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中小型保险行业的影响分析
2024-01-15李贞
李贞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多层次发展和创新变化。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也需要新的变革顺应新的发展格局,遵循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使金融工具的核算更加符合金融发展的实际运作规律,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以此实现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推进实施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势在必行。按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简称IFRS9,以下称为“新准则”)自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已经正式开始实施;非上市保险公司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保险行业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改革创新,为深入贯彻保监会“保险姓保”的工作要求,保障是保险业根本功能,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保险公司的运营有两大中心,分别是投资和承保,盈利体现在投资收益和承保收益,通常称投资收益是利差的体现,承保收益主要是死差和费差。保险公司收取归集到投保人的保费之后,在监管允许的额度和规定的投资范畴内进行资金运用,追求稳定且较高的投资回报,这就有了丰厚的利差收益。所以保险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必定是举足轻重的,险资的运用自然也是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2021年,财政部发布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日期允许暂缓至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的日期,也就是最晚于2026年1月1日实施。为了同步实施I9和I17,未上市的中小型保险公司还在积极学习新准则,咨询探索双准则的落地方案。如何借鉴已实施的上市保险公司经验,如何既满足监管要求,又能控制人力成本和系统成本,让新准则平稳落地、顺利过渡,是大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想要探究中小型保险公司在IFRS9切换前后的一些影响及应对措施,如何做好切换前的准备工作,如何做好切换后持续的资产配置管理、平衡各项资产权重、稳定财务业绩报表,以便更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中小型保险公司所处形势。
新准则重分类给利润表带来的波动及影响
从保险行业的性质,通过各公司年报数据分析可以看到金融工具占到保险公司资产的80%以上,资产的组成按照原准则大致分为几大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分为了三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原准则的金融产品分类是以管理人员持有金融产品的目的进行投资分类,进而财务入账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下核算,这样的分类规则赋予管理人员较大的裁量权,依赖其主观判断、缺乏客观透明的统一标准和依据。
在未切换新准则的中小型保险公司中,随机选取了5家保险公司,根据他们2020-2022年披露的公司年报分析其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情况,发现在原准则的分类模式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金额占比很高,平均占比超过了35%,个别占比在50%以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原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分类包容度大,既能放基金、债券、非标理财产品,也能放股权投资,意味着主观操纵利润所带来的风险敞口越大。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金额占比越高,在新旧准则切换时候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也就越大。在会计实务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不影响当期利润,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出售时进行结转,即出售时“其他综合收益”里边的浮盈或者浮亏才会转入“投资收益”中,影响当期利润。当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意味着利润表下“其他综合收益”里存在着大量的浮亏和浮盈,当这些资产处置时,将会冲击利润表,带来大幅震荡。
基金投资的影响 原准则中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的基金投资,在新准则切换后需要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在新旧准则转换日,基金投资重分类后,其他综合收益里边存量的浮盈亏是不得通过投资收益科目去转换的,而是直接转为留存收益,这就意味着以前年度形成的公允价值差额无法再通过切换后的处置转换为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增减项,进而无法影响利润表。转换日之后,基金投资都在FVTPL下,其公允价值变动将实时影响损益,增加了利润表的波动,给财务业绩呈现管控加大了难度,利润表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将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震荡。
股权投资的影响 股权投资通过非公开的方式筹集资金,寻求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机会,通过并购、IPO、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最终实现资本增值、高投资回报的资本运作过程。原准则下股权投资可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当处置股权投资时,股权投资产生的盈利计入投资收益,形成利润,拉升利润增长。但是新准则下,股权投资归为其他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切换后处置股权投资的盈利不得确认为投资收益,而是直接转为留存收益,不形成当期利润。如公司追加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将从可供分類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下,处置过程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余额都会转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但是新准则下,处置其他权益工具时,其他综合收益是不得结转入当期损益的,而是转为留存收益。新准则压缩了操控利润的空间,尽可能地限制人为盈余管理。
债券、债权投资的影响 原准则下的债券、债权投资在新准则下有三个分流方向:一是通过合同现金流量(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判断,分类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二是在通过SPPI测试之后,还需要根据管理模式来决定,当持有是以出售为目的,则分类为FVTPL,通过短期持有赚取差价为目的,此时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当期利润的;三是不考虑合同现金流量(SPPI)测试结果和业务模式判断,直接选择分类到FVOCI,未来出售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影响当期利润。
新准则减值定义给利润表带来的波动及影响
新准则对于金融资产的减值进行重新定义,由从前“已发生损失法”转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原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为有客观证据证明对方违约或财务困难,是事实认定后才进行减值确认,财务报表体现到该金融资产风险时效严重的滞后,让报表使用者变得被动。新准则则要求在金融资产取得时就充分预估其减值迹象,如存在减值风险当期确认“预期信用损失”。这样减值时间得到提前,能够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及时获取减值信息,及时决策。新准则的“预期信用损失法”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实施过程中,评估的准确性成为关键,而随之带来的执行成本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理想状态是完善投资部门的投后管理政策,利用系统监测金融产品的实时风险状态,同时优化和提升风险管理部门对金融风险的嗅觉灵敏度,这样预期减值的偏离度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系统搭建、专业人才的储备等,都是需要长时间去构建和迭代完善的过程。另外,预期减值损失作为估计值,假如一个金融产品在买入后不久出现了可能预见的风险很可能导致其价值降低,于是提取了大额减值准备,但后期交易对手财务状况出现好转或者重组后能够继续履约,那么前期确认的减值准备就会通过损益转回,拉升利润。预期损失是否会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通过对减值的提取和转回操控利润表,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这也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应对举措
第一,根据管理人员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具体分析每支基金产品在转换日前是否需要处置。对于浮盈的基金产品,如在转换日前卖出,则可以按照结转规则计入投资收益,增加公司当年利润,并可以在转换后考虑合适机会再次买入,持续给公司带来盈利。对于浮虧的基金产品,如在转换日前不卖出,则在转换日浮亏部分全部转入留存收益,以前年度亏损不会被带入转换后的新准则下计量,但是亏损的事实是存在的,需要在后期计算投资收益时候考虑该因素。转换后再卖出的基金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量的是从转换日后开始累计的浮动盈亏,处置后变为买卖价差收入,进而影响损益。换而言之,如果转换日前不处置可供下的基金产品,那么就要考虑分段计量该产品带来的浮动盈亏。对于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资产,受市场因素导致公允价值波动较大,为避免其波动带来的利润震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选择价格波动较小的股票和基金进行配置,或者利用产品组合对冲,从整体上把控波动振幅在一个可接受、可容忍的范围内,让波动变得可控,而不是完全交由市场震荡。
第二,转换日前,将能够提前分红的股权投资产品进行分红收益的账务处理,将能够纳入投资收益的部分,提前进入利润表。FVOCI类资产在新准则下虽然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但是获得的股息分红是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的,这就意味着增加优质股权资产配置既降低了利润负面波动还能一定程度上拉升利润。所以对于是否需要在转换日前处置股权投资,需要评估未来效益,慎重考虑。
第三,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处于利率下降并将会持续下降的状态中,寿险公司险种负债期限较长,现金的流入流出有可预测性,故而公司的资金配置会优先考虑稳定而收益相对较高的非标债权和信托产品,以匹配产品久期。债券的投资选择应优先政府债和一些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债,从而控制预期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债券的选择着重关注国家基建大项目,比如高速公路、地铁等,还有地方政府重点推进的城投项目,这些项目周期长,收益率相对较高且风险小。
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不断提高,用以满足管理者的决策需求。新准则的实施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各项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利润表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等项目的数据呈现,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准则的实施推动着中小型保险公司战略格局的调整,保险公司日后对于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投后管理、利润预测、可持续经营等事项都要重新思考和规划。优化制度机制,深化数据治理,强化数据驱动,落实责任到位,实现覆盖全面的企业级数据管理体系;精确算法、精细模型、高效流程,三位一体构建新准则会计核算,这样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实现高效决策,更好地服务公司高质量前进。
(作者单位: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