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2024-01-15韦兵兵
韦兵兵
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新时期环境下,如何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国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企若想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位置,应立足风险管理视角,强化内部控制,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模式,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减少企业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过国企内控模式构建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因此国企仍需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国企内控及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概念
所谓的风险管理,表示企业运营管理环节,准确识别各类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制定企业发展目标,评估风险,还应强化风险管控等。国企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准确识别并评估潜在风险,科学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有机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可实现各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提升国企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国企长远发展目标。风险管控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风险识别,二是风险控制,三是风险规避,其中风险识别环节,需要科学预测潜在风险,同时合理评估风险类型。对风险进行识别后,以此为基础,选择针对性的方案控制风险。需要对风险突发性特点加以考虑,制定风险应急方案,结合风险内容及类型,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有效规避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控模式构建原则
国企构建内控模式时,为使内控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国企内控模式构建需要具有全面性,涉及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目标等内容,保证内控模式贯穿国企全业务链条及管理决策,涵盖各部门、岗位。并且,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全员参与,以保证内控模式的科学构建。第二,有效性原则。该原则下,要求国企内控模式建设环节,与国企职能部门良好匹配,不仅要满足国企监管政策要求,还应与国企业务特点相符合,可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科学调整,保证内控模式建设的有效性。第三,成本效益原则。对于成本效益原则而言,要求国企构建内控模式时,将重点放在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风险识别与抵御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对国企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国企持续经营。因为内控模式构建环节会有相应成本支出,国企需要对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使运行成本低于运行效益。第四,系统性原则。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进行内控模式构建时,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立足企业战略目标进行风险识别、控制与应对,同时结合战略目标要求,进行部门职责划分,使各部门相互协同,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控模式构建策略
完善国企内控环境 首先,国企应成立内控管理部门,将企业文化精神引入内控管理中,推进全员内控管理。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增强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实现管理决策的全面落实,在管理人员引领下,强化全体员工内控意识,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国企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召开职工大会等方式,统一企业内部人员思想,保证行动一致。使全体人员参与到內部控制中,及时找出风险问题,并积极应对,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其次,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构建出有效制衡、权责透明的治理机制。实际工作中,应强化党的建设,向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党组织,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清晰其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权责范围,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强化董事会建设力度,对董事会运作进行规范。根据国企改革方案,科学构建董事会,按照企业章程及法定程序行使职权,提升董事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并且明确董事会的义务与责任。对经理层运作机制进行规范,科学制定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市场化选聘机制,构建完善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保证管理层良好履行自身职权,促进国企健康发展。
明确风险管理内控目标 国企管理经济活动开展环节,控制目标属于较为关键的内容,并且也内控工作的最终目标,属于内控系统较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构建内控模式时,应明确风险管理内控目标。对于风险导向型内控工作而言,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将风险评价作为关键,因此目标制定属于风险管理流程的重要方法。国企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管理要求、特征与内容,结合国企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内控目标,在内控目标制定环节,不可局限于短期效益,应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合理确定内控目标,从而确保内部控制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符。并且,目标确定后,应在此基础上,选择内控要素,共同形成完善的内控系统,使内控目标得到深入落实推进。此环节工作开展中,国企应更新原有目标体系,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提升风险管理内控效果。
健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有助于国企进行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及预防,制度建设环节,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国企内控模式构建环节,需要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使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转变事后审查模式,前移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并且最大程度上控制内部风险,提升国企经济效益,将不确定风险消除。第二,国企应结合国家文件、自身内控要求、管理情况,客观判断自身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破产风险与廉政风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国企在生产经营环节可以有效预防并应对经营财务风险问题,实现稳定发展目标。第三,对风险防控、评估、处理过程进行规范,国企需要成立风险评估防范预警小组,安排专业人员,在与专家机构联合下,分析、识别、评估生产经营环节存在的各类风险,做到专人专职,全面落实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
强化风险分析基础 站在风险分析视角,风险管控工作属于国企内控的一个核心目标,若想有效构建内控模式,国企应强化风险分析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使风险分析拥有较强的全面性。对于全面性而言,主要从多角度、全环节、全过程进行体现,国企应将风险分析引入所有环节与部门中,全面分析国企潜在风险,不可出现忽视或遗漏情况。其次,注重风险的深度分析。若想实现深度分析,不能只在分析结果中显示国企现存的风险及风险影响,而是需要对各种风险关联性等进行分析。在关联性上,对于一些风险而言,其并不是独立发生的,会与其他风险存在相关性,有可能是正向相关,也有可能是负向相关。国企应对风险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更加科学地制定应对方案。并且,国企工作流程较为严谨,拥有较强的流程意识,有助于风险深入分析,不会发生严重的风险遗漏问题。
积极引入风险管理方法 新时期环境下,内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完善下,国企内控制度、环境、机制、人才等方面,均得到完善。不过一些国企内控部门内控方案研发应用后,并未获得较高的内控管理效率,无法有效实现预期管理目标。这种情况下,未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为构建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内控模式,国企应积极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实现内控管理效用的进一步提升。国企需要对风险管理制度中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利用,将生产流程分析中的流程图法以及风险列举法等引入其中,对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环节、采购运输环节、订单处理环节等,从而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以此为基础提升管理效率。
提升内控人才素质 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环节,一些国企虽然成立了内控部门,不过在内控人力资源配置时,应用的是从部门中抽调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下,各种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过由于这类人才不具备完成的内控知识结构,缺乏较强的内控实践技能水平,无法很好地满足内控管理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到了内控管理成效。为解决这一问题,国企需要借助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内控部门人才的综合素质情况,按照评价结果,科学制定有效、科学的培训方案,加大内控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国企可组织开展内控风险管理专题会,针对人才知识结构优化,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确保内控人才能深入了解内控风险管理的价值,并明确此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并且,借助典型的内控、风险管理案例,进行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制度关系及区别的对比分析,从而使人员掌握有效的管控方法。此外,完成专业化培训工作后,需要结合内控部门岗位情况,科学分配人才,使人才在岗位中发挥出自身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协同合作。
健全审计监督体系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若想实现内控模式的有效构建,应科学设置审计机构,健全审计监督体系,并良好履行审计职责。审计部门需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同时做好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使审计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水平,获得更高的综合素质。国企审计部门工作环节,需要对国企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管控实际情况给予实时监督。国企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有效监督制约各个环节,如物资采购环节、资产验收环节、物资计量环节,防止发生资产浪费以及财产损失等情况,使国企资产更加安全、完整。国企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全面推进工会监督、政务公开等制度,同时将重大经营事项提交至职代会,由其实施讨论。国企审计部门需要监督国企内控执行情况,还应进行“软控制”环境创设,指导内控过程设计,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考核监督,同时科学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内控成效。
提升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环境下,国企若想高效实施内控工作,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全面的信息共享服务中心。所以,国企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强化部门与员工间的信息沟通交流,还需要将企业信息化程度提升放在重要位置,根据“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重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全面共享。第一,国企需要固化处理日常工作流程,针对机械重复的工作,进行流程表单固化,促进工作执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对内控管理进行规范,保证相关信息传达的及时性。第二,结合国企具体情况,进行相关信息共享系统开发,包括OA线上办公审批、项目建设平台等,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同时还应有效衔接各个系统,逐渐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第三,构建财务信息数据库,进行各项数据信息的定期收集、整理与分析,结合国企内外部环境及实际需求,调整内部控制模式,降低经营风险。系统性评价财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获得准确的财务报告,促进国企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促进国企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存在紧密的联系,两者不可分离。内部控制属于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风险管理时,则需要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作为保证。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构建内控模式时,应明确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内控模式的科学构建,提升企业决策科学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各类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促进国企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