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篇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楚;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分析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针对问题展开深入有序的思考,这当中不少学生认为写作任务完成不好的原因是写作素材匮乏。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考生忽略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抛却写作材料,寄希望于考前背诵素材来拼凑文章,怎么能展示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方向是否和新高考对考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方向发生偏差?考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考生在考场上遇到的新的、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考生应基于问题去分析、解决,方向的调整、能力的落实、策略的建立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此题,谈一谈对于问题分析性作文审题策略的思考。
一、整体阅读,明确说理方向
考生在整体阅读上述作文题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写作任务要求:以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篇辩论稿,反驳正方“自律比他律重要”的观点。由此,问题性质已经明了,写作主旨已经确立,针对写作主旨的系统性分析思考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系统思考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要求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的思维能力。”考生须围绕写作主旨,审辨“自律”与“他律”两个概念,分析“他律”为何比“自律”更有价值。要想解决问题,考生必须观察问题“周围的环境”,通过观察来分析、判断环境中隐藏的利害因素,综合考量利害因素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关系中的有利条件。这里的“环境”就是试题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试题材料是为考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依据和提示,而不是给考生制造的障碍。“材料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能一用了之,更不能完全弃用,需对材料所涉事件进行定性与原因分析,需渗透到说理的全过程。”此言得之。
二、梳理层次,搭建说理框架
写作主旨确定之后,“解构”任务随之展开。上述材料作文包含两个段落。注意:材料分成几个段落、用几个句子表达,命题者并非随意为之。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可忽视。比如,总分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这则材料的第一段向考生介绍了整体辩论背景,第二段提供了正方的具体陈词,两段材料呈总分关系。
材料的第二段是重点,以句号为切分点,可分成四个层次,各层次表达要点及层次间关联整理如下:第一层,解释自律的内涵、作用;第二层,举例正面论证自律的作用;第三层,举例反面论证自律的作用;第四层,总结自律比他律重要。这段表述结构上为先分后总,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又构成了对比。
从分析中可以得到两点启发:第一,正方的发言结构完整、自成一体,反方表述时可以学习此优点;第二,要求写作辩论稿,驳倒对方的观点,反方可以借助这个层次表,逐层寻找对方的表述或思维漏洞。分析问题的过程如表1 所示:
表1
经过表格整理,说理的框架已然建立。考生如能摒弃投机取巧心理,将专注力放在问题上,抓住问题属性,沿着问题轨迹,逐层深入思考,那么写作中就能规避文章开头提到的断章取义和泛泛而谈的问题。
三、关注细节,探析命题意图
考生务必检查题目中是否有被忽略的但潜藏命题意图的词眼,如上述作文题的“高考之前”“兴华中学”这两个词。为什么要设置“高考之前”这个情境?“他律”对于即将面临高考这样至关重要的人生阶段的学习者是否有特殊意义?同样,“兴华中学”是否也暗示“他律”对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承担“振兴中华”重大历史使命的青少年的重要价值?看似寻常的词眼,很可能潜藏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答题指令或者答题提示。分析到这一点,考生才能做到精确扣题。
综上所述,针对问题分析型作文题,考生在审读题目过程中,应借助整体阅读,明确说理方向;梳理层次,搭建说理框架;关注细节,探析命题意图三步策略,可以更加精准实效地解决说理问题。
张开教授说表达素养是能够“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又简明、鲜明又生动。”这里的几个关键词“表达目的”“表达要求”“语境因素”“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提示师生:新高考作文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就是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就是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学双方都要脚踏实地,以真正践行“教——学——考”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