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探讨
2024-01-15王志长
王志长
在耳鼻咽喉科, 突发性耳聋较为常见。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感觉神经性听力障碍, 主要是指在72 h 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 且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程度≥20 dBHL, 单侧发病人数比双侧多[1]。治疗效果和患者年龄、耳聋程度、病程时间、患者配合度、依从性等有着密切联系[2,3]。倘若未立即进行治疗, 可能会导致患者耳朵永久丧失听力功能, 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此类问题。目前,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细菌感染、耳蜗动脉闭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 其最终都会导致患者感音神经发育不全, 影响患者听力。因此, 应根据不同原理, 对此病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当前临床针对此病主要是采取扩张血管、溶栓、抗凝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为主, 其效果存在差异[4]。报道称, 前列地尔可促进血流量增加, 并通过利用氧、葡萄糖, 改善患者新陈代谢及微循环[5]。基于此, 为进一步探讨前列地尔单一治疗和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本文选取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 展开分组对照探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均于2018 年1 月~2022 年1 月被本院收治, 将其随其平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6 例, 女24 例;年龄24~70 岁, 平均年龄(48.12±7.36)岁;耳聋程度:15 例轻度, 10 例中度, 16 例重度, 9 例极重度;病程4 h~3 d, 平均病程(2.01±0.41)d;耳聋位置:左耳24 例,右耳20 例, 双耳6 例。实验组:男23 例, 女27 例;年龄26~71 岁, 平均年龄(47.78±7.85)岁;耳聋程度:16 例轻度, 10 例中度, 15 例重度, 9 例极重度;病程3 h~4 d, 平均病程(2.25±0.62)d;耳聋位置:左耳25 例,右耳20 例, 双耳4 例。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参与本研究的前提是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本院相关部门同意开展本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突发性耳聋相关诊断患者[6];②配合度较高患者;③经声导抗检测显示鼓室压力正常患者;④可查询临床完整资料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②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先天性耳道畸形患者;⑥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⑦中途退出治疗患者;⑧依从性较低患者;⑨中耳炎患者;⑩中枢神经异常患者。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先进行常规治疗, 实施高压氧治疗;静脉滴注100 U 辅酶A、0.4 g 肌苷、40 mg 三磷酸腺苷(ATP);肌内注射0.1 g 维生素B1。均1 次/d,连续治疗2 周。
对照组用前列地尔(西安汉丰药业, 国药准字号H20103100, 规格:2ml∶10 μg) 治疗, 用法用量:将10 μg 前列地尔加在 0.9% 10 ml 氯化钠注射液, 行静脉推注, 1 次 /d。连续治疗 10 d。
实验组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外耳道, 耳鼓膜表面涂抹1%丁卡因进行麻醉, 麻醉成功后, 于鼓膜前下象限, 地塞米松缓慢注入(吉林菲诺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3657), 用法用量:剂量为2.5 mg。注射成功的标准为:透过鼓膜可观察到中耳耳腔中的液体。完成注射后, 让患者平卧30 min, 期间叮嘱患者不要讲话、不要吞咽, 1 次/d,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气导听阈差值。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划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类[7]。治愈:治疗后, 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恢复正常,与健耳一致;显效:治疗后, 患耳受损频率听力增加>30 dB;有效:治疗后, 患耳受损频率听力在15~30 dB;无效:治疗后, 无上述情况出现, 甚至疾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药物疹、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气导听阈差值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差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差值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差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差值比较( ±s, dB)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差值比较( ±s, dB)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50 70.59±18.27 50.83±16.55ab 5.668 0.000对照组 50 71.43±19.24 63.49±18.41a 2.108 0.038 t 0.224 3.616 P 0.823 0.000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解释。大多数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和以下方面有关: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内淋巴积水等[8-10]。过去, 临床主要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中药、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制剂等, 然而一些患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1-13]。为此, 本文采用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扩张药, 又名前列腺素E1。在体内含量丰富, 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 可促进血管扩张, 对血小板凝集进行有效抑制。然而前列腺素E1进入人体后, 绝大部分会失去活性, 发挥作用的时间较短, 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注射用前列地尔可通过靶向特性, 将药物包于α-环糊精内, 可有效提高药物理化性质, 稳定药效, 延长药物半衰期, 减少因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14-16]。并且, 此药在进入人体后, 可对病变血管造成直接影响, 调节腺苷环化酶、磷酸二酯酶活性, 以此使得细胞中的环磷酸腺苷表达上升, 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 促使发生病变血管的血流量明显增加, 继而阻碍血小板凝聚, 预防血栓形成。另外, 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具有改变作用, 能够加快微循环恢复, 在极大程度上减轻病变处的缺血现象[17]。
有研究表明,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给药形式, 只要能使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浓度, 即可快速消除内鼓膜水肿, 作用明显[18,19]。地塞米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通过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 发挥治疗效果, 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抗中度等作用。此外, 该药可穿透血液迷宫屏障, 直接进入机体淋巴系统, 从而实现全身给药的目的。然而, 需要注意的是, 该药物存在较多的毒副反应, 加之其靶向定位功能处于较低水平, 在静脉给药时受药物用量干扰较大, 难以取得稳定的治疗作用。因此, 本文给予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 提升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可有效弥补其受药物用量干扰较大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塞米松鼓室输注治疗时, 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充分增加内耳局部药物浓度, 保证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文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后, 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气导听阈差值较对照组低, 提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效果更佳, 可充分发挥二者协同作用,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关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20], 得出的结论是: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 实验组疗效更佳, 表明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另外, 两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别,证实了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安全性, 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临床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 前列地尔辅助连续鼓室灌注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作用明显,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