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和案例研究
2024-01-15黄旭郑长娟
黄旭, 郑长娟
(宁波财经学院 金融与信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75)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同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将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具备正确思想政治素养、伦理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全面素质的“工程经济学”人才。
“工程经济学”课程在提供学生经济决策和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将思政教育融入该课程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工程经济学”课程过于注重经济理论和技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这可能导致学生在纯粹的技术培训中,缺乏对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的全面理解。其次,现有的评价体系过于侧重知识和技能的测量,而未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经济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的综合评价。 因此,如何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平衡经济理论、技术知识与思政教育,以及如何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具备经济思维和爱国情感的综合性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融入经济学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概念、实践和价值意义方面进行了研究。 罗云等[2]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属性,并结合高校教学探究了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张翼等[3]将上述理念应用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视角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王小红等[4]指出:“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囿于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讲解,而应对课程中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和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辩证对比性教学,“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 陈进[5]、孙亚南等[6]提出:在课程思政中应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综合素质。 毕晶[7]、陶韶菁等[8]指出:课程思政在评价方式上,应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上述研究, 本文在 “工程经济学” 课程中以CDIO (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operation)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线的渐进式思政体系,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案例中,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式,同时形成了“线上线下+平时+期末”的多维评价方案。
1 “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1.1 以CDIO 教学理念为指导,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线的渐进式思政体系
CDIO 教学理念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强调工程实践导向、跨学科整合、团队合作和项目驱动学习。通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CDIO 旨在打造全球视野下具备全面素养的工程专业人才,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本文借鉴CDIO 教育理念,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同时具备经济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的CDID 教学理念下的渐进式思政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CDIO 教学理念下的渐进式思政体系
阶段一:构思
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问题识别能力,为后续设计、实施和运作提供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构思阶段需要重点传授“工程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成本、效益、投资和财务分析等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以及掌握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方法,为后续问题识别和解决提供必要工具。
阶段二:设计
设计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经济实践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 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面对复杂的经济决策情境,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因素。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学生需要权衡投资成本、社会影响和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从而做出综合性的决策。
在项目设计中,须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社会需求以及其他重要思政主题。 例如,学生设计新能源项目时需思考如何与国家能源战略相结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体现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爱国情怀。 通过思政主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工程经济决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阶段三:实施
在实施阶段,学生将经济决策付诸实际行动,深入体验经济活动的执行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了解决策对项目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例如,参与资源调配、预算控制和进度管理等工作,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展现对社会的关注和贡献。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体会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巩固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阶段的实际操作和社会参与将学生从理论学习者转变为实际行动者和社会参与者,为培养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供有力支持,使他们成为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做出明智经济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阶段四:运作
在运作阶段,学生需要关注项目的长期运行与维护,同时思考项目的长远影响和社会责任。 首先,他们须对项目进行评估,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全面决策能力。其次,需要考虑项目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运行过程中优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进行与工程经济相关的社会问题研究,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社会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研究,学生不仅加深对工程经济的理解,还展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切和责任感。
1.2 挖掘以服务于中国为核心的思政元素,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强调个人的发展应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中去。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教材、重构教学内容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第一,选取合理的教材。 在教学中优先选用“马工程”系列教材,因为它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出发,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评述分析。 这样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辨析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构建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渗透思政元素。在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课件时,要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入,赋予课程以“育德功能”和“思政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表1)。 第三,重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些思政元素在“工程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表1 “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模式
1.3 形成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案例驱动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积极参与知识建构。 教师不仅提供案例,还引导学生从中挖掘知识、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导向学习强调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学习。在案例驱动式的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作为问题情境,学生需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供了机会。 通过分析涉及社会问题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社会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
综合应用上述理论,可以在“工程经济学”中形成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角度进行案例剖析,并融入课程思政,将学生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的长远发展中去,以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首先,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始初期,应结合党的政策文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进行了重要的阐述,教师可以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案例阐述我国确立“高质量发展”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进一步,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脱贫攻坚的案例阐述政府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怀,将“共同富裕”的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中,凸显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始中期,结合具体的企业发展从中观的角度阐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当今阶段,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通过贸易战、技术封锁等方式对我国进行全面打压。 在此背景下,华为虽然遭受美国的各种制裁,面临芯片短缺的困境,仍然坚持自主研发开发了鸿蒙系统,在5G 技术等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 教师可以结合上述案例阐述科学有国界,企业的兴衰荣辱与国家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后期,结合个人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个人的发展应注重团队协作,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唐僧师徒的案例阐述团队分工中每个人任务和作用都不一样,个人应与团队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设计,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大局,培养出经济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1.4 结合云班课APP,形成合理的思政评价方案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云班课APP 的“轻直播讨论”功能,通过发起主题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理性的观点。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例如发起关于“钻石价值与价格”和“水资源重要性与低价问题”的讨论,通过在云班课APP 中对学生意见进行直接打分,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深刻理解资源稀缺性与价值的关系。 第二,在课后作业中,利用云班课APP 进行思政内容的问卷调查,帮助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对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平衡的看法。 通过问题设置,例如在当前软件行业,应该更注重社会责任还是商业利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共享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第三,在期末考试中,通过适当设置主观题,考查学生对软件项目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考查学生在公司计划推出新软件项目时如何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鼓励他们应用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度分析。 这一设计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政素养,确保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社会伦理观念。 第四,在试卷评分标准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思政要求进行弹性给分,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考核的思政属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灵活的评分标准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2 案例:可再生能源项目决策与可持续发展
在CDIO 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深入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接触到了一个涉及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旨在将他们所学的投资决策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该案例以一个虚构的能源公司在宜人的海滨城市(A 市)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为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构思:在案例中,学生们代表“绿能源”公司的投资部门,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结合工程经济学原理与社会责任视角,深入分析并综合考虑在A 市投资兴建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可行性。 这一阶段呼应了CDIO 理念中“构思”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项目初期明确目标和方向。
设计:学生深入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以及国家政策和长远发展。这体现了CDIO 中“设计”的理念,要求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不同因素的交互影响,确保项目在各个方面的可行性。
实施:学生们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和社会责任视角,实施了对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深入分析。 在此阶段,CDIO 理念中“实施”的思想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分析和决策中。
运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案例呈现了在投资决策中工程经济学原理与社会责任相互结合的运营阶段。 学生不仅分享了他们的投资决策,还解释了如何在工程经济分析中融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元素,对整个项目的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考量。 这符合CDIO 理念中“运营”的概念,即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学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具体知识,更培养了跨学科的思考能力和全局观,体验了从构思到设计、实施再到运营的全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更好地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既契合了CDIO 的教育理念,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3 实施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云班课”APP 的多项功能,包括点名、在线课堂、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和测试等,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了学习者的画像体系,并利用这些画像数据进行了比较,评估了“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前后的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比较“云班课”平台在2022 年第2 期和2023 年第3 期的学生学习数据,发现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六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软件生产过程的经济分析、软件项目的进度计划与团队组织、软件测试的资源分配等几个方面,学习效果提升均超过30%(图2)。 此外,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导致“云班课”平台上的学生累计学习次数已达到8 万次,互动次数更是超过百次。 这些发现表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互动,进一步验证了教学改进的显著效果。
图2 “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施对比
4 结语
本文旨在解决“工学经济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 教学理念,构建了渐进式思政体系,创建了模块化和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线上线下+平时+期末”的多维评价方案。这项研究的结论具有推广到其他经济学类课程的潜力,有助于推动“新文科”课程思政的实施。 然而,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如何实现无缝融合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如何增加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设计评价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深化和扩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