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变化及对策探究

2024-01-15王培娟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时代大数据

王培娟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理念正逐渐被革新的思维所替代。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手段,不仅关乎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还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它在防范和发现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在阐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基础上,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完善审计数据管理体系、打造财务信息大数据交互平台、建立具备专业能力的审计队伍、推动审计制度的革新与升级等策略,以期对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责任审计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39.47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

(一)审计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实地考察为主,审计人员在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搜集和分析数据,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做出审计结论。而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审计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改变。非实地审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全局的视角看待审计对象,除了对随机样本的分析外,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审计团队需获取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报告和监察机关审查报告,并针对上述报告中提及的问题进行实质性复查。同时,审计团队还需要关注与被审计单位决策密切相关的各类会议记录,如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并将其转换为电子格式、图像和音频视频资料,以便于进行关键词搜索和内容分析。再将其与结构化的大数据信息结合,例如产权证书、投资合同等法律文件明确资产权属和投资责任;供应商信息揭示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合同管理、采购和销售流程详细记录、追踪资金流向和评估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与业务决策和审批相关的流程数据为审计团队提供操作层面的分析视角。将所有信息进行同期比较和证据收集,从而得出更为精确和完整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结果的广泛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常作为领导干部人事调整的关键参考。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受制于审计费用和历史背景,多以离任审计为核心,主要揭示已知的经济责任问题,并提议解决方案。由于前任领导在审计之后往往已离任,这导致“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得益于先进技术和问责机制的进步,经济责任审计正向着全面化的方向转变,不仅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革新,更是审计观念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

全周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标志着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的转变,有助于实现对经济责任的持续跟踪和动态监管,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感和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审计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推广,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变得更为迅速和精确。审计机构可以依托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准确揭示经济责任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预测潜在的风险点,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评价过去的经济行为,更能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警,辅助领导干部优化决策,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全周期经济责任审计体制的改革,加强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反馈,确保了审计结果真正转化为提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动力,为构建清晰高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三)审计人员思维的演变

在大数据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维护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率和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从审计工作体系的角度看,新技术应用不仅为审计体系带来了革新,也揭示了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内部对现代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对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和选拔。传统经济责任审计受限于环境、人员及成本等因素,往往采用抽样审查方式,不仅导致审计全面性不足,而且增加更多难以识别的审计风险。但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的快速增长,要求审计人员对数据进行完整采集与全面分析,促使其逐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思维,从而构建集企业全局信息、管理层基础资料、部门内部关系网络、客户信用记录、资产管理信息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数据画像,并遵循“现实审计场景——特定审计标签”与各画像间的映射规则,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全方位分析,将被审计单位运营中的潜在或已知风险与审计中固有或预计的风险进行综合考量,有效评估被审计单位对策略性风险管理的能力。[1]

因此,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审计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同时也对审计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对数据的敏锐感知,面对大数据提供的丰富信息,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准确筛选并深入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网络的风险因素如病毒、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不仅给审计对象带来损失,还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信誉。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大数据时代环境变革中的挑战

(一)大数据审计体系不健全

当前,审计实践主要基于《国家审计准则》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执行条款,缺乏针对大数据审计责任划分的明确政策法规,审计机构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审计分析手段和证据收集依然沿用传统模式,着重于纸质材料的查验,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统一的审计标准和规范指导,导致审计活动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存在标准化、规范化的缺失,这种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审計工作的效率;现有审计准则在数据信息保存和获取方面的指引尚不明确,为审计实践增添了复杂性。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审计流程中,审计人员根据现有准则已经习惯于优先考虑纸质证据而对电子证据持保留态度。尽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确定疑似问题,但审计人员仍对其抱有疑虑,认为必须实地复查以确定真实性。在确定疑点后,需收集纸质证据如凭证、单据和合同等,并转化为电子版,经过确认和签章后,才能整合到审计报告中,这种过程增加了审计的复杂度并降低了效率。

(二)经济责任审计系统建设不完善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要求具备功能完备且高效运转的大数据支撑系统。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系统建设往往因资金投入、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导致大数据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等关键环节中,审计人员无法将大数据技术完全融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环节,不仅延长了审计周期,还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了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2]同时,某些大数据审计模型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未能真实反映审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导致审计数据的不合理,使审计决策偏离实际。此外,部分审计人员对于如何有效地运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分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且现有的培训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和应用指导,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技能,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广泛应用。

(三)综合型审计人才严重缺失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处理众多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时,常常难以迅速揭示数据背后的模式与问题,明显缺少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能。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标准越来越高,不仅要熟悉常规的财务和审计知识,还必须掌握数据挖掘和信息技术分析的专业技能,构建和应用各种数据模型,以适应不同的业务环境和审计需求,并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更早地识别异常指标和潜在风险,有效防范财务舞弊和管理疏失,从而减少企业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然而,尽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编程语言(如Python、R等)、数据库查询语言(如SQL)并具备强大分析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仍然相对稀缺。[3]这使得审计机构和专业团体难以引导审计人员掌握并应用“互联网+”的策略、深入了解新兴技术,并提升数据处理及分析的专业能力,进行数据的整合和交叉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三、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应变策略

(一)完善审计数据管理体系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及应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从国家層面明确审计机关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共享的职能和权限,赋予大数据审计以法律地位,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纳入法律框架内,为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并规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侵犯到个体或企业的合法权益。审计署等监管机构需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及时修订和更新审计准则,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需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地方审计机关则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优化符合地方特色的大数据经济责任审计流程规范,同时保障与国家审计准则的衔接和统一。

2.设计综合大数据技术的经济责任审计分析框架。覆盖预算编制、资金分配、支出执行、收入管理和财务报告等各个阶段,动态、直观地呈现被审计实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根据各项目、区域和行业的具体需求,构建审计数据标准化格式,整合财务与业务数据,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数据库。[4]对于频繁发生的违规违纪事件实施系统性的分类管理,深入挖掘和记录事件的具体原因、涉及的来源、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揭示违规违纪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预防和处理类似事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建立审计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在数据采集阶段,审计单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协同工作,确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建立VPN(虚拟私人网络)或使用SSL(安全套接层)等加密协议来保障数据在远程访问通道中的传输安全,有效预防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篡改。在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审计机构应该建立分级数据访问控制系统,确保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其工作所需的数据范围。此外,应当部署综合的安全策略,如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在数据处理和应用阶段,大数据审计系统应当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部署。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应用不同级别的安全措施。此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以便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这包括数据泄露的通知程序、数据恢复策略和事后分析流程。

(二)打造财务信息大数据交互平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被审计实体所面临的业务环境和管理活动日益增长,其中“4V”(即体量、多样性、速度和价值)已经成为审计对象的明显特点,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逐渐增高。为此,构建智能化审计信息服务系统,将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迈进的关键。首先,审计平台的开发者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将网络数据技术、5G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和金融区块链等尖端科技整合到审计信息服务系统中,实现审计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实际的审计需求为基础,全面开发“审计大数据——财务信息”交互平台,以支持实时数据更新和共享,加强跨部门和机构的信息流动和业务协同。其次,审计人员在使用新型审计信息服务系统时,需要不断进行流程创新和优化。根据审计任务的特点和重要性,灵活调整审计流程,增强其前瞻性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最后,审计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利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和加密手段,确保所有的审计数据都在安全的环境下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漏或未经授权的访问。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数据主体的隐私权。

(三)建立具备专业能力的审计队伍

在大数据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审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处理广泛审计信息的能力,确保对数据库中的审计信息拥有深入的逻辑解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5]深入理解“智能审计+”的核心思想,熟练掌握企业数据库、互联网技术、区块链以及其他相关的大数据技术,以实现审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为审计工作带来创新,提高审计效率并控制潜在审计风险。同时,将处理财务数据的能力视为筛选审计人才的基础标准,进而致力于培育多技能型人才,确保人才资源配置的优越性。

(四)推动审计制度的革新与升级

为了推动审计制度的革新与提升,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必须紧密合作,共同适应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要求和挑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领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节点,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这要求审计实践者必须深化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吸收和融合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审计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根据大数据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对现有的审计标准和内容进行深度反思和重新定义,确保审计工作的指标与评价体系与时俱进;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实践,探索与日益复杂的经济现象相适应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对现有审计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估,挖掘潜在的优化空间,引入创新思维和手段,如运用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可靠性和效率;加强对现行审计问题的持续跟踪、监督和检查,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起更加完善和有效的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敷衍整改或虚假整改行为,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将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与审计流程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审计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主要参考文献:

[1]陶畅,尹珍丽.大数据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变化及难点分析[J].营销界,2019(29):150-159.

[2]陈伟,高杰,居江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经济责任审计[J].财务与会计,2018(21):51-53.

[3]邓红辉.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智能化:架构思路现实基础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21(18):56-59.

[4]沈慧,姚恒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21(33):70-71.

[5]宋玉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变迁及基本经验[J].企业研究,2023(04):6-11.

责编:吴迪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时代大数据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