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点亮乡村教育梦
——记沧县兴济镇小学教师冯秀菊
2024-01-15姜蓉蓉
○ 本刊记者 姜蓉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稚嫩欢快的诵读声响起来了!学生一边吟诵古诗,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做起古诗韵律操。他们精神饱满,身姿挺拔,伴着富有节奏感的古诗诵读韵律做出各种创编动作。随着第二套操的旋律响起,他们调整站位,玩起钻山洞游戏。第三套韵律操队列变化开始了,他们时而组成一面面旗帜,时而围成圆形花束,时而聚成梯形,如人生拾级而上……这是沧县兴济镇小学教师冯秀菊带领学生做古诗韵律操的场景。
“看醉了”的古诗韵律操
为了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冯秀菊一直在努力。
在泊头市富镇张屯小学任教时,她发现学生状态懒散地跟做完广播体操后,便三五成群地结伴嬉闹。由于学校缺少专业教师,课间操没人指导,再加上经费紧张,缺乏体育设施,导致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活动量不达标。冯秀菊决定马上行动起来,她相信只要敢想肯干,乡村教育也能“别具特色”。
冯秀菊积极筹划,结合学校的古诗词走廊文化,尝试将诗词融入课间操中。这样,学生既能记诵古诗词,又能锻炼身体,“文武”兼得,古诗韵律操的构想逐渐在她的脑海成型。
说干就干!暑假期间,冯秀菊精心挑选了80首古诗,按古诗内容和风格分成四类,再配合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创编动作和队列,最终确定了手语操、健美操、队列操和武术操等4 套古诗韵律操。
设想大致成型,但排练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古诗诵读速度快,记忆量大,跑动多,队形变化频繁,老师和孩子们刚开始排练时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为此,冯秀菊先画好排练方案的草图,教给老师如何跑位,再由他们教给学生。虽然老师们悉心教授,利用每天40 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坚持练习,但两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能排好一套操的起始造型,冯秀菊心里有点着急。
她没有灰心,骨子里的倔强告诉她:“一定能练成。”她接着仔细斟酌修改排练草图,把几百名学生的点位全部编上序号,并在操场上用不同颜色的油漆画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记编号和走位。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学生终于像闯关一样记住了古诗、动作、点位和队形。
从烈日炎炎到大雪纷飞,历时4 个月,冯秀菊带领全校学生把古诗韵律操练习了一遍又一遍,胳膊累麻了,腿跳肿了,仍咬牙坚持。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随着音乐响起,学生时而走步,时而跑动,时而跳跃,秩序井然,场面壮观。
不过更让冯秀菊高兴的是,在刻苦训练古诗韵律操的日子里,学生一改惫懒的状态,眼神里都泛着光亮。班上有一个叫小君(化名)的女孩,有些口吃,平时不敢说话,做操时更是不敢大声背诵,自卑又胆怯。每天放学后,操场上都会留下冯秀菊陪小君练习的身影。从一开始不敢张口到背诵诗词的声音越来越大,冯秀菊用手机记录剪辑她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两周后,当她拿着剪辑好的视频在学生面前展示时,小君用她标准的动作和流利的诵读,收获了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小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小君已经改掉了口吃的习惯,并在刻苦学习播音主持。她说:“是冯老师让我重拾自信,是古诗韵律操让我爱上了表达。”
冯秀菊将学生做操的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没想到网友频频点赞,直呼“看醉了”。学校的古诗韵律操迅速受到媒体关注,先后被《燕赵都市报》、中国新闻播报、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视频点赞量更是连续多日占据腾讯网榜首。
“阅读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调入沧县兴济镇小学一段时间后,看到学校把走廊建成了图书长廊,学生在课间随手翻阅图书的场景,冯秀菊想到“阅读要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句话,心想这里的孩子真幸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冯秀菊发现看书的学生只是少数几个,还只是随手拿一本,翻一翻便放回原处。交流后才发现,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是不会阅读。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做一名阅读指导师”的想法在冯秀菊的脑海中闪现。经多方打听,她了解到远川教育这家机构专业从事儿童阅读指导师培训,但是费用有些高。一次偶然的机会,冯秀菊又了解到扬帆计划项目、马云公益基金会项目与远川教育有合作,于是她申请了扬帆计划项目的一项资助活动,得到了免费学习阅读指导的机会。
为了完成严格的培训计划,冯秀菊每天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阅读指定书籍,撰写听课笔记、听课感受、阅读指导设计等,真是分秒必争!每天早晨5 点,冯秀菊起床阅读相关书籍,中午休息时间听课、做笔记,放学后开始打卡,晚上再复盘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冯秀菊以优秀成绩毕业,顺利拿到了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证书,并获得了去成都免费参加高阶培训的机会。
阅读指导方法学到了,冯秀菊又发现学校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很少。她先后3 次带领全校师生参与扬帆计划捐书项目中的集爱能活动,兑换了价值3 万元的书籍。有了图书,冯秀菊接着带领学生上阅读课,完成写绘作业。由于反馈积极,学校又获得了价值2 万元的优质图书。书籍越来越多,冯秀菊分年级整理好,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愈加高涨。
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阅读,冯秀菊又主动申请从一年级开始教起。在新学期开始的共读时间,冯秀菊把入学教育巧妙地融入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故事中。在系列绘本故事的阅读中,学生了解了新学校,认识了新同学,结交了新朋友,学会了新规则,快速融入了小学生活。就这样,冯秀菊每天早读时给学生讲解绘本故事,每周上一节读写绘指导课,两周开展一次长文挑战,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故事创作。
班里有一名特殊儿童——小轩(化名),因为智力问题和右腿残疾,他不识字,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每次上课他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下午大课间,冯秀菊来到小轩身边,给他讲绘本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小轩从一开始的抗拒,到认真倾听,再到后来偶尔和冯秀菊进行眼神交流,他的成长悄然发生。一次,当听到冯秀菊重复念着绘本里“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时,突然,小轩拉拉冯秀菊的衣角说:“走,去散步。”那一刻,冯秀菊的惊喜无以言表。她拉着小轩的手来到操场,一片梧桐树叶飘到小轩的身上。他捡起来放到冯秀菊手上说:“老师,给。”这不仅仅是一片树叶,更是小轩成长的见证。小心翼翼地接过这片树叶,冯秀菊一直珍藏到现在。
“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身在农村学校,冯秀菊深知一些家长不善表达,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为了唤醒乡村家庭的教育意识,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冯秀菊联系到“我在”关爱乡村儿童公益基金会,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合作。由“我在”关爱乡村儿童公益基金会的专业人士提供案例,冯秀菊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录制短视频,最终制作成每期15 分钟的“父母成长训练营”学习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上线推广。
方案定好后,冯秀菊却怀孕了,强烈的妊娠反应让她身体倍感不适。为了抓住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合作机会,她咬紧牙关,重拾心理咨询师课程,潜心钻研案例,多角度想象故事画面,为录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录制开始了,她也更加忙碌了。为了达到更好的录制效果,往往一个小视频就要录上十几遍。高强度的录制任务让冯秀菊的脚肿得像馒头,丈夫心疼地说:“每天这么辛苦,还得自己往里搭钱,这是何苦呢?”冯秀菊笑着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2019 年,“父母成长训练营”项目正式上线了,家长动动手指点开微信小程序,就能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让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的上万个家庭受益。看到视频下家长肯定的评论,冯秀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了链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冯秀菊与多家公益组织联系,成功申请了“快乐操场”公益项目。当看到《燕赵都市报》的记者带着价值2 万元的足球、跳绳等体育用品来到学校时,孩子们激动地跑来跳去。她还带领全校师生走进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为学生申请了价值20 余万元的可移动电子白板……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对冯秀菊兢兢业业做好教育最贴切的诠释,是她内心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2022 年1 月,她入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被《中国教师报》、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她的故事值得被更多的人听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