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思考

2024-01-14雷今杰

关键词:教学措施高中化学

雷今杰

摘要:高中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希望能为高中化学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班级德育 高中化学 教学措施

引言

班主任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要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结合教学内容发掘德育教育素材

教材既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又对德育渗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教科书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教材中还会加入一些社会常识、名人轶事等,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课堂延伸的角度,拓宽学生的眼界,以此为基础,实施道德教育。其次,事实上,教科书中的道德教育取向也更为明显,有不少的道德教育材料。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选修2第一单元第3节“纯碱的生产”的过程中,在最后一节中,专门提到了侯氏制碱法,该方法可以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回收,并且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其发明者是国内的侯德榜。在介绍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讲那个时代的背景,这样的话,就能让学生明白侯德榜是如何在当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个成果的,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受重视的,对我们国家的化学工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有一种使命感,从而更加主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1]

二、借助化学实验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验在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目前的环保理念等先进的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逐步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绿色化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并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对生活中形成一套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分析各类试验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选修2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这一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以双氧水为参考,然后相应地把造纸过程中的漂白技术的改进方法作为实验操作的题目。改造后的双氧水可用作漂白剂,其原因在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对于目前部分制造行业所造成的一些污染情况具有较好的改良与优化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地将环保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增强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从而使他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培养。在亲身实践中,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绿色化学的有关概念,并能加深对其的了解,从而达到健康教育和化学知识的高层次结合。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学拓展

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中,网络与多媒体已逐步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并已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深度与广度的主要手段。由于一些教师在建设思想品德课程时,缺少对校外资源的导入与阐释,造成了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完整的现象,这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道德教育观念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从创新性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出发,将知识内容与课堂教学目的相结合,挑选出符合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网络教育资源,让化学课堂更加充实,在扩大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能让化学课堂的道德教育更加深入。

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对它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把它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从而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并能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食物的腐蚀现象,汽车尾气中的催化剂等,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老师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将网上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器材都用上,给学生们演示一遍完整的氧化还原实验以及与汽车尾气催化剂原理有关的教学录像,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有关的现象中去,深入地思考、探讨有关的现象,并将其扩展到大量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化学课堂的道德教育作用。[3]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4]

在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节课中,老师可以与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告诉学生,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海水资源既是珍贵的资源,也包含着大量的化学资源,让学生们明白在发展和利用海水资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污染环境的资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地球上的水源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形成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五、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比较多,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经常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教师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長。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言行举止,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对学生生活发展的正确指导。因此,教师要对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利用多种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从根本上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文化素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保护生存环境”中,老师可对如何保护环境进行详尽的说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同时,教师还能用大量的素材来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上也能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化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蓝洁.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9.

[2]俞生源.浅议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2022:333-335.

[3]石勇.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价值探究[J].中华少年.2019(20):101.

[4]张萌萌.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义[J].高考.2018(2):27.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