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锦绣1 号” 的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探讨

2024-01-15蒋拥辉黄红英

四川蚕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收蚁蚕期杂交种

蒋拥辉 黄红英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蚕种场,湖南 常德 415000)

夏秋用家蚕品种“锦绣1 号”(锦·绣×潇·湘)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协作育成,具有抗频发性血液型脓病、斑纹全限性、高产稳产、丝质优良特点[1]。2020 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会的审定,其各项审定指标均超过了指定对照品种 “秋丰×白玉”[2,3]。近年来作为湖南“222”蚕桑规模化养蚕模式的优良新蚕品种予以大力推广[4,5],其在湖南推广规模快速扩大,现已是湖南夏秋季主推品种,并于2021 年与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6],在云南、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有规模应用。常德市鼎城区蚕种场于2019 年开始引进繁育该品种,2021-2022 年春秋季开展了该品种的规模化繁育,对其繁育特点积累了一系列认识。

1 繁育成绩

2020-2021 年的春季、秋季分别在种场原蚕繁育基地行了4 次“锦绣1 号”一代杂交种的繁育试验。原种繁育以20 张杂交原种为1 个制种批,春季收蚁时间分别为4 月28 日、4 月30 日,秋季收蚁时间分别为8 月25 日、8 月28 日,日系杂交原种均比中系杂交原种早2 d 收蚁。小蚕期采用叠框式蚕匾育,大蚕期采用地面育。原蚕使用塑料折蔟上蔟,均以制种批种茧在种场统一调查制种。在整个养蚕制种过程中均及时记载催青、蚕期、蛹期发育经过,统一调查单张原种孵化收蚁量、健蛹率、千克茧颗数、千克茧制种量与单张原种制种量等。

1.1 原种的发育经过

以3 个在场部饲养的制种组为对象,各制种组分别饲育中、日系制种批各1 个。进行杂交原种发育经过调查,其配备有相对标准化蚕室与制种用具,各季发育经过均为3 个制种组的平均值。从表1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中系原蚕在蚕期发育经过与蛰中经过,均要比日系原蚕短1 d左右。但2022 年春季因整个蚕期均处于湖南历史上少见的连续低温多雨天气,中系原蚕发育明显偏慢;2022 年秋季的整个蚕期则处于连续的30℃以上高温控制下,原蚕发育明显加快,发育经过明显缩短。

表1 2021-2022 年春、秋季 “锦绣1 号” 杂交原种的发育经过

1.2 原种的繁育成绩

“锦绣1 号” 中日系杂交原种的春季收蚁量均比对应的秋季收蚁量低,是因春季使用原种为前一年的秋制蚕种,而秋季使用原种为当年春制蚕种,从而导致即使秋季公斤茧颗数明显偏多,但单张原种的产茧量春秋间差异则不明显。中系原种的公斤茧颗数春季比秋季少133 颗,日系原种的公斤茧颗数春季比秋季少108 颗;中系原种的健蛹率春季比秋季高5.1%,日系原种的健蛹率春季比秋季高6.8%;中日系原种的千克茧制种量春季均比秋季高0.9 张;中系为母体的一代杂交种良卵率春季比秋季高0.77%,日系为母体的一代杂交种良卵率春季比秋季高0.84%,而且春种调查蚕种为冷藏浸酸种,秋种调查蚕种为越年种。2022 年秋季因连续高温天气与桑园干旱的影响,致使中日系原蚕种茧的健蛹率比2021年秋季低,公斤茧颗数多,公斤茧制种量低,良卵率也低(表2)。

表2 2021~2022 年春、秋季 “锦绣1 号” 杂交原种春秋季繁育成绩

2 技术探讨

夏秋用家蚕品种“锦绣1 号”具有多化性血缘、斑纹全限性及深色蛾翅等特点。在一代杂交种多次繁育实践来看,其所生产的蚕种常有少量生种发生,在越年种保种过程中还会发生个别再出卵,必须在繁育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利用斑纹限性及深色蛾翅的特点可以提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与蚕种质量。

2.1 繁育技术措施

2.1.1 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家蚕的营养来自桑叶,其质量不仅影响蚕的生长与健康,而且还影响蚕的体质、茧质、卵量与化性等。本场位于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水网纵横,地下位高,往往会导致桑叶含水率高,桑园冬季需加大桑园有机肥施用量,一般15-15-15型复合肥150 kg/666.7m2以上,或厩肥1000 kg/666.7m2以上,夏肥一般15-15-15 型复合肥200 kg/666.7m2,并配施一定量的氮肥或有机肥。春季大蚕期用桑需提前至二眠时开始桑树摘心。

2.1.2 把握原种出库时间,避开高温时期

为了避开春季制种期高温,一般在每年的4月15 日左右出库,尽力错开6 月中下旬开始的高温季节;秋季一般控制在8 月15 日以后开始出库,既要主动规避开每年9 月上旬大蚕期还可能依然存在的高温酷暑天气,又要兼顾夏伐桑园的桑叶因干旱等原因导致桑叶过早老化问题。

2.1.3 严格执行繁育技术规程,控制生种发生率

严格把握催青期戊3~己5胚胎用25.5℃~26.5℃催青,并给予18h 的长光照,切忌接触低温。小蚕期1~2 龄饲育温度不要低于27℃,大蚕期(特别是5 龄中后期)要尽力避免连续28℃以上高温,且减少夜间感光时间;蛹期要防止高温,特别是要控制连续高温,上蔟营茧第1 d,可用25.5 ℃左右温度保护,待茧形成后,可降至25 ℃以下,需发蛾调节时,要尽早进行。

2.2 限性特点的利用

2.2.1 蚕期分蚕

由于“锦绣1 号”为斑纹限性品种[1],无论是中系杂交原种,还是日系杂交原种均可在4 龄饷食1 d 以后,根据普斑为雌、素斑为雄的原则开始蚕期分蚕。分蚕期间为了便于肉眼分蚕应改喂切叶,待蚕座桑叶基本食尽后,开始组织人力肉眼分蚕,一般控制在2 d 内完成。在首次分蚕完成后还需进一步组织技术人员对分养的雌雄蚕分别进行1 次复鉴,确保雌雄分离彻底。相比历年繁育非限性品种的传统鉴蛹用工,蚕期分蚕可节约鉴蛹用工的3/4 以上。雌雄鉴别准确率从98%左右,提高到几近100%,大幅度提高了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而且非制种技术熟练工人也可参与,分蚕技术极易普及,降低了对制种技术熟练工的过度依赖。

2.2.2 减雄扩雌

减雄扩雌是根据斑纹限性品种的限性特点,在蚕期有计划地淘汰部分雄蚕,在桑叶蚕室等不增加的条件下,扩大雌蚕饲养量,以提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的一种繁育技术措施。从2020 年起的连续春秋繁育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淘汰雄蚕比例不得超过全部雄蚕的1/3,秋季淘汰雄蚕的比例不得超过1/4,就会确保雄蛾不“三交”,防止因所留雄蚕比例偏低,雄蛾交配次数偏多所带来的不受精卵率偏高问题。这也要求所保留雄蚕需与雌蚕饲养技术一样,做到消毒防病与良桑饱食,提高其体质。在同样桑叶使用量的情况下,一代杂交种制种量可稳定提高10%~18%。

2.2.3 交配防纯

“锦绣1 号”的中系蚕蛾为白色,日系蚕蛾则为深色花翅[1]。在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中系蚕蛾与日系蚕蛾间存在可肉眼可辨的差异,可以据此判断是否发生纯对。交配蚕蛾间蛾翅体色相同者则可及时淘汰,可进一步保证一代杂交种的杂交彻底性。

猜你喜欢

收蚁蚕期杂交种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晚秋蚕饲养技术要点
散卵蚕种定卵收蚁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