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残毒性试验调查

2024-01-15丁小娟陈惠蓉易先华杨雪梅

四川蚕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茧层蚕种噻嗪

丁小娟 李 俊 陈惠蓉 易先华 杨雪梅 丁 恒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噻嗪酮,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对作物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被作物叶片或叶鞘吸收,但不能被根系吸收传导。目前噻嗪酮作为防治农业害虫的常用杀虫剂,在桑园用于桑白蚧防治,具有良好效果,但对养蚕制种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解噻嗪酮在桑园使用后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对养蚕制种的安全性,开展噻嗪酮的残毒期及对家蚕饲育制种影响进行试验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家蚕为四川省三台蚕种场苏稽场区提供的“781”原原种。

供试地块为四川省治蚕种场苏稽场区自有桑园2 号地块,桑品种为“湘7920”。

供试农药为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介卒”吡虫·噻嗪酮,总有效成分含量18%,其中吡虫啉含量2%、噻嗪酮含量16%。

施药机械为背负式手摇喷雾器。

1.2 试验时间

喷药时间为2022 年4 月18 日,采叶养蚕时间为2022 年4 月19 日~6 月1 日,制种2022 年6 月16 日~6 月18 日。

1.3 试验方法

1.3.1 残毒性试验

试验施药浓度设计为1 500 倍(代号A)和750 倍(代号B)2 个浓度梯度,不施药处理C 为对照,不设重复,采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进行整株喷雾,喷药做到从上到下,叶背、叶面及枝条、树干均匀着药,每个处理喷施3 行桑树,各处理间留3 行作为保护行,每个浓度处理后的桑叶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从第1 d 开始同时饲喂1 龄蚕和3 龄蚕。

1.3.2 蚕种制造试验

残毒性试验各浓度处理区连续饲喂整个3龄期均无中毒情况发生后,用各处理区桑叶在同一蚕室,用相同常规饲养技术处理另饲喂一批蚕,从2 龄起蚕至4 龄,日给桑3 次,4 龄饷食24 h 后分区。每区200 头,各设置3 个重复。饲养至上蔟,每次给桑前逐区观察,发蛾后通过自交制种。观察、统计各饲育区蚕发育表现,种茧期调查蔟中死蚕、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制种期调查母蛾产卵情况、产卵量及良卵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噻嗪酮对家蚕的致死情况

由表1 可知,采摘不同浓度的噻嗪酮各处理区的桑叶同时饲喂1 龄和3 龄蚕。用药后1~3 d试喂,1、3 龄蚕均出现身体扭曲呈S 状、吐胃液等典型急性中毒症状,后死亡。药后5 d 试喂,750 倍处理区1 龄蚕急性中毒死亡,3 龄蚕少量急性中毒、其余继续给桑后陆续死亡,说明有累积中毒现象;1 500 倍处理区1 龄蚕出现少量中毒,3 龄蚕正常。药后7 d 试喂,两种浓度处理区的1 龄蚕均只出现少量中毒、3 龄蚕正常。药后9~11 d 试喂,各处理区均未出现急性中毒及累积中毒现象。从龄期上看,用药1 500 倍的5 d 试喂3 龄蚕,蚕发育正常,用药750 倍的7 d 试喂3 龄蚕,蚕发育才正常。

表1 噻嗪酮施用后不同时间的家蚕中毒情况调查

2.2 噻嗪酮对蚕种制造的影响

桑树喷药后17 d,用各处理区和未施药对照区桑叶同时饲喂2 龄起蚕,4 龄饷食24 h 后定蚕头,每区200 头,饲养至上蔟,观察结果是各处理、各发育阶段蚕表现正常,均无中毒症状表现。各处理区上蔟后7 d 采茧,8 d 剖雌雄茧各25 粒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剖100 粒茧调查健蛹率,发蛾后经自交产卵,调查健康性和茧质成绩(见表2),显示不同施药浓度对四龄结茧数及健蛹率成绩均高于对照,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平均良卵数及平均不良卵数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表2 噻嗪酮施用后蚕种生产性能调查

进一步对茧质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均经过反正弦值转换),结果见表3、表4,显著性水平设为0.05,两种浓度茧质成绩方差分析得出其概率P 值为0,说明两种浓度药后饲养家蚕的茧质成绩波动小,成绩稳定,无显著性影响。

表3 噻嗪酮对家蚕茧质成绩方差分析结果

表4 方差分析结果(α=0.05)

3 结论与分析

3.1 桑园施用噻嗪酮,对蚕毒性残效期在9 d 以上

本试验设计的噻嗪酮750 倍液和1500 倍液,喷药后立即采叶养蚕,不论是1 龄蚕还是3龄蚕均出现中毒症状并死亡,说明噻嗪酮对蚕毒性强。噻嗪酮750 倍液防治桑树粉虱、介壳虫,是推荐的常用浓度,本试验2 种浓度喷药后,不间断采叶养蚕,第7 d 的1 龄蚕和3 龄蚕出现少量中毒,第9 d 的1 龄蚕和3 龄蚕均未出现中毒情况,表明2 种浓度的噻嗪酮残效期在9 d 以上。同时1 龄蚕噻嗪酮750 倍液和1500 倍液均出现少量中毒情况,而3 龄蚕噻嗪酮750 倍液出现少量中毒情况,噻嗪酮1500 倍液正常,3 龄蚕较1龄蚕的耐药性较强一些。

3.2 噻嗪酮对家蚕制种影响较小

本试验药后17 d 采时正常饲养,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及发蛾制种无影响,显示噻嗪酮可用于种茧育桑园及周边农作物防治桑树粉虱、介壳虫等害虫,但用药应注重安全间隔期,建议15 d 以上。因试验规模有限,只对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介卒”吡虫·噻嗪酮进行了试验,更多的浓度梯度、更准确的残效期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本次试验是在春季进行,晴好天气居多,若在使用过程中遭遇长时间偏低气温,应适当延长安全间隔期,以保证蚕作的安全。

2021 年以前,原四川省苏稽蚕种场桑园介壳虫发生严重,多采用常规方法防治,冬季先用竹刷擦刷有虫枝干,再用石硫合剂喷雾,来年夏伐后仍要用竹刷擦刷有虫树干,防治费时、费工、效低。2021 年冬季在原四川省苏稽蚕种场用噻嗪酮防治介壳虫,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茧层蚕种噻嗪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781A和781B原原种繁育成绩比较分析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