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娩来临时
2024-01-15翁钱瑛丁怡
翁钱瑛 丁怡
当你忍着宫缩痛,提着待产包来到医院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在心里计算“卸货”的时间了?
入院以后,焦虑、紧张、无助的情绪是否时不时在“骚扰”你?
期待尽快和宝宝见面,希望医护人员给予你更多帮助,比如催产素、人工破水、分娩镇痛……
面对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生产经历,孕妈妈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完全是正常的反应。让我们借助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换个思路来更好地认识分娩。
中医认为:“胎产非患也。”分娩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共有的本能生理现象。正常低危孕妇的分娩并不需要太多医疗干预作为支持,因为孕妇没有患病,也不是患者。所以,应该把生孩子视作在现代医疗环境中进行的自然繁衍行为,医护人员更多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包括产检)。
中医学提出“睡,忍痛,慢临盆”的正常分娩指导。这“六字真言”不仅告诉我们生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掌握节奏的过程。
当出现宫缩,但是并不规律,甚至还没有痛感的时候,该怎么做?爬楼梯还是暴走?
中医告诉我们要区分真假临产。把假临产(先兆临产)认作真产,胡乱临盆,则错到底矣。中医又说:“难产皆人患。”过早惊动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孕妈妈急匆匆赶到门诊,激动地告诉医生“我来生孩子”的时候,医生平静地回复:“还早呢!”然后让回家该吃吃该睡睡。
真正分娩启动的前期,一般都会出现不规则宫缩,有些有痛感(这种痛往往是可以接受的),有些没有痛感,可伴有见红,可视为产前热身,离真正生产还有一段时间。
此阶段,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可通过冥想、打坐等稳定心绪,通过呼吸专注于自己和宝宝,正常吃饭以及活动,保证休息。切勿通过爬楼、暴走等行为来加快产程,没有有效的宫缩做前提,一切努力都是一厢情愿。此谓“睡”也。
那么,什么时候该住院呢?
以《达生编》中的“渐紧渐痛”为参考,如果宫缩已经规律,并且痛感可能让孕妇后背出汗、腰酸更明显,开始坐立不安,并伴随着阴道分泌物(暗红色黏液)越来越多,这时产科医生一定不会拒绝把孕妇收住入院。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产妇临盆,必须听其自然,弗宜催逼,安其神志,勿使惊慌,直待瓜熟蒂圆,自当落矣。”
入院以后,要让自己在稳定、平和的心境中带着期待待产,因为分娩是痛而不苦的,和陪产人员一起寻找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以更主动的姿态去面对分娩,不失为缩短产程的最好途径。此阶段,保证休息、保持体力仍然是很重要的。
如果睡不着,不想躺在床上,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下床活动,或借助冥想、瑜伽球、精油、音乐、呼吸放松及按摩抚慰等方式来克服数十秒的阵痛。
当然,阵痛间歇,一定不要忘记给自己适时补充能量,可以是功能饮料(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也可以是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产鉴·妊娠》说:“妇怀离经,其脉浮大而腹痛引腰脊,即为欲生也,但离经即痛也。又法,欲生者,其脉离经,夜半觉,日中生也。”伴随着“渐紧渐痛”,如果没有高风险因素需要医疗干预,只需要等待,等待瓜熟蒂落的时机,此谓“忍痛”。
古人云:“生产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读到此句,大家一定很惊讶,一盏茶就生完了?
现代产科中,助产士指导产妇用力常常以宫口开全为依据和起点。中医理论则认为为时过早。
《达生编·临产》说:“此乃天地自然之理,若当其时,小儿自会钻出,何须着急。宜稍用力一阵助之,则脱然而下。盖此时瓜熟蒂落,气血两分,浑身骨节,一时俱开,水到渠成,不假勉强,及至生下,即产母亦不知其所以然矣。”
中医理念中没有产程之说,亦没有宫口几厘米该做什么的指导思想。分娩是本能,待到“本能和不由自主地想用力”,尤其是體力有限的孕妇,助产士能顺其自然,而不以宫口开全作为指导孕妇用力的依据,或许更能凸显“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理念。
编辑/孙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