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革命——“三还”
2024-01-14杜晓亮
杜晓亮
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和国家“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再次掀起一次新的教育革命——课堂革命,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高效地教学与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是我在物理教学上一直探索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今天我要谈的“革命主题”是“三还”。“三还”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的过程还给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留给学生课堂阅读时间,提高审题能力。物理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靠学生们自己阅读自学和理解,便于学生把握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质,把握住问题的条件,弄清解答的方向。所以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自学理解、知识梳理的习惯,同时在阅读中增强自信,提高审题能力,为学生“良性循环学习”奠定基础。
(二)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提升物理思维能力。每次进行复习的时候,我们要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提升物理思维能力。老师只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就是说,物理课堂上,我们要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理念,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习惯思考。解决问题的求解过程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三)留给学生课堂消化的时间,促进知识吸收。之前我的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但在探究新的问题,从一个环节跳到另一个环节时,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往往很少。所以后来我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因此,物理课堂上要有让学生有独立消化的时间,通过对物理现象和本质的内在理解消化,提高了学生冷静思考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在小组中向“师傅”(同学、小组长)请教,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形式,也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友谊,促进了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相长的环境和浓郁学风。把学生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心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觉得物理课堂上就应该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质疑,再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有时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会提出各种问题,有大自然问题、有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只要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转变,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不仅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潜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三、把学的过程还给学生
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感觉学而有用。
(一)合作探究,在尝试中学习物理。由于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还不成熟,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将探究的任务直接分配给小组,由学生大胆地尝试探究。
在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因为这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断地分析思考,经过小组交流后实验、小结,然后自我评估。例如,在《光的反射》中我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规律吗?大家又去探讨,通过探究,各小组都提出一些规律。最后还通过跨越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相互讨论,不断地纠错补充,生成真知。
(二)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在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规律后,很容易区分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同的反射类型。于是我便直接设置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有些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就已经有了这个现象的初步认识,所以通过自学课本再来认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了。
在学生汇报完自学成果后,我便要学生们举例说明身边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射现象,学生们各抒己见,并通过班级讨论达成观点的一致,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直接提出示例练习,学生进行自主检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学、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先学、先练是学生尝试主动学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的过程还给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思维、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学生勇于探索物理未知内容、挑战自我的精神。
有了“课堂革命”这根指挥棒,我坚定地践行,大胆地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坚信:任何知识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而是学生想明白的。 在我的课堂上,老师引领有序,学生侃侃而谈,有沉思,有争执,有自主学习,有交流展示……最终,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教师教有所乐,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