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共同富裕视角下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15张建强孙文博刘晓桓张睿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张建强 孙文博 刘晓桓 张睿

摘要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為推动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农业农村共同富裕,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视角,以大三亚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提出了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等;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环境治理等。

关键词  新时代;共同富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模型;大三亚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13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Research on Common Prosperity Goal in Hainan Province Boosted by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Jian-qiang, SUN Wen-bo, LIU Xiao-huan et al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Hainan International Island Tourism Research Base, Sanya, Hainan 57200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Chinese peopl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reat Sanya, and realiz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Great Sanya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reat Sanya,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e policy supports, resource endowments, market demands, social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e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novating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ies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 words  New era;Common prosperity;Rural tourism;Rural revitalization;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Great Sanya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三亚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SYSK2022-0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RHYcgpy2022-11)。

作者简介  张建强(1981—),男,陕西大荔人,讲师,硕士,从事乡村旅游、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23

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也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民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可见,推进乡村振兴与促进共同富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形态,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質量,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传承农村文化传统,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因此,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大三亚地区是海南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级国际旅游岛示范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三亚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大三亚地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视角下,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现有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影响的研究方面,Ruiz-Real等[1]汇总了国内外所有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章,发现研究地区集中在西班牙、罗马尼亚与中国,如图1。

国外乡村旅游相关文章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含可持续发展、农业、管理学、生态旅游等多个维度。国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旅游、乡村遗产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影响、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社区参与等方面;研究对象较多的为西班牙和英国等,如图 2。

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关注乡村旅游对农业生产力、农民收入等的影响。国内学者将乡村旅游的研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付京宇[2]整合了近5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且二者相辅相成,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直接决定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内相关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路径选择、推进策略等。乡村振兴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此之前,消除收入差距将成为核心目标。邓捷[3]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以浙江省海岛为例,提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统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增收。银元等[4]对乡村旅游响应产业定位、空间开发、治理方法多方面需求分类,提供了产业融合、政策驱动、利益共享等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多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微观区域乡村旅游策略,较多研究乡村振兴对 “三农”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乡村振兴积极作用,但少有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入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尽管一些学者将共同富裕宏观目标纳入考量,但该背景下乡村旅游架构还不够明晰。

该研究将结合新时代共同富裕这一宏观层面,结合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以新时代共同富裕视角,用旅游学对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对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结构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为促进大三亚区域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为海南其他区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

大三亚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海—河—城”巧妙组合,不仅集中了现代国际旅游业所追求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还具备“河流、港口、岛屿、气候、森林、 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十大风景资源特征,组合呈现出的旅游资源特征多样,资源组合协调性较高,包括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的观赏体验区、滨海海岸带海洋游乐区、特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山海旅游生态度假区等,资源密度大,地域组合良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通过联合,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实现优势共享。

从大三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来看,主要集中在融合特色、水域景观、旅游购物、建筑与设施四大主类,其中大三亚地区在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类旅游资源两个亚类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开发质量都比较突出且占据着主导地位。

3  研究区域发展现状

3.1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产业兴旺的关系

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振兴,同时整个乡村产业的振兴也能够为共同富裕的事业贡献力量。桐庐“江南五村”利用当地的茶叶和咖啡豆等特色资源,结合乡村本土风情打造淳朴民风体验,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和项目[6]。大三亚地区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方面同样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大三亚地区不仅有着人们第一印象中的海岸风光和度假村,还孕育出了不朽的黎苗族文化。大三亚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的经济支持,发扬共同富裕这一显著特征,打造了一系列乡村少数民俗风情小镇旅游项目和产业。以青田黎苗族风情小镇为例,它是三椰级美丽乡村,定位为青田中医康养金融小镇,是由三亚市政府打造的海棠湾“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计划中首批7个风情小镇的其中之一,其依托田岸后大岭618 m天然绿色屏障、面向铁炉港蓝色港湾,紧邻G223主干道进出方便,周边无高大建筑,安静惬意;村子居民黎苗族占大部分,具有黎苗族风情特色;青田亚太金融小镇项目围绕金融“产学研”进行,包括引进基金、财务公司、开展金融培训、引进金融研究机构。《三亚市旅游资源摸底调查与评价报告(2022年)》显示,目前小镇已吸引进驻了企业300余家,注册资本130.56亿元,其中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73家,有限合伙制企业74家。

3.2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生态宜居的关系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王丛霞等[7]应用生态边缘效应理论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环境优质的村庄和悠闲安静的乡村田园风光是乡村村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大三亚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布局优化、文化建设提升等,避免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文化失真等。例如,三亚大茅共享农庄是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的一个乡村振兴试验区,该农庄利用本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同时注重保护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崖州区镇海村注重发挥本土植物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了一批以槟榔树、黄花梨树为主的美丽庭院,展示了村庄的良好生态和乡土风情。村民们乐于打造美丽庭院,种着槟榔树、黄花梨树的整洁庭院展示出村庄的良好生态。

3.3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乡风文明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支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8]。大三亚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美丽乡村、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乡村旅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感受大三亚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增进城乡交流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崖州区南山村开展了“美丽庭院”和“卫生文明户”的创建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里的楼房色彩简约、造型大方,路旁的农家庭院里绿树成荫,花香缕缕、鸟鸣阵阵。

3.4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治理有效的关系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保障[9]。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水平,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创新力、活力,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以三亚博后村为例,它以“党建+”工作机制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推动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效益。该项目以“博后·梦想家园”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农业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该项目在保护和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设施,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收入。

3.5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生活富裕的关系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主旨与要义,它也是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与要求。叶合柳[10]强调共同富裕就是消除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百姓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消费,从而增加农民的旅游收入。中廖村位于三亚市吉阳区,距离槟榔谷景区约3 km。中廖村依托自身的黎族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条集民俗体验、农耕体验、民宿体验、美食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村民们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了增收致富。据统计,2019年中廖村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 000万元,带动了全村近200户贫困户脱贫。

4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现存问题

近年来,大三亚地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缺乏整体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有待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空间较大5个方面。

4.1  缺乏整体规划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各个景区和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方向。这使得资源利用不均衡,旅游产品的整体性和吸引力受到限制。如后海村起初是小众年轻人的冲浪胜地,随后演化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旅游景点,但由于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后海村的交通、水电、治安、环卫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商业气息过于浓厚、环境脏乱差从而给游客带来不好的游玩体验;竞相逐利的市场化行为破坏了人文情怀。

4.2  配套设施不完善

总体来看,尽管近年来三亚大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开发条件得到提升,但在基础设施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如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陈旧老化等,尤其是在乡村旅游景点、小型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数字化还未开始,街道普遍狭小杂乱。在滨海景点,淡水冲洗和换衣间、休憩凉亭、休闲座椅、躺椅、 沙滩游乐设施等建设不足。垃圾桶设置少,垃圾分类不严格。部分景区公共厕所分布不均,部分厕所维护差,有积水、污物。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游客群体需要的人性化设施及无障碍环境相关设施极为匮乏。

4.3  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大三亚地区的乡村旅游中,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许多景区或“农家乐”提供类似的旅游体验和服务,缺乏独特性和差异化,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旅游开发模式创新不足,使得村民被排除在收益共享圈外。同时,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总量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开发模式简单,可玩性、经济效益不高,传统的“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购买占据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半壁江山,如比邻重返自然民宿,目前同类型民宿发展得很多,同质化较严重。此外,旅游资源特色挖掘不足,与游客期望的海岛小村、文化古村不相符合,旅游项目体验性不足,如旅游资源丰富的崖州区盐灶村对传统本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足,游客兴趣较低、关注度较少等。

4.4  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不愉快的服务体验。据笔者调查,游客满意度及旅游重游意愿等指标受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不佳影响,呈现较低状况。如笔者走访林旺北风情小镇时,相关服务人员均在吃槟榔、打牌,缺乏服务意识,导致游客旅游體验较差。

4.5  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空间较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三亚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但在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或者仍旧认为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环境友好型产业,而忽略了旅游产业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些行为和观点造成了环境问题的不断产生。野蛮式的开发造成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导致当地的一些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旅游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问卷结果显示,当前三亚超过一半的旅游资源都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在乡村旅游方面,三亚一些渔村、岛屿旅游区为了可以尽快地获取利益,从来不限制游客的接待人数,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旅游区游客人数明显要大于旅游区的承载力,这对景区的一些旅游景色和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如崖州中心渔港环境较差且治理不到位。同时,乡村旅游还面临着雨污混排、垃圾处理难、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5  实现路径

5.1  加强顶层设计

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大三亚地区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体系。政府应该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政策的联动效应,从而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其次,应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针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投资审批程序和资金使用流程,保障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如爱在海棠国际婚旅小镇可增加营销推广力度,强化小镇IP塑造,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婚旅产业的知名IP;完善规范化“互联网+婚旅”“金融+婚旅”等新型产业模式,形成婚庆、旅游、文化产业的互通互融。

5.2  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实现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从整合资源的角度上看,大三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政府应该发挥整合作用,把这些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完整的旅游产品链。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当地农民开展乡村旅游,将农村闲置土地、闲置房屋等转化为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大三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产品,政府应该在旅游宣传中加强这方面的推广,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里消费。政府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厕所、休息点等,让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前往旅游景点。如龙海风情小镇可对夜经济进行规划,强化对小镇的物业管理,打造海棠湾美丽的夜晚风景线;居民可以出租多余铺面、经营民宿、个人工作室等;引进专业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增加居民收入,丰富小镇现代服务业类型。

5.3  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种可能的模式是“以乡村旅游为先导,整体推动乡村振兴”。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民宿、文化旅游、农业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新金融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这样多头并进,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如龙海创客小镇发展要区别于其他园区,避免同质化发展,发展工作室,和个人或企业进行合作,打造特色化手工创意工坊。

5.4  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从业员工是乡村旅游服务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严格遵守规定,做到规范化、专业化服务。在乡村旅游中,服务流程和配套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不断完善和改进配套设施,营造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乡村旅游企业努力了解游客的需求,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旅游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游客意见反馈机制,加强与游客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如后海村可对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资源趁势而为;加大在环境保护、商业业态、游客服务、居民福祉等多方面的规划,引导其从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过渡。

5.5  强化环境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可以保护乡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等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大三亚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乡村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机制,同时加大对乡村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引导居民和游客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避免环境污染。所有利益相关者们应该加强对农田、林地等土地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政府还能够鼓励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畜牧养殖,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如升昌村可以“岭—水—田—林—村”有机融合整体空间格局为核心,北部以热带作物种植为主,重点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为主,可开发农旅休闲、田园度假、黎族民俗节事体验等项目,结合村庄民居特色,提取黎族特色元素,通过改造建筑的整体墙面、屋顶、墙裙等元素,统一房屋改建样式,凸显黎族文化特色。南部以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为主,可打造莲花基地旅游观光,挖掘特色旅游产品,配套游客中心和文旅农贸市场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为大三亚升昌农旅融合基地,建造农旅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的宜居型美丽乡村。

6  结论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必定实现的使命之一。总的来说,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是紧密耦合的,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三亚地区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协同推进,实现互动共赢。乡村振兴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发展机遇,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未来,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更加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大力推进乡村环境保护,加强乡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RUIZ-REAL J,URIBE-TORIL J,DE PABLO VALENCIANO J,et al.Rural tourism and development:Evolution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trend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2020,46(7):1322-1346.

[2]付京宇.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化农业,2021(7):50-54.

[3]邓捷.共同富裕背景下海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探索[J].现代商业,2021(30):77-79.

[4]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193.

[5]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6]岑朝陽,黄婧蕾.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及现实启示——以桐庐“江南五村”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23(1):90-94.

[7]王丛霞,周玉婷.基于边缘效应的西北地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路径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23,25(3):87-94.

[8]张金铭,郭强.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J].现代农机,2023(4):39-42.

[9]张宇伯,王丹.乡村振兴视野下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模型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168-176.

[10]叶合柳.乡村振兴视域下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研究:以重庆市H村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0):112-114.

[11]张琦,庄甲坤,李顺强,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内在关系与战略要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3):44-5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